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项训练五(10道)1.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1)请据图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a、b两城市均位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坡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3)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
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的需要。
下图中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列举两条。
(4)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填表说明,中、非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西藏年楚河河谷,该所产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谷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右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护至今的原因。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
而乙地日趋兴盛。
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与乙地此衰彼兴的原因。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的a、b分别示意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其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变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7.下图是我国30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原因有。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理由是。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左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右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主要体现在。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左图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右图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 ,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 。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
10.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图 例~-1℃ ~-2℃ <-4℃例 ~-0% ~-50% ~-100% ~200%答案:1.(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运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3)有煤炭资源;海陆交通便利。
(4)①资金(技术、设备)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2. 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纬度低、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3. 桥梁修建在河流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流的冲蚀剧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缓,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
4. 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
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旺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5.(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6.(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7.(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2)四川盆地阴雨、雾天多(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8.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5)②③①9.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汽车T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T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10.(1)图1:图示地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