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动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即时反馈教学信息,提升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水平。
但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注重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
课堂中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还要强调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
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水平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研究价值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员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那么,应如何实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所以,我们教研组提出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主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协助新思想诞生。
他认为知识是能够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能够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
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有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协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理解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内涵界定与研究假设
(一)内涵界定
1、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持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来说,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升,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
(二)研究假设
1、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动手动脑的水平,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不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更新教研组教师教师的教育观点,提升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展开课例研究,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内涵和特点。
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有效性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有效性提问与教师教育观点的相关性研究。
教师有效性提问技巧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实验方法:
(一)总体实施步骤
1、通过教研活动,在说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提问。
问题设计体现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促动学生思维发展。
2、通过课堂实践,总结出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的一些方法。
如怎样选择好提问的问题?怎样以学生的实际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的时机要注意些什么等等。
3、即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二)分阶段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一学年,分三个阶段实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
1、建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制订课题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6月)
1、要求组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
2、教研组以实践课为抓手,相互听课,分析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07年6月~2007年7月)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撰写相关“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小论文。
3、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提问设计的技巧。
七、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实行。
1、行动研究法。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实行实验。
2、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实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
搜集利用国内外相关资料,持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
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八、成果形式
1、每人上一节研究课。
2、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集。
3、撰写《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论文。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2、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十、课题组成员
王惠宁陈海赵新宇冯黎吕慧娟
十一、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于漪,《语文教学通讯》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