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钢)琴简易和弦编配与即兴伴奏

电子(钢)琴简易和弦编配与即兴伴奏

电子(钢)琴的简易和弦编配与即兴伴奏老疙瘩当我们业余电子(钢)琴爱好者拿到一首没有编配好和弦伴奏的简谱歌曲时,其中一个主要难点就是:由于我们不懂乐理,欠缺涉及电子(钢)琴伴奏的和弦知识,不会为歌曲配置简单的和弦,只能望“谱”兴叹,束手无策。

本文就是针对不大懂和声理论的业余电子(钢)琴爱好者,介绍几种简易的电子(钢)琴的和弦配置与即兴伴奏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一、电子琴和弦编配基础知识要为歌曲编配和弦,首先必须掌握下列简单的和声理论知识:(一)大小三、七和弦。

根音至三音为大三度,三音至五音为小三度构成的和弦,叫大三和弦(如135、46..1、57..2等);倒过来,根音至三音为小三度,三音至五音为大三度构成的和弦,叫小三和弦(如246、357、6.13、7.2#4等)。

在大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三度七音就构成了七和弦,如57..24、357...2。

在电子(钢)琴谱中,常用英语大写字母表示大三和弦,如C、D、E、F、G、A、b B 等等;用英语大写字母加小写字母m表示小三和弦,如Cm、Dm、Em、Fm、Gm、Am;七和弦,在大小三和弦标识字母的右下角用阿拉伯数字“7”表示,如C7、G7、Am7等等。

(二)调式的各级和弦。

三和弦有七级,常用罗马数字标识:Ⅰ-Ⅱ-Ⅲ-Ⅳ-Ⅴ-Ⅵ-Ⅶ。

这些用罗马数字标识在不同调式中表示的和弦内涵不同。

C大调的七级和弦是:5 6 7 i 2 3 4Ⅰ 3 Ⅱ 4 Ⅲ#5 Ⅳ 6 Ⅴ 7.Ⅵ 1 Ⅶ0 21 2 3 4 5. 6.7.和弦类型:大三小三大三大三大三小三减三a小调的七级和弦是:3 4#5 67 i2Ⅰ1 Ⅱ0 2 Ⅲ 3 Ⅳ 4 Ⅴ#5 Ⅵ 6 Ⅶ0 76. 7. 1 2 3 4 #5和弦类型:小三减三增三小三大三大三减三Ⅰ级和弦叫主和弦,Ⅴ级和弦叫属和弦,Ⅳ级和弦叫下属和弦。

Ⅰ、Ⅳ和Ⅴ级和弦合称正三和弦,Ⅱ、Ⅲ、Ⅵ和Ⅶ级和弦叫副三和弦。

大调的正三和弦用T(主和弦)、D(属和弦)、S(下属和弦)来表示,小调的正三和弦用t(主和弦)、d(属和弦)、s(下属和弦)来表示。

(三)和弦级数的性质1.正三和弦Ⅰ级主和弦(135/6.13),是用来明确调性的最稳定的和弦,所有的音都以此为中心。

大小调的歌曲一般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

其它的任何和弦都可以直接进行(连接)到这个和弦,所有调式在最后结束的时候也都是用这个一级和弦。

Ⅳ级下属和弦(46..1/246)是主音下方纯五度,属于大小调中的骨干正三和弦之一。

大调中的Ⅳ级和弦(46..1)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有一种抬升的功能,给人以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能把乐曲的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四级和弦来表现。

可以说四级和弦是促进和激化剂,它可以接五级,也可以接一级,只要是需要将乐曲继续而不是结束的话,就可以应用这个四级和弦进行。

小调中的Ⅳ级和弦(246)是个小三和弦,比较柔和。

Ⅴ级属和弦(57..2/357)有不稳定因素,非常倾向到主和弦,起着对主和弦支撑和终止感的作用,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

