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题型总结全面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题型总结全面

辅导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3、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距离;会判断是什么命题,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4、通过实例认识平移,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6年 3月教学内容一、相交线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3、互为邻补角:单元回顾 T ——相交线与平行线(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从数量看:互为补角;4、互为对顶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例.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若∠AOD=70°,∠BOE-∠BOC=50°,求∠DOE的度数.例.如图5-1-21,直线AB、CD、EF相交于O点.∠AOF=4∠BOF,∠AOC=90°,求∠DOF的度数.二、垂直1、(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它们交点叫做垂足。

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2、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3、垂线段的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4、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C——平行线性质及判定知识结构平行线及其判定一、平行线:(1)定义:在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平行。

(3)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知识典例3.如图⑦已知∠2=3∠1,且∠3+∠1=90,试说明:AB∥CD5.如图⑨ AB∥CD,∠1=∠A,可以推出EF∥CD吗写出推理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1、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练习:1.如图1,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图1 图2 图32.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无法确定3.如图2,AB∥CD,那么()A.∠1=∠4 B.∠1=∠3 C.∠2=∠3 D.∠1=∠54.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A.∠1+∠2=180° B.∠2+∠3=180°C.∠3+∠4=180° D.∠2+∠4=180°5.如图5,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A.30° B.60° C.90° D.120°图5 图6 图76.如图6,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________.7.如图7,AB∥CD,AE、DF分别是∠BAD、∠CDA的角平分线,AE与DF平行吗•为什么强化练习A.4对 B.8对 C.12对D.16对6.如图,已知FD∥BE,则∠1+∠2-∠3=( )A.90°B.135°C.150°D.180°7. 点P是直线l外一点,A、B、C为直线l上的三点,PA=4 cm,PB=5 cm,PC=2 cm,则点P到直线l 的距离()A.小于2 cm B.等于2 cmC.不大于2 cm D.等于4 cm7.(2012·北京中考)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A)38°(B)104°(C)142°(D)144°8、如图3,已知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A)α+β+γ=1800(B)α—β+γ=1800(C)α+β—γ=1800(D)α+β+γ=3600第8题9.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一个角40°,则令一个角的度数是()A . 40°B . 140°C . 40°或140°D . 50°和140°10.如图,已知AB ∥CD ∥EF ,PS?GH 于P ,∠FRG=110°,则∠PSQ = 。

11、.如图,E 点为DF 上的点,B 为AC 上的点,∠1=∠2,∠C =∠D ,那么DF ∥AC ,请完成它成立的理由∵∠1=∠2 ∠2=∠3 ∠1=∠4 ( ) ∴∠3=∠4 ( ) ∴________∥_______ ( ) ∴∠C =∠ABD ( )∵∠C =∠D ( )∴∠D =∠ABD ( )∴DF ∥AC ( )1、 如图,CD ⊥AB 于D ,EF ⊥AB 于F ,∠1=∠2.试说明∠BDG+∠B=180°.同题变式:⑴.如图,∠BDG+∠B=180°,EF ⊥AB 于F ,∠1=∠2.试说明CD ⊥AB.(2).如图,CD ⊥AB 于D ,EF ⊥AB 于F ,∠BDG+∠B=180°.试说明∠1=∠2.探究乐园A BCDE F1423第19题)ABCD E FG123AD FG123二、填空题1.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 .2、如图1,AB//CD,直线EF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E 、F 两点,EP 平分∠AEF,过点F 作FP ⊥EP,垂足为P ,若∠PEF=300,则∠PFC=__________。

3、如图2,1502110AB CD ∠=∠=∥,°,°,则3∠= . 4、如图3,已知//AE BD ,∠1=130o ,∠2=30o ,则∠C = .图1 图2 图3 5.如图,已知AB∥EF,∠BAC=p,∠ACD=x,∠CDE=y,∠DEF=q,用p 、q 、y 来表示x 得 .56.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CDE =150°,则∠C =______三、证明题1 ..已知AD ⊥BC ,FG ⊥BC ,垂足分别为D 、G ,且∠1=∠2,猜想∠BDE 与∠C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A=∠D ,∠B=∠FCB ,能否确定ED 与CF 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300 PF E BA C D3.如图,∠1∶∠2∶∠3 = 2∶3∶4,∠AFE = 60°,∠BDE =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4.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1 =∠2,∠CNF =∠BME。

求证:AB∥CD,MP∥NQ.5、已知AB∥CD,∠B=65°,CM平分∠BCE,∠MCN=90°,求∠DCN的度数.6、已知DB∥FG∥EC,A是FG上一点,∠ABD=60°,∠ACE=36°,AP平分∠BAC,求:⑴∠BAC的大小;⑵∠PAG的大小.7.已知:如图,∠1 =∠2,∠3 =∠4,∠5 =∠6.求证:ED//FB.10.13.如图,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APB=∠PAC+∠PBD成立的理由;(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说明.B D B D B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