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转动系统

汽车转动系统






(1)固定式
中间轴
中间轴
(2)旋转式
中间轴为一光轴,中间设滚针 轴承,且与变速箱壳体固定。 轴上齿轮制成整体(塔轮), 经滚针轴承在轴上转动。
中间轴经轴承支承在变速箱壳体的 前后壁,齿轮与轴键连接或者制成 一体。
3)动力输出轴即II轴
俗称主轴,为花键轴,前经轴承支于 Ι轴尾孔中,尾部经轴 承支承箱体孔内。
汽 车 分 类 及 布 置
汽 车 分 类 及 布 置
第二节 离合器
一、功用 1. 平顺接合动力,保证汽车起步平稳。 2. 迅速彻底分离动力,便于换档。 3. 保护作用,防止传动系超载。 4. 二、类型
三、要求
1.传递发动机最大扭矩,即不打滑。 2.接合平顺、柔和。 3.分离迅速彻底。 4.从动盘转动惯量尽量小。 5.散热性好。 6.操纵轻便。 7.具有吸振、吸噪、吸冲击的能力。 8.设有调整装置。
3. 压紧部分 (弹簧加压 )
① 周布圆柱弹簧 ② 中央弹簧
8
③ 斜置弹簧
9
④ 膜片弹簧
7
10 11
6
5
4
12
3
13
14
2
15
1
16
③ 斜置弹簧
适于重型车新结构, 6
其特点:
5
a) 压紧力稳定(自动 4
调节压紧力)。
b) 操纵省力。
3
2
1
7 8 9
1110分离
12 13 14 15 16
1-飞轮;2-从动盘;3-扭转减振器;4-压盘;5-中间主动盘;6-传 动片;7-固定螺钉;8-传力片;9-离合器盖;10-压紧杠杆;11-分 离套筒;12-分离轴承;13-压紧弹簧;14-传力盘;15-分离弹簧 ;16-回位弹簧
一 自动变速箱的发展及应用
自动变速器自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开发以来,以有60多年 的发展历史。直到1940年,安装在Oldsmobile汽车上的自动变 速器才被第一次介绍给世人。从此,自动变速器技术逐渐稳步 地发展起来。到上世纪90年代,在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那些生产于60年代的笨重的变速器已被相对轻巧的电控自动变
四、基本工作原理 1. 基本构造:主动部分 、 从动部分、 压紧部分、 操纵部分
离 合 器 的 组 成 、 工 作 原 理
F 自由间隙
飞轮
弹簧 从动盘 分离间隙
2. 基本原理:
Mf=μ .Q.Rc .Z 可靠传扭必须满足Mf≥Memax(发动机最大扭矩) 即Mf /Memax =β,(离合器后备系数)∴Mf=Memax .β
实现对传动控制 3. 箱体 :
保护、贮油
变 速 驱 动 桥 结 构
三、变速箱传动机构 (一)两轴式
两轴式
3
4
21
I
结构特点: 1、有I、II两根主要轴 2、前进档只一级传动 II
(二)平面三轴式
21 43
结构特点:
I
II 1、有I、II、中三根主要轴
2、I、II同轴线
3、除直接档外,前进
档经两级传动,且第
示列:下面为解放CA10B变速箱和长安SC1010变速箱
4
5
32
倒1
类型:平面三轴式5+1 说明:1档、倒档、2档为滑 动齿轮换档方式,外齿啮合; 3档内外全齿啮合;4档、5 档啮合套式的换档方式;4档 为直接档,5档为超速档;中 间轴为旋转式,倒档属双联 齿轮布置
变 速 器 的 工 作 过 程
齿轮
和空档位置; 2)防止自动挂档
和自动脱档。 型式 1)钢球式 2)锁销式 3)摆架式 4)框架式
(三)互锁机构
功用:
防止同时挂两档 1
(2)
类型:
① 钢球式
② 锁销式
(3)
(4)
③ 摆架式
④ 框架式
2、3
4、5
1、倒 注: (1)钢球式 (2)锁销式 (3)摆架式 (4)框架式
(四)倒档锁定机构
所以 V2↓>V3↓
当V2=V3时为适换时刻。
采用两脚离合器法可以缩短换档过程,其操纵方法为:
第一脚分离离合器,摘低档至空档,再接合离合器。第二脚分离离合器,挂
高档,再接合离合器(同时加油)。
高档换低档

当高档啮合时:
V2=V3 V4>V1
摘至空档后:
V1↓>V4↓ 无适换时刻。
所以,必须采用两脚离合器 法换档
接合过程: 各零件运动与分离相反。
五、摩擦式离合器的典型结构
单 片 式 离 合 器
(一) 单片式
6
7
1. 主动部分
8
① 飞轮:厚度>16mm,保 5
证足够的热容量。
9
② 压盘:厚度>15mm,
保证足够的热容量。 4 ③ 离合器盖:钢板冲压成
10

