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水和我们》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我国水资的分布和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节水意义的讨论,《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的设计,使学生对水与生存、水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印象,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环境教育渗透要点:
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报载关于节水的相关文章,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的情况,并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平时节水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3人),探究性自主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设计《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交流辩论,实验设计及操作,写出小论文。
3.陈列成果专栏,进行科学宣传。
教学媒体:
1.文书材料:课本、查阅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等
2.电子材料:电子读物(视听软件)、利用互联网上网查询等。
3.调查材料:走访老师和专家、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4.实验材料:实验室动手实验等。
教学设计与过程:
1.提出问题
某报纸的评论员文章称:缺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缺水现象还将越来越严重。
缺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缺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告诫人们保护水源,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利用水,树立节约水的观念,养成节约水的习惯。
文章举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子以警示世人:若一个水龙头关不严,每秒钟漏一滴水,那么每年将有38t水白白地流失。
根据上述报导,请通过调查研究,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诸方面,尤其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就我国的缺水的状况、根源及其对策发表您的看法,写出体裁不限的书面报告,设计《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自行设计实验来证实水龙头漏水每年浪费水38t的真实性。
2.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是: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是缺水国家吗?节水的意义何在?
(2)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3)我国各地采取的保护水源和节水措施。
3.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和信息的具体内容,各自表述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受控的适度的讨论。
4.展示部分学生设计的《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组织学生讨论寒假它们的教育意义及开展此活动对学生本身的意义。
5.设计实验:定量地说明若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一年将浪费多少水?以验证报载数据的真实性。
(1)提供的仪器:滴管、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申请需要提供哪些仪器。
5.完成小论文:《水和我们》
6.组织部分学生制作专版进行成果展示。
附:部分参考资料。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
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人类所利用的水增多,例如海水淡化,人工催化降水,南极
大陆冰的利用等。
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各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天然水资源量不等于可利用水量,往往采用修筑水库和地下水库来调蓄水源,或采用回收和处理的办法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扩大水资源的利用。
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并出现年内和年际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储存形式和运动过程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所影响。
中国水资源按年估计,中国江河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02亿立方米,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尼,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径流量只有世界人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每亩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就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
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
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地表水资源中国河川年径流总量为27115亿立方米,占全世界径流量的5.8%,占亚洲径流总量的18.8%。
但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拥有水量尚不及27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4以下。
中国各河径流量的大小相差悬殊,长江为中国最大河流,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9755亿立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1/3以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3位。
其次为珠江,为3360亿立方米。
雅鲁藏布江第3,为1395.4亿立方米。
黄河虽是
中国地下水资源从开发利用来看,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平原和盆地地区。
全国14个主要平原和盆地的面积仅为全国的16%,而其地下水资源约1900亿立方米/年,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3%。
这些平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其中最多的有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天山山前平原、三江平原等。
北方地区由于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0%以上,但因地表径流不丰富,故地下水占有重要地位。
全国现有井灌面积1130多万公顷,地下水年开采量400亿立方米,而具备井灌条件的耕地面积共约3300多万公顷,因而地下水还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至于山区,主要是基岩裂隙水,一般埋藏深而水量分贫乏。
中国许多重要工业城市,如北京、沈阳、太原、西安等供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
与地表水相比,它有着水量稳定、水质较好、水温低和可就地开采利用等优点。
但随城市人口增加与工农业生产发展,部分城市已出现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面发生沉降与塌陷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2.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源利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a.水资源过度开采,造成江河断流和地面沉降;
b.水资源浪费,水的利用率低(我国每亩农田平均灌溉用水量大约是以色列的十倍),人为浪费水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c.水源被污染的现象严重,江河湖泊沿岸的工厂排出的污水,大量的生活废水,使可利用
的水源减少,水质的富营养化,水体沼泽化,水体面积退缩。
地下水也有被污染的趋势。
d.水利设施落后及老化,防灾和合理利用水源的能力不高。
e.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
教学小结:本次活动以学生探索性、自主性、开放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研究、撰写论文、成果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解科技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口,通过本校的活动实践,收效甚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