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
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答:细胞。
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答:玻尔。
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答:汤姆森发现电子。
卢瑟福发现质子。
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答:太阳。
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
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
3.生物: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挖掘。
生物的生长和死亡。
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
2.火山活动。
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答:A=T、G C、T=A、C G。
第二篇第一章生物技术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
(P99第二段)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
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
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
2. 基因的结构和定义。
答:结构:编码区,前导区,尾部区,调控区。
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特定区段,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3.基因工程的定义,内容。
答: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
基因工程是利用基因拼接技术把我们需要的基因(DNA片段)提取出来,在生物体外人工进行分离、剪切、重组、拼接,然后植入某种细胞的DNA中去,使后者具有用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新的遗传性,从而改造或组建生物的现代技术。
4.酶工程的主流技术。
答:酶工程的主要技术有酶的开发与生产技术、酶的固定化技术、酶的分子改造和修饰技术、酶的抑制剂的开发研究技术,其中酶的固定化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
5.基因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答:基因工程药物、基因疗法、器官移植、转基因食品、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工业生产。
第二章1.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答:1.快速的运算能力。
2.足够高的计算精度。
3.超强的记忆能力。
4.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
5.按程序自动工作能力。
2.计算机的软件及硬件系统。
答:硬件:1.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3.存储器。
4.运算器。
5.控制器。
软件:1.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3.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
答:1.高性能计算机。
2.网络计算机。
3.智能计算机。
4.光计算机。
5.神经元计算机。
6.生物计算机。
7.量子计算机。
第三章1.信息的特点及形态。
答:特点:1.传播性。
2.不灭性。
3.复制性。
4.时效性。
5.无损耗性。
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2.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过程。
答: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创造。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信、广播和电视。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现代信息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内容。
答:定义:所谓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学,现代信息技术应包括建立建立信息资源的技术,信息处理的技术和信息传递的技术,也可以分为基础技术、支撑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
他们共同构成信息技术体系,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概念。
4.目前主流的信息技术答: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显示技术。
第四章一金属材料的最新进展答:1.形状记忆合金。
2.超塑合金。
3.减振合金。
4.储氢合金。
5.多空金属材料。
6.金属磁性材料。
7.非晶态合金。
二特种陶瓷材料的进展。
答:1.结构陶瓷:✍氮化物陶瓷。
✍碳化硅陶瓷。
✍氧化铝陶瓷。
④高韧性陶瓷。
⑤透明陶瓷。
2.功能陶瓷:✍导电陶瓷。
✍新型高性能介电陶瓷。
✍半导体陶瓷。
④压电陶瓷。
3.生物陶瓷。
三超导材料的进展。
答:1.作为超导磁体的应用。
2.能源和动力方面的应用。
四纳米技术的进展。
答:1.作为磁性材料。
2.作为传感器材料及微电子器件材料。
3.催化剂。
4.作为光学材料。
5.在医学、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
6.复合材料。
五富勒烯材料的进展。
答:1.C60:✍用于润滑剂、研磨剂和制造超硬切削刀具。
✍作为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
✍作为软铁磁材料、贮氢材料。
④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
2.碳纳米管:✍作为贮氢材料。
✍作为场发射的阴极材料。
✍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④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⑤作为传感器材料。
⑥用于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电极材料。
⑦其他。
5-8章1了解诺贝尔及近2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奖,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历史。
答:2011: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
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扩张”。
2012: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奖。
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2 激光的产生原理,性能优点,激光器组成,激光器分类,激光的应用。
答:原理:外来的光子通过受激辐射,就能使一个光子变成俩个光子,这俩个光子又会引起其他原子发生发生受激辐射,于是在极短的瞬间内激发出无数的光子,从而将光放大了,辅助一必要的的加载电压使原子运动激烈扩大,形成具有完全相同频率和方向的光子流。
优点: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
激光器的组成:1.工作物质。
2.泵浦源。
3.谐振腔。
分类:1.气体激光器。
2.液体、化学和半导体激光器。
3.固体激光器。
4.原子激光器。
应用:1.激光武器。
2.激光在农业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3.激光手术。
4.激光艺术。
5.激光加工。
6.激光测距。
7.激光清除海面浮油。
8.激光通信。
9.激光计算机。
10.激光光谱。
激光检测。
11.激光开发新能源等。
3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原因;答: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3.保护环境的需要。
4.开发西部的需要。
5.解决农村用能及边远地区用电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6.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
7.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4 常规能源,常见海水淡化技术;答: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1.蒸馏法。
(常用)2.电渗析淡化法。
3.反渗透膜淡化法。
5 空间技术发展经历,海洋工程有哪些;答:第一阶段(1957——1964)是基础技术和实际应用试验阶段;第二阶段(1964——1979)是实际应用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80至今)是空间技术的商业与军事化阶段。
海洋工程:1.海上城市。
2.海上工厂。
3.海上宾馆。
4.海底光缆。
5.海底探测器。
6.水下居住层。
6 卫星的分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地球的危害。
答: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天文观测卫星。
CO2:温室效应。
SO2和氮氧化物: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