3
11
2
12
1
13
东风EQ140离合器结构简图 1-发动机飞轮;2-从动盘本体;3-扭转减器;4发动 机输出轴;5-压盘;6-传动片;7-摆动支片;8-分离 分离杠杆支承柱;9-分离杠杆;10-分离轴承;11压紧弹簧;12-隔热片;13-固定螺钉
功用:防止误挂倒档 型式 1)锁片式
2)弹簧锁销式 3)扭簧式
分 动 器 概 述
六、分动箱
(一)、功用: 1、将 变速箱输出动力分流; 2、兼起副变速作用。
(二)、分动箱传动机构
1.输入轴 2.中间轴 3.蜗轮蜗杆车速计数器 4.至后桥传动轴 5.高低档齿轮 6.接合前桥齿轮 7.至前桥传动轴
压 盘 总 成 结 构
2. 从动部分
① 从动盘
A. 简单从动盘 B. 轴向弹性从动盘:
在摩擦衬片于与钢片之间设有弹性结构,其结构形式 a) 整体式 b) 分开式 c) 综合式
C. 扭转减振从动盘
将扭转减震器与从动 盘装在一起
a)功用: I.防止和消除传 动系共振 II.减少传动系瞬 时最大载荷 III.起步平稳
2
8 1
膜片弹簧
离 合 器 操 纵 机 构
4. 操纵机构
① 机械式
② 液压式
③ 气压式
防分离杠杆运动干涉措施
离合器分离时,分离杠杆于压盘发生运动干涉。常见的防分离 杠杆运动干涉措施有: A. 简单绞链式 B. 滚针轴承式 C. 浮销摆块式
简单绞链式
防分离杠杆运动干涉措施
(二) 双片式离合器
摩擦锥面传递,以摩擦力矩形式作用在锁环上,使锁环超前转动
半个齿至滑块限位。锁环花键齿与啮合套花键齿倒角相抵触、压 紧形成锁止面。锁环齿倒角面上受拨环力矩M2 (M2=P1×tgβ×R齿)作用使锁环倒转。同步前M1>M2(设计 保证)。齿圈与锁环逐渐同步,惯性力矩M1 → 0。拨环力矩M2
使锁环滞后转动半齿,直至滑块位于缺口中央。驾驶员继续推啮
加空油 适换时刻
其操纵方法为: 第一脚分离离合器,摘高档至空档,再接合离合器,加空油;第 二脚分离离合器,挂低档,再接合离合器(同时加油)
同步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同 步 器 工 作 原 理
A
锁环式同步器工作原理:
以BJ212变速箱2档换3档为例,驾驶员经操纵机构拨动啮合套 滑块 → 锁环→ 使锁环内锥面与齿轮齿圈外锥面接触并压紧。 因为N齿》N锁,惯性力矩M1(M1= P1/SIN(α)uR锥)通过
二、类型及组成
两轴式
有级式:传动 简单式

比变化属阶梯
平面三轴式

式,只具有基
三轴式

若干个数值一

定的传动
空间三轴式
变 化
组成式:由两个简单式组合而成

行星齿轮式:属轴线旋转式


无级式:传动比 摩擦式
变化连续不断 液力变矩器
电力式
(二)组成(普通齿轮式)
1. 传动机构: 2. 传递和改变扭
拒 2. 操纵机构:
一级为常啮合。 中
(三)组成式(3+1)×2
34
5
1
2
说明:
由两个简单式组成,有 倒档者称副变速箱,分 别用两套操纵机构来按 制,可以用较少齿轮获 得较多的档数。
四、传动机构的结构分析
1.轴
1) Ι轴:动力输入轴即I轴(俗称长齿轴) 2)中间轴(俗称副轴) 型式:①固定式中间轴为一光轴,与箱体固定其轴上齿轮制 成一体,其间设滚针轴承。 ②旋转式轴经轴承支于箱体,齿轮与轴或键连接或制成一体
第十章 汽车传动系 第一节 汽车传动系 §1 汽车传动系慨述
一、功用 1.增扭减速(不计传动损失)。 2.变扭变速(具有合适的间变化)需设多个传动比。 3.改变驱动轮旋转方向(倒车)。 4.改变旋转平面(纵置发动机)。 5.传递和脱开动力。 6.使驱动轮差速。 7.功率输出。
二、传动系类型和组成:
③ 同步器式 同步器-------能使待啮合轮圆周速度迅速达到一致(同步)而 实现尽可能小的冲击的换档机构

五、同步器 1、无同步器换档过程(以平面两轴式为例)



适换时刻
①低档换高档
当低档齿轮啮合时,各齿轮分度园周线速度关系为:
V1=V4
V2>V3
当踩下离合器摘至空档时,由于Ⅰ轴转动惯量<Ⅱ轴转动惯量;
第三节 变速箱与分动箱
一、变速箱的功用 1. 变扭变速即改变传动比i。
i可分为三类: i>1 属增扭减速传动; i=1 为直接传动 称 直接档; i<1 属增速减扭传动,称超速档。
变 速 器 功 用
改变旋转方向:实现倒车行驶,设倒档; 较长时间切断动力,设空档。
变速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