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总复习

建筑环境学总复习

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 见光和近红外线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2)吸收后再 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 以忽略。
所谓太阳总辐射照度一般仅包括前两部分
太阳辐射能与太阳高度角
I0
图中表明在法线方向和水平面上的直射辐射强度随着太阳高度角 的增大而增强,而垂直面上的直射辐射强度开始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 大而增强,到达最大值后,又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弱。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为什么要考虑建筑外环境?
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通过围护结构,直 接影响室内的环境,为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 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 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在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对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射、气温、 湿度、风、降水等等。
•时角(h):将真太阳时用角度表示,表明时间的变 化。当地时间12点时的时角为零,前后每隔一小时, 增加360/24=15,如10点和14点均为15×2=30。
第一节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太阳位置常用两个角度来表示,即太阳高度角b和太 阳方位角A。 太阳高度角为太阳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为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确定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目的在于进行日照时数、 日照面积、房屋朝向和间距以及房屋周围阴影区范围等 的设计。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三:赤纬(d);时 角(h);地理纬度。
空气与地表面以导热、对流和长波辐射形式进 行热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以对流为主。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 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 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的。
空气温度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 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
太阳日总辐射照度与朝向
地点:北纬40°
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热量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则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量为最大。
关于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通过的路径长度密切相 关,从而影响日射强度。太阳高度角低则日 射强度小
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 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低,中午太阳高度
夏至和冬至使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北纬40) 关系:纬度-d赤纬+b太阳高度角=90
第二节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 源,是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也是 建筑物外部最主要的气候条件之一。
在各种波长的辐射中能转化热能的 紫外线可见光 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 。
近红外线
长波 红外线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 度而变
在同一位置,冬季 大气压力比夏季大 气压力高,变化范 围5%以内
海平面大气压力称 作标准大气压,为 101325 Pa 或 760 mmHg

风的成因
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 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 原因,也是风的主要成因。
角高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低纬度地区太
阳高度角高
太阳高 度角冬 夏不同
我国的宅舍习惯“坐北朝南”也有其科学道理。我国 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太阳多从东偏南 升起,从西边落下。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住宅的 门、窗朝南,可使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从 而提高室内温度。而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 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就少,从而能保持室内有一 定的凉意。再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 宅舍朝南,盛夏季节可避开下午最热时的直射阳光, 隆冬季节又可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建筑环境学
Built Environment
第一章
第一章
建筑的功能:创造一个微环境 居住者的安全与健康 生产过程需要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环境学也面临两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如何调解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 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二,在室内的空气品质方面,由于大量使用合 成材料作为建筑内部的装修和保温,并一味地为 节能而减低新风量出现了所谓的病态建筑.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宏观气候太阳辐射作用与地球气候特点
地球绕日运动规律 太阳辐射 室外气候
大气压力、风、气温、天空温度、地温、湿度、降 水
微观气候人类营造活动形成的局部微气候
城市风场、城市热岛、: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表明 季节的变化。全年的赤纬在+23.5-23.5之间变化。从 而形成了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风可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两大类。

风的成因: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
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的主要成因。
风可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两大类。 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
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
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
海陆风、山谷风:以一昼夜为周期(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 起。)
与温暖的地表直接接触的空气层,由于导热的作用而被 加热,此热量又靠对流的作用而转移到上层空气。因此, 气流和风带着空气团不断地与地表接触而被加热。
在冬季和夜间,由于向空间的长波辐射作用,地表较空 气要冷。这样与地表所接触的空气就会被冷却。
•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 午12时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本初子午线处在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称为"世界时"。把全世界按地理经度划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
•我国从东五时区到东九时区,横跨五个时区。统一采 用东八时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 国的标准称为“北京时间”。
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 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街巷风,高楼风(海陆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风遇障碍物绕行 产生方向速度的变化。)
逆温层
原因
地面有冷源 1. 夜间长波辐射 2. 附近有较低温的 海风吹来
正常的温度梯度:地表热,高空冷
空气温度
主要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