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参考word版本 (4页)

2018-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参考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参考
当今课程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使幼儿园课程模式出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幼儿园都作为实践主体面临着对课程的抉择与重组。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标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
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效果,其中尤以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为前提,在此基础上
才干形成适合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

因此,幼儿园园长肩负着幼儿园课
程管理的重任,增强课程管理意识,提升课程管理能力,将成为今后幼儿园管
理者必需考虑和实践的重要命题。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践背景
课程改革是通过课程实践促进课程完善与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
尊重和提升幼儿园的课程实践经验,建构具有幼儿园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形
成幼儿园适宜的园本课程管理系统应该得到关注和研究。

而课程改革中开发的
课程资源和获得的课程经验也只有经过每个幼儿园自身的考虑、研究、选择和
重组,才干成为适合本园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系统,因此,加
强对课程规划的管理和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其管理十分重要。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改革胜利与否取决于课程改革。

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必需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应对性的课程管理方式,以适应课程实践的需要。

其中,幼儿园课程方案是课程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

幼儿园课程方案究竟有没有必要制定,是否每个幼儿园都需要设计与编制
课程方案?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背景
动身来理清思路。

(一)课程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以往的课程决策主要由国家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由课程专
家参与决策和承担开发任务。

幼儿园和其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承担者“被动
消费者”的角色。

但是,综观当今世界,由国家、地方和学校共享课程决策权,一起分担课
程决策责任的“课程决策分享”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和主旋律。

课程决策民主化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主要表示在课程决策权力的下移。


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
不时深入人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
要先后出台之后,给幼儿园和其教师带来了较大的课程实践空间,尤其是享有了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并正在逐步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

幼儿园课程决策权的下放,打破了多年来在课程决策上的集权化局面,开创了“课程决策分享”的民主化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决策分享”,既是幼儿园课程方案实践的理论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课程改革的管理保证
课程改革实际上是课程决策与执行决策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胜利与否取决于课程管理的实际效果。

任何游离于课程管理之外的课程改革均不可能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当今课程改革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保守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实际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课程管理方法。

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幼儿园在课程管理上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的无所适而导致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课程管理意识淡薄而导致课程管理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而导致教师对实施课程发生困惑与焦虑等。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示为课程改革的被动性与无序性;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制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式”与游击式。

由此所带来的“园长迷惑”“教师困惑”导致课程实施陷入危机状态,进而影响课程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多年来幼儿园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采用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性课程,并把国家或地方课程看成是唯一的选择;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不平衡与局限也加剧了幼儿园课程的千篇一律的大一统现象,降低了课程的适应性。

此外,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通常也无法清楚地了解新课程的意图和课程目标中每一处细节变化中蕴涵的革新因素。

而新课程的推广者则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对课程的目标、学习的方法、乃至课程实施的形式等进行一系列的革新。

由于课程开发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缺乏一种实实在在的合作与沟通,他们无法把隐含其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和时准确地传送给课程实施者,尤其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提供即时有效的支持与协商。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文本化管理,从而解决园长和教师与新课程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践来看,现在有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进行课程方案设计和编制的实践尝试。

他们从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并形成了一些很好的课程管理方法。

局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证明,课程方案能够成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效载体。

在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总结与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关系进行重组与整合,使幼儿园的课程设计、课程编排和课程管理的创新成为实实在在的可
能。

所以,以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来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已经是势在
肯定。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其编制
任何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园来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某种不适合性,
这就需要幼儿园立足于幼儿发展的需要,考虑幼儿园特点和课程的适宜性,对
幼儿园多年来积累的课程经验、课程资源甚至课程理念和课程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以形成适合幼儿园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运作流程和课程管理方案。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方案编制的过程实际上是课程决策与规划管理的过程。

(一)课程方案和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对于幼儿园管理者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且具有挑战性的
工作。

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幼儿园觉得幼儿园课程
方案应该是由领导部门或者是专家完成的,幼儿园是无力完成的,或者是少数
好的幼儿园才需要、才干够编制幼儿园的课程方案,也有的幼儿园对课程方案
的编制与管理功能和其价值缺乏认识。

于是,就有了是否每个幼儿园都需要编
制各自的课程方案?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什么?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价值与功
能何在?如何编制课程方案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方案
的教育价值、基本内涵和构成内容进行考虑和研究,不时加强对课程方案编制
的实践需要、教育价值和管理功能的认识。

所谓幼儿园的课程方案,一般是指依照教育目标、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
课程编排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和
物化形态的表达形式。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课程和课程
管理的依据和行动纲领。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方案的目标、课程理念对
课程在选择、重组、创新和谋划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课程谋划和课程设计的课程
管理活动。

对于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
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组织和其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课程理念为特征,
以幼儿园课程管理为保证的课程管理过程。

课程方案的编制决不只仅是对课程
内容的简单编排,它承载着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

课程方案编制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信息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归纳
与提炼;对课程方法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改实践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其最终
目的是将幼儿园和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
并对实践层面进行设计、编排与管理的创新活动。

由于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所以,对于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制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课程方案编制的效果将取决于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幼儿园应具有良好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

第二,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的高度认同感。

第三,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

第四,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

随着课程方案编制实践的发展,我们对于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其编制的价值与功用的认识还会不时的提升与发展。

(二)课程方案的结构和其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幼儿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谋划与设计。

课程方案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并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其构成内容的考虑和研究。

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操作性,课程方案的设计一般可以分为《幼儿园课程谋划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方案》(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组成局部。

作为正本的课程谋划方案主要是从宏观的视角动身,对幼儿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描述。

其主要的功能是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总体的、原则的、带有方向性的谋划与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