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设计史(1历史3)

工业设计史(1历史3)

代表人物:沙利文 最著名的口号“形式追随功能”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芝加哥学派
代表人物:莱特 • 有机整体的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 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为一体。 • 对机械化及美学的潜力表示乐观,艺术
家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机器的力量。
• 不足:只是机械的将美学原则应用到设
普通设计 师 社会 地位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实际措施
建立博物馆 提倡者:建筑师、艺术家 理念:以美学的方式来影响工业发展。认为高级的艺 术繁荣起来,带动低级的使用艺术的发展。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实际措施
成立设计学院 提倡者:英国议会 理念:对工业人口进行艺术教育。年轻设计师得到设计训练, 年轻一代受到高品质艺术的熏陶。 结果:皇家艺术学院
的公仆,而不是以自我表现为目的的艺术家,在肯定机
械化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 的基本要求。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德意志制造联盟
建立一种国家的美学 手段就是确定一种 “标准”,形成一种 统一的审美趣味。
认为为了国家利益将 艺术与工业统一是将 理想和现实混为一谈, 会导致理想的崩溃。
计中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麦金托什与分离派
分离派与新艺术相呼应,但更接近现代设计。设计形式简化为直线和方格,预示着机器美学的出现。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麦金托什与分离派
核心人物:麦金托什,作品具有高直风格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麦金托什与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派艺 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 体,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席卷 欧洲的无数设计改革运动的组织 之一。 代表人物是霍夫曼、莫瑟 和 奥布
里奇。
维也纳生产同盟 采用精炼的几何形式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麦金托什与分离派
霍夫曼喜欢垂直构图,逐渐形成了方格网的形式,获称“棋盘霍夫曼”。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麦金托什与分离派
“功能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实用则是我们的首要条件。 我们必须强调良好的比例并适当地使用材料。在需要时 我们可以进行装饰,但不能不惜代价去刻意追求它。”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德意志制造联盟
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于1907年成 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 同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业设计师是社会
设计改革的人士兴起了分析新的美学原则的活动 成为工艺美术运动兴起的引线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工艺美术
拉斯金
莫里斯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运动存在于1880-1910年,以英国为中心,意在恢复产品 和生产者建立或恢复设计标准。
运动特征:
1、设计上从手工艺中获取灵感,追求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 2、多种风格并存,通过艺术和设计来建立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 3、对机器的态度暧昧,认同机器无法避免,却又反对工业化。
风格派
风格派是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是从 立体主义完全走向抽象。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里特维尔德 风格派的共同出发点:绝对抽象原则。 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 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 和谐。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风格派
设计改革理论
以回归中世纪为信仰,哥特式的复兴代表了一种具有精神基础的 设计运动。
首先将设计原则具体化 • 设计应该适应于使其实现的材料,设计者的技巧在于结构的具
体化与表达,每个时代应有其自然形成的风格来表现其生活。
• 主张装饰应该程序化并加以几何化的处理,反对过多的纹样等 与其他19世纪改革者不同,认可机械化 帕金
政治 经济
中产阶级崛起,大众市场开始兴起 市场扩大,加快了机械化的步伐
美国制造体系
• 标准化
社会 文化
劳动分工,设计专业的出现
风格的多样与混乱[新古典、浪漫主义、 折中主义]
• 可置换性 • 使用机械装置
19世纪设计改革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PREVIOUSLY
巴洛克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文艺复兴
穆特休斯
威尔德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意志制造联盟最富创造性的设计师为 适应技术变化而应运而生的产品,特别 是家用电器。 最著名的设计师:贝伦斯
AEG车间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贝伦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使生活更为简朴、更为实际、更为组
德意志制造联盟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理论
几何化与程序化处理装饰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理论
柯尔等推崇“设计原则”,同时又强调设计的商业意识,试图使设 计更直接的与工业结合。
《设计杂志》: • 设计的东西应严格满足其实用性,其次是美化或装饰这种实用性。
• 装饰的适当性上,呼吁装饰应被适当的控制。
美术革命/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否定传统的艺术规律,提出把机 器和工艺作为现代艺术偶像和主题。
勒加 《机械的要素》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构成派
构成派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和空间结 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主题。
代表人物:塔特林
第三国际纪念塔,以新颖的结构 形式体现了钢材的特点和设计师 的政治信念。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工艺美术
沃赛 橡木椅
阿什比 银质水具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工艺美术
贡献:
1、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 2、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本身和适应使用目的
局限: 逆潮流,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未能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
系,力图摆脱折中主义的羁绊,使之符
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
芝加哥学派建筑设计注重内部功能,强 调结构的逻辑表现,里面简洁、明确, 并采用了整齐的排列的大片玻璃窗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芝加哥学派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美术革命/立体主义
用几何来描绘世界,追求碎裂、解析、重 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
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
目标。 代表人物毕加索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美术革命/立体主义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失败的原因:
• 任教的美术家,不了解工业生产过程 • 设计师与建筑师、艺术家社会地位差距太远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理论
设计改革的人士认为设计标准的下降,主要是批量化生产 和技术进步,随后扩展到与工业化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张 中世纪的设计风格和审美。
帕金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水晶宫 展品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 本的合计原则。
企图通过应用“艺术”来提高产品身份。 试图探索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所提供的可能性,却装饰浮夸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水晶宫与工艺美术
水晶宫 机械产品:体现出朴素感,真实的反应了机器生产的特点和 既定的功能。
织化和范围更加宽广,只有通过工业,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工业设计史 两次大战间的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充满激烈的震荡和极速变化的时期。

两 股 力 量
工业化 城市化
新 的 生 活
大众市场和大批量消费的扩大
设计改革
紧密的与机械化、标准化和批 量化生产结合在一起,一种以 理性分析和功能主义为特征的 新设计诞生
构成派 1917-1928
基本在两次大战之间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的原因
质量:对于粗制滥造的机制产品的反感 风格:设计上的折中主义所带来的风格混乱
• 机制产品在质量上难以与手工艺产品媲美,特别是模仿手工艺的产品更无法与原作 匹敌。 • 生产与最终产品分离,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个人关系瓦解,两者间出现了中间人, 不了解产品情况,导致了产品标准的崩溃。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新艺术运动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19世纪工业设计师 德莱赛
工艺美术运动之外的异类的代表,专注于为工业进行设计
• 使用金属 • 造型以几何为主 • 没有装饰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19世纪工业设计师 德莱赛
造型上的简洁和对材料的直接使用以合理的 方式分析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工业设计史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与发展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的原因
消费者
盲目追求体现身份阶层的产品
生产者
盲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