所以一般都把Ⅴ-Ⅰ作为结束的进行,可以说也成为了一种定式。

特别是五级属七和弦(57..24/357...2),更加不稳定,并且有一种必须进行到主和弦的倾向。

所以在很多编配和弦的时候,这个进行应该说是最常见的结束和弦了。

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Ⅴ-Ⅰ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五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2.副三和弦大调中的Ⅱ级和弦(246),是一个很柔和的小三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五级和弦之前。

而五级和弦则自然要回到一级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Ⅱ-Ⅴ-Ⅰ的进行。

这是一个极其常用的和弦连接。

小调的Ⅱ级和弦(7.24)是一个减三和弦,基本不用。

大调Ⅲ级和弦(357),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小三和弦。

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而略带忧伤。

Ⅰ-Ⅲ-Ⅳ的进行,也即在C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

乐曲中本来用Ⅰ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Ⅲ级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

小调的Ⅲ级和弦(135),则比较明亮,但可以通过对“3”降半音使其成为柔和小三和弦(1b35)。

大调的Ⅵ级和弦(6.13)是一个柔和的小三和弦,起到象一座桥连接不同和弦的作用,使和弦进行连贯,不呆板。

但小调的Ⅵ级和弦(46..1)则是一个具有抬升作用的大三和弦,在小调歌中用得较少。

大调的Ⅶ级和弦(7.24)是一个减三和弦(7.24-根音至三音为小三度,三音至五音还是一个小三度),所以不常用;但小调的Ⅶ级和弦(#57..2)可以通过不升半音而成为大三和弦(57..2),变成小调歌中交替使用大调和弦的常例。

(四)和弦的转位为了弹奏方便或追求和弦音色上的细微变化,每一组和弦都可以用转位的方式实现。

所谓转位和弦,就是将构成和弦的三音、五音、七音按分别作为低音弹奏出来的一种和弦。

由三个音组成的五和弦有两个转位,由四个音构成的七和弦有三个转位:5i362 4 73 5 1 4 635146 2 57 3 6 1 4135246. 357. 46. 1原位一转位二转位原位一转位二转位原位一转位二转位原位一转位二转位7 1 3 5 1 2 4 6 2 357 3 4 6 15 7 1 36 1 2 47 235 1 3 4 63 5 7. 14 6 1 25 7.236 1 3 41 3 5. 7.2 4 6. 13 5.7.24 6. 1 3原位一转位二转位三转位原位一转位二转位三转位原位一转位二转位三转位原位一转位二转位三转位其它,以此类推。

三和弦的一转位叫六和弦,用数字6标识,如C6;二转位叫四六和弦,用数字64标记,如D64;七和弦的一转位叫五六和弦,用数字65标识,如E65;二转位叫三四和弦,用数字43标识,如F43;三转位叫二和弦,用数字2标识,如G2。

只有在初步具备了上述和声的基础常识后,我们才能相对合理、科学地为歌曲编配和弦。

二、歌曲和弦的编配歌曲和弦的编配,既简单又复杂。

说它简单,是因为对一首歌,我们可以只用三组正三和弦,按照一个相对固定的连接模式编配一下即可;说它复杂,一是因为和弦的编配涉及一门复杂而艰深的和声理论;二是为了追求和弦音色的丰富变化,大小调和弦还可以混杂交替使用;三是虽然和弦的进行有它内在的逻辑关系,但其编配却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对一首歌、一个乐句,还是一个小节,只要不严重违反和弦连接的规律,就既可以这样配置和弦,也可以那样配置。

可以这样说,和弦的编配只有相对的恰当与不恰当,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其配置的方法也很多,主要有三种:(一)分步骤配置法第一步先定大小调式。

为歌曲配置和弦,首先要对歌曲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大调还是小调或者民歌小调(在此我们不说民歌的和弦配置)。

