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质量监督情况通报篇一:关于全市在建工程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关于全市在建工程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邹建监字[2010]第4号关于全市在建工程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各建设、开发、施工、监理单位:为加强我市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参建各方的责任意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根据济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开展2010年全市在建工程质量大检查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站于10年3月16日至3月30日进行了全市在建工程质量大检查。
共检查25个项目工程,涉及施工企业17家,监理企业11家;检查了参与建设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施工及监理技术资料三个方面的情况,检查组针对检查项目存在的问题,共下发督办通知单12份,责令整改通知书6份。
大检查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总体上看,本次受检工程中多数项目的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较为规范,工程质量多数保持平稳的状态。
施工、监理技术资料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主体结构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有一定改善,建筑节能施工逐步规范。
一些施工单位及项目部积极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突出现场管理,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品牌意识较强。
如邹城市宏达建筑公司施工的邹城市八中教学楼工程,创建目标明确,组织措施得力,混凝土外观及实体质量控制较好。
昌平花园工程主体砼观感质量较好,内实外光、截面尺寸准确。
但检查中仍发现有一些工地未按照规范要求留臵标养试块,多数工程观感质量水平一般,一些质量通病依然存在,乡镇工程的整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一)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方面1、多数建设单位重视工程质量,能够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
但也有少数建设开发单位质量行为不规范,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在未办理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前提下就开工建设,这种规避监管的行为在施工过程中极易造成责任不落实、质量难以控制和验收不达标等情况。
如部分新农村建设和旧城改造工程等工程项目。
2、部分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不规范,有的工程项目监理人员专业配备不齐,现场监理人员与质量保证体系表中不相符,存在监理员代签字现象。
有的验收标准执行不严,实体质量水平与报验资料不符;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理措施;有的工程项目监理实施细则内容不齐全。
3、部分施工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运行效率低,现场管理水平差。
“三检”制度落实不全面,普遍缺少班组交检、互检记录;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性、指导性差,缺少关键内容。
少数工程存在分项、分部工程验收不及时、签章不齐全,但下道工序已进行施工的现象。
(二)工程资料方面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对工程资料归档工作较为重视,现场检查的的质量控制资料比较齐全、规范,总体情况较好。
但是工程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部分工程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盖章签字不全;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等效养护龄期不规范,无同条件试块养护测温记录;部分工程对标准养护试块强度不达标现象未及时作出反馈处理。
部分工程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照抄照搬,无针对性,监理日志、旁站记录等表格填写内容简单、不全面;监理联系单与监理通知单混用,监理通知单无回复,监理月报编制不及时或内容不全面。
(三)工程实体质量方面1、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表面观感质量大多数较为理想,梁柱接头顺畅、表面平整,没有发现明显的蜂窝、孔洞、露筋现象,但仍有一些通病继续存在。
少数工程还有柱根部漏浆导致烂根,柱顶部水平施工缝处漏浆现象还较多,砼施工缝处理不严格、不凿毛、夹渣明显等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楼梯施工缝最为典型。
楼梯踏步表面混凝土找平不认真、成品保护不重视的现象也很普遍。
2、砌体工程:砌体工程质量仍然不高,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有待改进。
砌体工程中还存在构造柱的钢筋锚固不牢靠;墙体间的搭接留槎不规范;水平灰缝偏厚、不平直,竖缝有空缝、透明缝;施工洞口的位臵和处理不规范等现象;砌体间的拉结筋仍有长度不足、间距不准的缺陷;甚至存在假拉接筋现象;门洞过梁虽采用砼预制过梁,但部分工程搁臵长度不足;门窗洞口预留混凝土块位臵不正确,数量不足。
个别工程窗台混凝土垫层,甚至用碎砖填充。
3、填充墙砌体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的灰缝,特别是竖向灰缝砂浆欠饱满,拉结筋长度、位臵不规范,构造柱钢筋位移现象较多,目前大多数工程构造柱钢筋与墙顶结构梁采用植筋法连接,造成梁底混凝土表面损伤,对结构梁承载影响较大,故不建议在梁底区域采用植筋法,应提倡梁底预留贴模埋件的方法。
4、外墙保温板施工不规范,队伍无资质,亟待规范治理。
5、水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情况:水电安装工程中仍有管道穿越楼板或墙体未留设套管的现象;给排水管不平顺、不垂直,支架普遍偏少。
线盒、线管在墙内埋设深度不一且有歪斜、垃圾未清;电线分色不规范;线盒、线管的开口、接口不规范、保护不严密等等现象还不时出现。
三、有关要求1、建设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自身的建设行为,尽快完善各项手续,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审查后的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进行设计变更。
2、监理单位应按监理规范的要求配备监理机构人员,编制好有针对性的监理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并认真执行;认真按监理规范和建设部规章的要求进行巡视、旁站、平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并作好记录;签字人员必须具备规定的资格;要及时组织施工各阶段的质量验收;严格执行验收规范,不得对不合格的检验批签字认可。
