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翻译理论学习

英语翻译理论学习

• 在西班牙的托莱多,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历史上少有 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 原来早在九世纪和十世纪,叙利亚学者就来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 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把这些著作译成阿 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的中心。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理解
•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
• 第一遍粗读原文,第二遍细读原文,第三遍 通读原文
表达
• 正确处理忠实而通顺的关系,达到忠实而通顺 • 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特定的形式往往表示 特定的内容 • 在无法直译的情况下,可借用同样情境中汉语的习 惯说法(包括俗语与成语)
• 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 《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 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 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尤其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初期, 教会在文化上取得了公断地位, 《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的诠释 和翻译得到进一步加强。 • 随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蛮族" 建立各自的国家,宗教翻译便占 有更大的市场,《圣经》被相继 译成各"蛮族"的语言,有的译本 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批 文学材料。
在古代,有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 《雄辩术原理》《演说术原理》
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 《圣经》用直译"之说 古代西方教会中最伟大 的学者 用拉丁文重新翻译圣经 代表作品:《圣经注解》
奥古斯丁的《圣经》 翻译凭"上帝的感召" 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 理论 代表作品:《忏悔 录》、《论三位一体》
3.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 (中世纪)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standards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faithfulness :Be true to the original message. eg. l have sweet tooth 误:我的牙是甜的。 正:我喜欢吃甜食。
主要著作:《论国家》《论法律》 《论至善和至恶》《论神性》
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古代)
• 这个时期是具有宗教性质的。
• 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 俗文学,极力发展为 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 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
• 《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 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 拉丁语,到公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其结果就 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
翻译的分类 翻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角度,分成多种类型: 首先,就所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语内翻译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和语际翻译(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两大 类; 第二,就其活动方式而言,翻译可分为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 (translation)两类; 第三,就翻译材料的文体而言,翻译可分为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 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五大类; 类。 第四,就处理方式而言,翻译可分为全译、节译、摘译、编译和译述等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一致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利
严复: “信、达、雅”,信是指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使用标准汉 语即语言应通俗明白,雅指译文的美学价值,他体现在修辞,文体,韵律, 诗意和心理等5个方面
的原则》誉为西方现代译学研究的 开山之作并不为过。
English translation scoring system
• (a) 90分以上:全文翻译流畅,意思基本没有偏差,1-3个词汇点翻译得不 准确 • (b) 80~90分:全文翻译基本流畅,意思没有重大偏差,4-6个词汇点翻译 得不准确, 1-2个句子意思有较大偏差 • (c) 70~80分:全文翻译基本流畅,基本能体现原文意思,有3-5个句子意 思有较大偏差,5个以上词汇点翻译得不准确 • (d) 60~70分:全文翻译完整,能抓住一些重点词汇,个别句子能体现原文 意思 在以上评分标准的基础,如果没有翻译完整,少翻译一句根据句子 长度再减1~2分。翻译部分内容的,最低可得3分 • (e) 59~29所有内容都翻译的,翻译完整,不管翻译得如何,最低可以得分
• 这两个定义虽然措辞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翻译是一 种“语言转换”活动。但“转换”什么呢?两个定义都避而未提。
• 我国《辞海》和《汉语大词典》给翻译下的定义:“把一种语言 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 根据这个定义,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转换的内 容是 “意义”
• 后来,在托莱多译成拉丁语的许多希腊典籍便是从这些阿拉伯文译本转 译的。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与巴格达的"翻译院"), 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 西塞罗是西方罗马帝国时期最早的 翻译理论家。他首次把翻译区分" 作为解释员"(ut interpres)和作 为演说家(ut orator)的翻译。
• 西塞罗是从修辞学家、演说家的角 度看待翻译的。 • 自西塞罗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史便 围绕着直译与意译、死译与活译、 忠实与不忠实、准确(accuracy) 与不准确(inaccuracy)的问题向前 发展。
• 张今:”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 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 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 一种语言中去。”
综合各家之言,我们尝试给翻译下这样一个定义: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 ( 或语言变体 ) 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或语言变体 ) 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 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smoothness:The translation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there is no illogical phenomenon. eg. Science moves forward they say, not so much through the insights of great men of genius as because of more ordinary things like improved techeniques and tools. 原译:他们说,科学向前发展是由于伟大人物的天才,就像由于诸如 改进技术和工具这些平凡的事。 改译:他们说,科学的发展与其说源于天才伟人的真知灼识,不如说 源于改进了技术和工具等等更为普通的东西。
Translation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词典》给translate 下的定义是: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从一 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 美国Webster's Third New In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新编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给translate下 的定义: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转换 成本族语或另一种语言)
英国翻译家泰特勒(A.F.Tytler)的翻译原理与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1.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译文应该完全传达原文的意思
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 那么,什么叫“意义”呢?不仅在翻译界,就是在整个语言学界, 这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 刘宓庆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一书中,将“语际意义”概括为六种: 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 意义。
•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 成“语义”和“文体”,他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d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ing and sea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 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论翻译的原则
泰特勒(Tyter.A.F.)
《论翻译的原则》内容简介: 1791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学 教授亚历山大· 弗雷泽· 泰特勒 (AIexarlder Fraser Tvtler,1747— 1814)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The famous "three
•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 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 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 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 诗《奥德塞》。
•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 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 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 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方翻译史的 六个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