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疗

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疗

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疗
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
原发性甘油三酯高常见于遗传,原发性一般说明病因不明。

而继发性则可以继发于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透析、胆道阻塞等。

甘油三酯高也可继发
于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烟酒等。

继发性
遗传性甘油三酯高,主要是家族性遗传的原因。

而甘油三酯的继发原因是指有其他疾
病引起的,病因比较明确,或者说影响病因的一些因素已经得到确认。

例如饮食因素、不
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等。

例如,疾病导致的甘油三酯偏高,主要是各种病因致使脂肪
代谢异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因为甘油三酯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只有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当进食大量
脂肪类、尤其是动物脂肪食品后,体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
是加工精细的粮食进入体内后,会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

另外,饮酒可以
刺激甘油三酯的加速合成。

这都说明不良生活习惯为什么会导致甘油三酯过高。

所以,我
们更应该注意生活习惯,避免或者尽量减少致使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

甘油三酯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后,甘油三酯增高成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重要组分。

有效管理甘油
三酯,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系统风险,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具有
重要意义。

甘油三酯每增高1mmol/L,男性和女性冠心病事件风险分别升高12%和37%。

甘油三酯增高不仅和心血管风险相关,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甘油三
酯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和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且视网膜
病变严重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

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促进白蛋白尿进展及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极高水平≥1000mg/dl的甘油三酯血症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随着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知识的普及推广,我国居民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的控制情况有所改善,但对甘油三酯异常增高的危害性认识与综合管理却相对滞后。

关注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应重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调脂药物对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作用,贝特类、烟酸类及
ω-3脂肪酸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对甘油三酯>2.3mmol/L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
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平时也可以用决乌汤这类中医组方茶做长期调治,从而进一步降低
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风险。

1贝特类药物:如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和吉非贝齐等。

2烟酸:烟酸是一种可溶性维生素B,其对所有脂蛋白均有益处。

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从鱼油中提取的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以及从植
物油提取的亚油酸。

它们可抑制脂质在小肠的吸收和胆汁酸的再吸收。

在饮食方面,应该减少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限制饮酒。

每日摄入的脂肪应控制在
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控制在7%以下。

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而言,少量饮
酒也可以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明显升高。

因此,饮酒必须限制。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也会升高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而且降低HDL-胆固醇水平。

肥胖时,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利用减少,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上升,导致血清中
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减轻体重可以使肥胖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积极治疗糖尿病,有助于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使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和VLDL-胆固醇水平明显
下降。

因此,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样,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也应进行长期、规则的体育
锻炼,以维持减轻的体重。

所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患者都应该进行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重、戒烟、增加
体力活动等非药物的治疗方法。

当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合并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
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时,应该采用药物治疗。

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可以选用烟酸
或烟酸的衍生物,如乐脂平。

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极度升高的患者,使用纤维酸衍生物或
烟酸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