3、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有关规范规程,把好每个检验批质量检查和验收关。
认真针对质量通病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有效的措施,把质量通病消除在施工过程中。
4、各工程要根据各自的工程实体、技术资料当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自查整改,要切实履行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留臵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标养试块。
5、各项目节能保温施工要认真执行规范、标准,严格按照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的图纸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或篇二:质量监督情况通报全省交通重点工程2007年质量监督情况通报2007年厅质量监督局根据项目多、规模大、分布广的特点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方式实行全面改革,采取“项目群”管理模式,将沪蓉西、随岳南、随岳中、随岳北、荆宜、武荆、十漫、大广北、武英、鄂东桥、荆岳桥、阳逻桥、青郑、汉英、汉蔡、汉洪、汉麻和左等十八个重点建设项目分成五个片区,在恩施、天门、十堰、罗田、武汉等地设立五个项目监督工程师办公室,分片实行驻地监督管理。
今年我局按照工作计划,采用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质量管理行为、施工工艺、实体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1-12月,我局已开展了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监理单位质量工作综合考核2次、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原材料专项检查1次、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质量工作综合考核1次,以及各监督办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巡视检查。
其中对监理单位49家进行了综合检查,占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监理标段的100%;对一期工程70家施工进行了专项检查,占全省重点项目一期工程施工标段的%;对二期工程11家施工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占全省重点项目二期工程施工标段的%;对重点项目进行巡视检查的覆盖率达100%。
全年共抽查20156组(点)、下达《抽查意见通知书》40份、发布《湖北省公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007年一季度工程质量检查情况通报》一份、《监理单位质量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两份、《施工单位质量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一份。
全省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一、实体工程质量检测情况1-12月,厅质监局开展的各项质量监督检查活动中共取得各类检查数据20156组(点)、总合格率为%。
其中:路基工程实测6965组(点)、合格6236组(点)、合格率%,路面工程实测271组(点)、合格251组(点)、合格率%,桥梁工程实测9901组(点)、合格8278组(点)、合格率%,隧道工程实测1076组(点)、合格1052组(点)、合格率%,交安工程实测1092组(点)、合格661组(点)、合格率%,原材料实测851组(点)、合格813组(点)、合格率%。
从一次抽检合格率来看:与去年相比,总合格率上升了个百分点,其中路基工程的合格率上升了个百分点,路面工程的合格率上升了个百分点,桥梁工程的合格率上升了个百分点,隧道工程的合格率上升了个百分点,原材料合格率上升了个百分点;到年终路面工程的合格率由上半年的较大幅度下降转变为上升量最大。
从检测指标来看:涉及结构安全、使用耐久性的关键指标,如:桩基完整性、锚杆拉拔力、路基弯沉的一次抽检合格率较高,保持在95%以上。
钢筋、水泥、沥青、细集料等原材料的一次抽检合格率也大于95%。
但桥梁工程的砼强度、结构尺寸、钢筋间距、钢筋焊接、砼桥面平整度,路面工程的基层芯样强度、基层厚度,路基工程土石方压实度,以及粗集料等指标的一次抽检合格率较低,特别是桥梁梁板的砼强度、结构尺寸抽检合格率仍然较低,应引起参建各方高度重视。
有的项目质量控制不严,质量管理与控制还存在较多盲区,如:武荆路基土石方抽检合格率为%,荆宜桥面铺装抽检合格率为%、交通标志底板厚度抽检合格率为%,大广北桥梁上构砼强度合格率%、桥梁上构结构尺寸合格率%、荆岳桥、大广北、随岳南、荆宜的粗集料抽检合格率均低于75%。
特别指出交安工程平均合格率仅有%,其中交通标志底板厚度、波形梁及立柱镀层厚度抽检合格率较低。
2007年抽查情况合格率与去年对比二、质量管理行为和施工工艺检查情况1、总体情况:全省重点建设项目都已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针对性。
从监督检查情况来看,今年大多数项目法人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大多数施工单位能够积极落实公路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了质量责任制,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多数施工单位能够按照合同配置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执行开工报告制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照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对监理指令整改较为及时,资料管理较为清晰,评定较为及时、规范。
在原材料现场管理方面,多数施工标段能做到场地布置合理、场内材料和设备摆放规整、场地硬化面积能满足工程需要,现场文明施工情况较好;在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方面,大部分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已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试验检测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仪器设备及时标定,各类台帐填写基本清晰,试验检测方法符合试验规程的规定,基本做到试验检测数据真实、可追溯,试验报告完整。
与去年相比,监理机构内部管理方面,监理的相关制度比较完善,监理人员进行了职业登记,监理人员相对较稳定。
监理设备管理及试验检测方面,试验台帐和仪器使用台帐管理、独立平行试验频率等方面与以前相比有所提高;质量控制方面,多数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质保体系检查相对较全面,监理指令闭合情况较好,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审查审批较全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