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第12课纪念白求恩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狭隘()殉职()晋察冀()热忱()拈轻怕重()纯粹()趣味()鄙薄()漠不关心()派遣()殖民地()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率领悼念概述佣护B 鄙薄热枕延安系统C 佩服纯粹扼要恳切D 道谦教训极端实践3、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1).A.殖民B.不足到C.趣味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2).A.晋察冀B.拥护C.姿本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3).A.精溢求精B.解放C.悲痛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4).A.付责B.医疗C.佩服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找出下列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不远万里麻木不人漠不关心撵轻怕重以身殉职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微不足道忍竣不禁争研斗艳4、选字填空、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A 殉B 询C 荀D 徇()问()私()子()职(2)A 粹B 翠C 碎D 悴憔()苍()粉()纯()(3)A 侮B 诲C 悔欺()后()教()(4)A 遣B 谴C 遗()责()留派()5.先解释加粗的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1)不远万里:(2)拈轻怕重:(3)精益求精:(4)漠不关心:(5)见异思迁:(6)微不足道:(7)麻木不仁:热忱:鄙薄:不足道:殉职:6、用成语概括下列句意。

(1)冷漠不关心。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__________(2)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情绪淡漠。

/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__________(3)微小得不值得一谈。

__________(4)在工作中挑轻的,躲避繁重的。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__________(5)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

__________(6)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7)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7、依据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______(派遣委托委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2)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武台山工作,不幸______(壮烈牺牲光荣献身以身殉职)。

(3)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挑挑拣拣)。

(4)这对于一班(三心二意见异思迁马马虎虎)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8、选出对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热忱 A 真实的情意B 诚恳()(2)殉职 A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牲命。

B 不知不觉的死了。

()(3)鄙薄 A 轻视、看不起 B 粗俗、厌恶。

()(4)不足道 A 不值得B 值得()9、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B.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冷冷清清:寂静)C.他以医疗为事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

)D.对于一般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鄙薄:轻视)10.《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________(国籍)医生白求恩而写的一篇________(体裁)文,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________精神。

文章主要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写法。

11.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________。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人。

12、下列各句属于哪种修辞手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反问E 设问(1)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2)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3、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份。

B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

文章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B.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C.纪念白求恩,就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D.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15、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6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 )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1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

这五个“人”中,“高尚”、“纯粹”、“有道德”各是从那一方面议论的。

18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指什么精神?为什么?19.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20.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话中的“没有一个不”能不能改为肯定句,为什么?21.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句话中“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能否去掉,为什么?22、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①,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身受②的治疗和亲眼看过③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④的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23.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删掉“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行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4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归纳各段要点。

归纳:第一段的重点句是:要点:第二段的重点是:要点:第三段重点句是:要点:第四段重点句是:要点:25.提问: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归纳:26“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1)第一段:(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讨论:对比方法的好处是什么?28.提问: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D.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2.指出文中的三个“这”、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 例证法B 引证法C 对比论证法D 比喻论证法4.用横线将文中论据画出来,并指出是什么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文中末两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哪种问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