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法中的霸王条款及其规制

保险法中的霸王条款及其规制

保险法中的霸王条款及其规制
【摘要】经济领域内的垄断及格式条款的运用导致了霸王条款的产生。

本文通过对保险霸王条款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如何认定保险霸王条款等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从务实角度对保险霸王条款的规制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我们应该运用立法、司法、行政多种手段对霸王条款进行规制。

【关键词】保险合同;霸王条款;产生;表现;危害;规制
所谓“霸王条款”,并非专门的法律术语,而是指那些由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专门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

众所周知,我国的保险业在我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保险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如意的现象,这就是当前保险合同中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霸王条款”。

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在保险领域制度方面的建设仍然不够健全,政府的监管力度也不是十分的充分,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亦需要很大的提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保险行业一直临着一种诚信危机,无论是涉及人身的寿险,还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车险、房贷险等,保险“霸王条款”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霸王条款”不仅会危害人民的利益,使人们对保险业丧失信心,最终会危害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从一种理性的角度对保险“霸王条款”进行审视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制
已经势在必行。

一、霸王条款产生的原因
“霸王条款”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经济领域内,合同自由原则是建立在合同双方地位平等、信息对称这一基础之上的。

在自由竞争的经济阶段,合同自由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内逐渐出现了垄断现象。

处于强势地位的垄断经营者使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逐渐在合同自由原则的面前失去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因此,垄断现象的出现为“霸王条款”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格式合同的出现为“霸王条款”的产生提供了法律上的契机。

由于格式合同有预先性与非协商性的特点,使得格式条款提供者一方便于乘机把一些不公平条款在对方不明的状态下强加给对方当事人。

所以,格式合同的运用是“霸王条款”产生的法律原因。

二、保险合同中霸王条款的表现及危害
“霸王条款”大量的存在于消费领域内,其中电信、商品房、公用服务、中介服务等行业最为集中。

其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霸性”和“不平等性”,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1)排除剥夺限制投保人权利;
(2)任意加重投保人责任,权利义务不对等;
(3)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保险人的权利;
(4)保险人减轻自己责任,逃避应尽义务;
(5)利用模糊晦涩条款,进行不合理的解释,误导和欺骗投保人。

在保险业中,“霸王条款”的表现形式多样,其广泛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保险公司在制定保险合同的过程中,任意塞进的各种各样的“霸王条款”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使得投保人最初投保的时候交了很多钱,但最后却很难实际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从短期来看,在保险合同中使用“霸王条款”,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使保险公司能尽可能更多获得利润,有一定益处。

然而,从长远来看,“霸王条款”最终会危害到保险公司自身的利益。

保险公司能获利是凭借“霸王条款”赢得的有利地位,但同时也消耗掉了消费者对其持有的信心。

尤其,国际化进程加速,外国保险公司会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外国保险公司凭借其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经营操作规范、注重平衡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利益等优势,会逐渐占据国内市场,从而使得国内保险公司不断丧失国内市场及其本土资源优势也会随之丧失殆尽。

总之,“霸王条款”的存在,对保险业、消费者、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如何认定保险“霸王条款”
霸王条款在形式上是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保险霸王条
款大多存在于保险格式合同或格式条款中,除此之外,保险人在投保单、保险单中加注的某些特别约定,也有可能属于霸王条款。

霸王条款在内容上又是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其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

因此,霸王条款又可以说是格式的免责条款。

首先以免责或限制己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为内容的格式条款出现,这是格式条款用于转嫁风险和责任的最主要形式,又借用格式条款预先拟定且在订立时不与对方协商的特点,从而实现转嫁风险和责任的目的。

霸王条款是不公平格式条款,是因为霸王条款在订立时,双方的地位有一定的不平等,而在内容上权利义务也不一致,对霸王条款接受方不公平。

对具体保险格式条款而言,其是否属于“霸王条款”,是一个需要理性判断和依法解释的问题。

四、保险合同中霸王条款的规制
保险中“霸王条款”之所以层出不穷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保险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和保险立法、政府监管滞后。

规制“霸王条款”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运用立法手段进行事先规制: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保险“霸王条款”的单行立法,与此相关的规定只是散见于《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合同法》、《保险法》等法律中。

因此,我国的立法部门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制定和完善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
还要特别制定针对“霸王条款”的内容,为解决霸王条款的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运用行政执法手段进行事后规制:作为行业监管部门的保监会、有权监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监督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发
挥其管理职能,加强监管,客观的对待保险行业出现的问题,维护消费者利益。

运用司法(仲裁)手段进行事后规制:纵使有了行政规制与立法规制,总有一些保险公司会想尽办法在保险合同中加入一些“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司法机关应发挥权利保障的最后屏障作用。

一方面建立便捷诉讼通道,方便消费者维权;另一方面,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水平。

通过保险行业自律进行事中规制:作为保险公司应着重于完善保险条款的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依法、创新开拓新的保险产品,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从而获得业务的长足发展。

通过增强保险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行规制:由于生产者或经营者利用“霸王条款”限制、甚至剥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使与取得,利用“霸王条款”逃避对消费者的法定责任,因此消费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防霸”、“反霸”的能力,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相关组织要增强监督的力度和完善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立法。

【参考文献】
[1]对保险霸王条款规制的初步探讨,杨玉虎,《甘肃科技》2011
年8月第27卷第16期.
[2]论保险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及其规制,夏树仁,《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3]浅析保险合同中的霸王条款,郭忠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霸王条款”防范的法律思考,刘琼,《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第4期.
[5]霸王条款的立法现状分析,王宏军,《时代金融》2010年6月总第418期.
[6]保险“霸王条款”的法律规制,刘晓音;王卫国,《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2月一e旬刊(总第250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