一般地说,大调歌具有恢宏、宽广、欢快的特性,典型的如《同一首歌》;小调歌具有委婉、优雅、哀伤的特性,典型的如《山楂树》等。

大调通常以主音“1”、下属音“3”或者属音“5”开始,最后以主音“1”结束(例如《送别》)。

小调通常以主音“6”或者属音“3”开始,最后以主音“6”结束(例如《娃哈哈》)。

原则上大调歌用大调和弦(大三、七和弦)为主,小调歌用小调和弦(小三、七和弦)为主。

但是为了使伴奏效果更佳,和声更丰富,通常也可以大小调和弦交替使用。

第二步初配首尾乐段。

一首歌曲或乐段的起始小节(包括前奏、间奏)一定是Ⅰ级主和弦,大调为135,小调为6.13;而且结束句前一个小节,大调一定是它的Ⅴ级属和弦,即57..2或属七和弦57..24,小调一般是357或357...2,因为属和弦趋向于主和弦,具有引领旋律趋向结束的感觉;再向前推,Ⅴ级属和弦前常用Ⅳ级下属和弦,大调为46..1,小调为246。

第三步细配小节主干。

所谓小节主干,就是对具体某一小节的和弦配置,要根据该小节主干音的情况而定。

具体有下列几种情况:1.小节中的音均为某和弦内音。

当小节中的某个旋律音是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或七音时,就可配置该和弦。

例如F大调《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的两个小节:F(135) Am(357)05.│1·3 5·1│7.·3 5 05│配置和弦135和357,就可完全涵盖小节内所有的音符,这些被和弦构成音所涵盖的音符即所谓和弦内音。

2.小节中强拍上的音决定和弦。

例如C大调4/4拍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C(135) F(146) C(135)1 2 3 4|5 5 54 3|4 4 43 2|1 3 5 0|第一小节强拍是在“1”上,次强拍在“3”上,所以配C 的大三和弦;第二小节,只有一个半拍的“4”是C 和弦的和弦外音,所以继续用C 和弦;第三、四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均属和弦内音,因此用F 和C 的大三和弦。

3.小节中时值较长的音决定和弦。

再如F 调4/4拍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的两个小节:Dm(6.13)bB(461) C(57..2) 05│6·7 1·6│5 - - 32│第一小节“6”和“”音时值均为一拍半,而且都在强拍上,所以分别配置Dm 和b B ;第二小节的“5”时值长达三拍,只有一拍的“32”可视为和弦外经过音(“3”音),一般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一带而过即可,因此该小节配置C 和弦。

4.小节中反复出现的音决定和弦。

例如a 小调《青春舞曲》的下列小节:Em (357) Am(6.13) C(135) G(57..2) 327.1 3217.│6 6.. 6.│6.111 17.│6.176.. 7.│第一小节反复出现“3”和“7”两个音符,第三小节反复出现的是“1”,第四小节反复出现且时值较长的是“7”,所以配置了Em 、C 、G 三组和弦。

5.小节中被装饰的音决定和弦。

装饰音又称花音,其种类非常多,常见的几种有:倚音、滑音、波音、颤音。

以各种符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用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尤其对旋律的节奏和风格等方面起一定变化者称装饰音。

例如bE 小调的《天路》中的下列乐句:Cm (6.13) bB (57..2) Gm (357) 6.6 67 653 235│353 - - -│其第二小节的“3”就属被装饰音,和弦时只能围绕主音“3”配置Gm 小三和弦。

第四步特殊处理升降音小节。

在部分歌曲中,有时会遇到升降半音的小节,这时就需要对这些小节进行特殊的和弦配置处理。

例如C 大调《丢手绢,找朋友》的间奏:C G Gm (5.b 7.2) b E(b 35b 7) Dm Em C G G 7 C 53 53│23 5│b 75 75│45 b 7│b 33 1│44 2│55 3│65 65│23 5│25 32│11 1‖ 其中的3、4、5三个小节的主干音“7”和“3”降了半音,因此在和弦的配置上就进行了特殊的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