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A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入心、肝二经。

【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体弱阴虚者慎用。

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石英——【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

入肝、脾经。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入脾、胃经。

【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

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柏子仁——【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用于虚烦不眠, 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

补骨脂——【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

肾,心包,脾,胃,肺经。

【功效】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C苍耳——【性味归经】甘,温,有毒。

辛、苦。

入肺、肝经。

【功效】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

苍耳草: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

苍术——【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草乌——【性味]】性热,味辛、苦。

有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侧柏叶——【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涩。

入心、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柴胡——【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肝、胆经。

【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菖蒲——【性味归经】辛,微温。

入心、肝、脾经。

【功效】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沉香——【性味归经】辛苦,温。

入肾、脾、胃经。

【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陈皮——【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川乌——【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川芎——【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磁石——【性味功能】辛、咸,平。

镇惊安神、潜阳纳气。

D大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入脾、大肠经。

【功效】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

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当归——【性味归经】性温,昧甘、辛。

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党参——【性味归经】性味性平,味甘、微酸。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地肤子——【性味】性寒,味辛、苦。

入肾、膀胱二经。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利小便,清湿热。

地黄——【性味归经】鲜生地性寒,味甘、苦。

生地黄性寒,味甘。

熟地黄性寒,味甘。

地骨皮——【性味归经】甘,寒。

入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地龙——【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

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地榆——【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酸、涩。

入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丁香——【性味归经】甘、辛、大热。

《纲目拾遗》:“味甘辛,性大热。

”入胃肾二经【功效】温中、暖肾、降逆。

冬虫夏草——【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归肾、肺经。

【功效】养肺阴,补肾阳。

独活——【性味归经】辛、苦,温。

入肺、脾、肾三经。

【功效】疏风解毒,活血祛瘀,止痛。

杜鹃花——【性味归经】辛、苦、性寒,小毒。

肺经。

【功效】止咳,祛痰。

杜仲——【性味归经】甘微辛,温。

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E阿胶——【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F矾石——亦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

【气味】酸、寒、无毒。

防风——【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蜂蜜——【性能】味甘,性平。

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燥,解毒。

蜂房——【性味归经】甘,平。

归胃经。

【功效】祛风,功毒,杀虫,止痛,抗过敏。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附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茯神——【性味归经】甘、淡。

归心、脾经。

【功效】宁心、安神、利水。

覆盆子——【性味归经】温;甘、酸;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

G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干姜——【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枸杞——【性味归经】甘,平。

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桂皮——【性味归经】味辛甘、性热。

入肾、脾、膀胱经。

【功效】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止泻。

骨碎补——【性味归经】苦,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桂花——【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破结,化痰止咳。

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

桂圆——【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归心、脾经。

【功效】开胃、养血益脾、补心安神、补虚。

H蛤蚧——【性味归经】咸,平。

归肺、肾经。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旱莲草——【性味归经】甘酸,凉。

入肝、肾经。

【功效】凉血,止血,补肾,益阴。

何首乌——【性味归经】苦、甘、涩,温。

归肝、心、肾经。

【功效】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核桃仁——【性味归经】甘、平温、无毒。

入肺、肾、肝。

【功效】补肾养血,润肺纳气,润肠止带,强筋健骨,通润血脉,润肌乌发,固牙齿,补虚劳。

合欢皮——【性味功用】甘,平。

①解郁安神:治忧郁不舒、失眠健忘。

②活血消肿:治疮痈、肺痈、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黑豆——【性能】味甘,性平。

能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

黑芝麻——【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红花——【性味归经】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功效】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红参——【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脾、肺、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红枣——【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胡麻仁——【性味归经】甘,平。

入肺、脾、肝、肾经。

【功效】润燥滑肠,滋养肝肾。

胡荽——【性能】味辛;性温。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花椒——【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槐角——【性味归经】苦,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黄柏——【性味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黄精——【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脾,肾经。

【功效】滋肾润脾,补脾益气。

黄连——【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芪——【性味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火麻仁——【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通便。

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J鸡肝——【性味归经】甘,微温。

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效】补肝肾。

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

鸡血藤——【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活血,通络。

鸡子——【性味】甘,平。

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其气浑,其性温;卵则兼黄白而用之,其性平。

桔梗——【性味归经】味苦,辛。

性平。

归肺,胃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菊花——【性味归经】味辛,甘,苦;性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橘红——【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肺、脾经。

【功效】散寒,燥湿,利气,消痰。

K苦参——【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L老鹳草——【性味归经】辛、苦,平。

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

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莲子——【性味归经】甘、涩,平。

归脾、肾、心经。

【功效】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莲子心——【性味归经】苦,寒。

入心、肺、肾三经。

【功效】清心,去热,止血,涩精。

藜芦——【性味】苦辛,寒,有毒。

【功效】涌吐风痰、清热解毒、杀虫。

【归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经。

”刘寄奴——【性味归经】苦,温。

入心、脾经。

【功效】破血通经,敛疮消肿。

龙眼肉——【性味功能】性温,味甜。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路路通——【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鹿茸——【性能】甘咸、温。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

M麻黄——【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麦门冬——【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

入肺、心、胃经。

【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蔓荆子——【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芒硝——【性味归经】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玫瑰花——【性味】甘、微苦,气香性温。

【功用】利气、行血,治风痹,散疲止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