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烟草专卖局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规范

国家烟草专卖局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规范

附件2烟叶工作站设计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烟叶工作站设计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烟草行业烟叶工作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C/T205 烟草原辅料和卷烟成品仓库设计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YC/T38 卷烟厂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YC/T192-2005 《烟叶收购及工商交接质量控制规程》3.烟叶工作站的设置及分类3.1 本标准所指烟叶工作站是指根据《国家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条例规定,由烟草公司在国家下达烟叶收购计划的地区设置的基层单位,主要职能组织生产、烟叶收购、物资供应、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和基础建设等。

3.2 因地制宜,合理整合烟叶工作站,扩大烟叶工作站收购规模。

常年平均收购烟叶10000担及以上可设置一个烟叶工作站。

3.3按照“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设置烟叶工作站,原则上每个种烟乡镇只设一个烟叶工作站(达不到规模要求的乡镇合并设置)。

3.4烟叶工作站按收购烟叶规模分为三类:年收购量20000担以下为小型站, 20000—40000担为中型站,40000担以上为大型站。

三类烟叶工作站建设标准另见主管部门下发的指导性文件。

4.站址选择、总平面及运输4.1 站址选择4.1.1 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

4.1.2 站址宜选择在烟叶产区中心附近,具体位置应按照城市(乡镇)规划、烟叶流向、便于运输、利于管理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

4.1.3 站址应优先选择城郊交通便捷的主干道附近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地带。

同时,应避免有害气体、污染物等不利因素影响。

4.1.4 站址应选择在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防洪应具备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

4.1.5 站址不宜建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利的地带和地震设防烈度高于8度的地区。

4.2 总平面及运输4.2.1 烟叶工作站总平面布置必须符合当地规划要求。

4.2.2 烟叶工作站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合理,流程优化,功能齐全、经济适用、节约土地资源。

4.2.3烟叶工作站由收购区、仓储区、办公生活区三大主要功能组成。

各区布置应以管理便捷、物流畅通、节约能源、环境整洁、人流与物流路线不迂回交叉等为原则。

4.2.4 新建或扩建的烟叶工作站应优化流程、功能集中,宜采用集候验、验级、过磅、散烟仓储、成包等功能于一体的联合工房模式。

4.2.5 应设置售烟车辆及调运车辆的作业广场及停车场,并应满足大型车辆的场地要求。

应将其布置在管理便捷、出入通畅的位置。

4.2.6 总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建(构)筑物及相关设施,合理确定设计标高,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

4.2.7 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其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

收购区一般采取坐北朝南布置。

4.2.8 总平面布置应按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防火设计。

4.2.9 场址内道路应满足运输、消防、安全、卫生的要求,主要道路应为双车道,宜呈环形布置,并满足大型车辆转弯半径的要求。

5.工作流程5.1 一般规定5.1.1 烟叶工作站业务流程应按《烟叶收购及工商交接质量控制规程》设计,应符合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购计划、规模和建设内容。

5.1.2 工作流程设计应做到合理、优化、适用、有序。

5.1.3设备配置应符合高度信息化和适度自动化的要求。

5.1.4设备布置应满足烟叶封闭式收购作业要求,做到流程顺畅、紧凑合理、操作维修安全及方便。

应设置必要的运输和人行通道。

5.1.5 设备选型应符合行业规定的技术装备政策,满足烟叶收购作业要求。

应优先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比选内容包括:系统能力指标、可靠性、价格、机电仪一体化水平、自动化程度、操作及维修、占地面积、能耗和噪声指标等。

5.1.6烟叶工作站工作流程设计年工作日和设计日工作班次应按烤烟收购合同中规定的分时间、分部位的办法确定。

5.2 功能及流程5.2.1烟叶工作站的主要功能:烤烟生产、烟叶收购、技术服务、质量监控以及对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及传递。

5.2.2烟叶收购主要工作流程如下:预检→编码→定级→解码→过磅→结算→入库→成包→调运。

5.3 收购区5.3.1收购烟叶时,应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合理制定收购计划。

