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PPT教学课件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PPT教学课件

结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 盾是决定南水北调的根本原因。
长江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引水到北方的跨 流域调水工程
问题延伸: 2、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结论: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水资源短缺,成 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优先实施
东线工程。
问题延伸: 3、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 径流量小,蒸发强;工农业发达,用 水量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 染、浪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
利影响)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 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1.水、大气、 土壤等污染问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的
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

水 北
1. 为受水区域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
调 2.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
工 程
不断水”。


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 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将成为迄 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 充分考虑了特大水利工程的生态 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将建设
成为一项生态工程。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见“世纪金榜”P150)
• 思考: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 及东部地区会产生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 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 域环境的改变。(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 点)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 物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资 源
就是利用各种自然
土 资源进行建设的过
地 资
程。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城市化发展(深荷圳兰黑罗湖风岱1车9沟8(3年露磨)房天或煤发矿电)
练习: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
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 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2、湿地的分类
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
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的城镇,大
污水量排的放
会降低水质。
讨论问题: 如何解决南水北调带来的环境问题?
结论:预先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措 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问题延伸: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 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 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思考: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 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我 国耕地短缺的形式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 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 识。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
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思考: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 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 么影响?
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 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粮食 产量的增加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 (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
——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 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 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 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 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 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
三、湿地资源问题
阅读P44:“萎缩的洞庭湖”
鱼米之乡
思考: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 的有利条件?
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 等方面分析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2)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土壤肥沃。 (3)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
参考答案: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 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
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 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 偿失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所以应该禁止 这种不正确的做法。
• 4 .读图 2 一 10 、 2 一 11 ,说出 其含义,并针对这些现象谈一谈你 的看法。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带 来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山西煤炭资 源的 开发为例 1. 有利于加快全省 城市化进程
2. 促进道路、交通为重点的 基础
说明其对区域地 设施建设 3.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和质量
理环境带来的有 4. 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 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尖锐。
问题延伸: 4、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 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
长江调水?
提示:从长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少, 调水难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
问题探究:
南水北调将缓解北京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如果只调水不节水,南来之水,北京能
用多久?
结论:长江水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只有采用先进技术,科学 用水,有效节水,才能实现“长流水,
1997年的主题是:“湿地是生命之根”。
——“ 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
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水与湿地; 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 200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
——一个等待发现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B
调带来的 ( )
A.社会效益
B.生态效益
C.经济效益
D.环境问题 。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减少,海水将会上溯,河口地区盐度
升高
,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 ,使航
道淤塞。
(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 水生生物 的生长带
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 较高 ,天
全国(%) (%)
(%)
(米3)
2.6%
8.2% 12.7%
912
3.4% 14.4%
15.7% 14.9%
623
43.5% 58.2%
938
34.2% 81.0%
34.8% 54.4%
24.6% 36.6%
2760 4180
南水北调
西线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
中线

郑州
● 丹江口

三峡
东线

扬州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根据湿地的 天然 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形成原因分类
湿地: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 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湿地的分布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 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东北湿地
蒙新干旱、 半干旱湿 地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 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 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
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
•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 持续增长,保持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 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 响。其影响可以列表表示:
• 我国其它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晋煤外运 西电东送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资源的利用
乌 苏 里 江 的 大 鳇 鱼
需挖 , 工程量很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 只 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
部分地区供水。
1.积极意义
(1)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 的状况,促
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生的活用水 和地
生态的环境
,具有社巨会大的
效益、
经济
生态 效益、
效益。
(2)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
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是南水
国际重要湿地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鸟类的乐园”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 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 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 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 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气候,缓解生态缺水,改善生态环境
3. 有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

4. 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循环, 从而利于水土的保持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是否会产
生不利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