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成立条件

犯罪成立条件

犯罪成立条件一、概说1.成立犯罪要求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行为侵犯了法益、行为人对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具有责任。

2.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及其具体要素必须标明和反映值得处罚程度的法益侵犯性:(1)行为要素要求具有法益侵犯性(法益侵犯的危险和法益侵犯的实害)(2)行为对象通常要求反映或体现法益(3)危害结果就是法益侵犯的危险状态或者实害结果本身(4)有的行为法益侵犯的程度要达到犯罪程度,还要求客观上行为具有特定身份(构成身份或者定罪身份)(5)客观上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3.行为人受处罚的前提是对客观上实施的法益侵犯行为具有责任,即能够将法益侵犯行为归责于行为人:(1)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客观违法行为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联系(2)有的犯罪还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目的或动机(3)行为人也可能因为年龄或者特殊的精神状态阻却责任4.“情节严重”的性质:整体的评价要素,而且必须是客观方面的内容。

(1)要求“情节严重”才成立犯罪的,“情节严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

例如:诬告陷害罪。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成立犯罪不要求“情节严重”,这种情形“情节严重”是法定刑升格条件或者从重处罚条件。

二、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1.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1)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2)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①法律的评价要素,即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评价的要素。

277: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306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345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

诸多法条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私”财产、“不符合…标准”以及不作为犯罪中作为义务的来源等等。

②经验法则的评价要素,即根据经验法则作出评价的要素。

114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16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3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③社会的评价要素,即需要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或社会意义作出评价的要素。

23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37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52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45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场所功能封闭性、属于家庭生活日常生活所居住的地方)280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66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二)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三)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诸多条文中的“较大”“巨大”“严重”“特别严重”“恶劣”“特别恶劣”2.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和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1)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2)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389-3因被勒索基于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不是行贿。

(本来基于第一款的规定就构成犯罪)※别把刑法中的规定轻易地认定为消极要素。

刑法中的注意规定只是对于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不是成立犯罪的条件,只是关于处罚原则的规定。

本来就不是犯罪。

243-3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3.客观违法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责任的构成要件要素违法的本质在于法益侵犯,法益侵犯只能有客观的违法事实才能侵犯到法益。

要成立犯罪故意,要求行为人必须实施行为时,认识到所有的违法构成要件要素,但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主观责任的构成要件要素※注意正确判断“为……的”表述的性质是不是一定要有个目的才成立犯罪,是不是一定要客观上实行了这种行为才犯罪。

(1)受贿罪①为他人谋取利益,如果评价为目的,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目的,意味着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只想收钱没想办事,绝对不是受贿罪。

为他人实施了谋利益的行为就是这个罪的在实现的行为吗?还能评价为其他犯罪吗?不能,那如果后来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来就构成其他犯罪的,按此理解就不能数罪并罚,很显然不合理。

②为他人谋取利益,只是指受贿人在实施收受财物的行为时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既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其最低要求是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2)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通常是指行为人主观目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但最新理论认为既可以是主观要素,也可以是客观要素。

Eg:国家工作人员乙为甲谋取了不正当利益,甲为感谢乙而事后给予乙财物的,乙总成立受贿罪。

但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怎么认定。

①认为是目的,则甲不成立犯罪,因为甲给予乙财物的时候主观上没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②认为是客观要素,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是对客观原因的说明,则客观上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再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构成行贿罪。

(3)骗取出境证件中“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属于主观目的的责任要素(4)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中的为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相对于窃取、刺探、收买行为来说,属于主观责任要素;但相对于非法提供行为而言,属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

所以,行为人客观上窃取、刺探、收买了国家秘密、情报,而主观上具有“为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实施上述行为的目的,则成立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国家秘密、情报罪;但行为人只有客观上提供了国家秘密、情报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的,才有可能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4.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1)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存在,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明确性要求,因为构成要件要素的增加意味着该行为成立犯罪的可能性下降,这与罪刑法定原则限制国家刑罚权、保障国民自由和人权的精神一致。

但是不能轻易的减少构成犯罪的要素,因为构成要件要素的减少意味着该行为成立犯罪的可能性上升,这会导致国家刑罚权的泛滥,不利于国民自由人权的保障。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这里将“公共场所秩序”解释成“公共秩序”有减少构成要件要素的嫌疑,故该解释至少属于扩大解释甚至类推解释。

(2)刑法中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是为了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①盗窃罪对象要求是“他人占有的财物”(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侵占罪的对象是行为人自己已经占有的他人的所有财物或者脱离了占有的财物的)目的“非法占有”(区分盗窃罪与故意损害财物罪)盗窃行为“违反被害人意志”(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诈骗罪“被骗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②诈骗罪行为“被骗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目的“非法占有”(区分诈骗罪与侵占罪)③罪与非罪票据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盗伐林木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④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地位、影响等便利条件”⑤侵犯商业秘密罪中,在行为人非法获得商业秘密、权利人并没有丧失商业秘密的情况下,“行为人使用、允许他人使用或者披露商业秘密”属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