5.3.2烟叶工作站应公布烟叶等级国家标准、烟叶收购价格、技术要求。

5.3.3 收购时应将烟叶收购仿制标样及新烟指导样品布置在烟农等候休息区。

5.3.4 烟农等候休息区面积应能满足高峰期一半以上的烟农排队及休息。

5.3.5烟叶验级前应检查预检登记表及收购合同,检验合格者按户进行编码验级。

5.3.6 收购线数量按下列公式计算:X=M/BX:收购线数量M:烟叶工作站年收购量(担/年)B:每条收购线年生产能力,取10000担/年·线5.3.7验级员应严格按照收购标准对初分后的烟叶进行验级。

5.3.8验级室应设条形单向观察窗,烟农可随时观察自家烟叶验级情况。

5.3.9验级用烟筐输送设备宜选用PVC管滚筒式流水线工作台、滑轨输送线。

5.3.10烟叶过磅应采用电子秤秤重,解码过磅区应设退烟口。

5.3.11每个磅组应配置一台电子秤、一个显示屏、一台POS机。

5.4 烟叶储存5.4.1过磅后烟叶入烟叶库,以地面堆放形式按等级对标识牌暂存。

5.4.2散烟库库容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S=Si×κ/A/λSi:日平均收购量κ:峰值系数,为1.2λ:仓储利用系数,为50~70%A:单位平米平均储量,为150Kg/m25.4.3 成品库前应设打包室,打包机的配置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节假日等销售旺季销量大幅波动时,宜通过延长作业时间的方式解决。

N=Mi×δ/CN:打包机数量Mi:需打包的烟叶日平均收购量δ:收购量波动系数为1.2C:单套设备日打包能力C = Cn×η×TCn:设备单位时间公称能力η:分拣设备的综合利用系数为0.8T:日作业时间5.4.4成品库库容量应结合实际收烟调运情况确定。

5.5 烟叶调运5.5.1调运车辆应根据运输路线与时间确定数量及车型,宜统一车型。

5.5.2 出货月台车位数宜按每天调运车辆数的1/3至1/2计取。

6. 建筑结构6.1一般规定6.1.1烟叶工作站的建、构筑物包括烟叶收购联合工房(简称联合工房)、仓储用房、管理办公及生活用房等。

联合工房由等候休息区、预验编码区、检验定级区、观察退烟区、解码过磅区、烟叶堆放区、成包区等组成。

仓储用房由烟叶成包仓库和农用物资仓组成。

办公生活用房应设施完备,设有办公室、会议培训室、咨询接待室、职工食堂、宿舍、浴室以及休息设施等。

6.1.2联合工房宜采用平面规整的建筑体型,各功能区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

6.1.3联合工房宜采用单层建筑结构,其验级厅、烟叶库宜选择大跨度的门式钢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

6.1.4联合工房及仓储用房梁底应按照各功能区设备及储运工具的特点合理确定。

主要功能用房梁底净高宜符合下列规定:等候休息区 3.6-4.5m;检验定级区3.9-5.0m;解码过磅区3.0-4.5m;烟叶库3.9-4.5m。

柱距应根据功能分区特点、防火分区要求、结构型式综合确定。

6.1.5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应采用保温隔热节能技术和材料。

6.1.6收购区应按照推行封闭式编码收购模式进行分隔设置。

检验定级区采光要均匀,应采用非直射的自然光为主要采光措施,并配备人工辅助光源,光线无影、均匀、有足够的照度。

检验定级区周围应遮挡以防止阳光直射及杂散光线干扰。

6.2 建筑防火6.2.1烟叶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新建收购联合工房的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

6.2.2仓储区的耐火等级、层数、建筑面积等应符合表6.1的规定。

6.2.3仓储区或每个防火隔间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宜少于两个。

但仓储区采用多层且其占地面积不超过300m2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不超过100m2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

6.2.4仓储区的室外金属梯可作为疏散楼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600mm,倾斜度不应大于60°角,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6.2.5等候休息区、预检编码区、检验评级区、解码过磅区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应符合表6.2的规定。

表6.1 仓储区的耐火等级、层数、建筑面积表6.2 收购区的耐火等级、层数、建筑面积6.2.6等候休息区、预检编码区、检验定级区、观察退烟区、解码过磅区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当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且同时作业人数不超过20人的可设一个。

6.2.7 等候休息区、预检编码区、检验定级区、观察退烟区、解码过磅区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表6.3的规定。

表6.3 收购区内安全疏散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