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

14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

第一节 外性问题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所谓外 部性,也称“外部经济”(externalities),是 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 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按照萨缪 尔森的说法:“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 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也就 是说,成本或效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 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 得报酬。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 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 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 映出来。” 最早系统研究外部性问题的经济学家是20世 纪初的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那么,外部经济会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什么影响 呢?根据前面章节,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通过 价格机制来调节的。通过价格这个信号可以有效地调节生 产与消费,从而调节稀缺的资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中,消费者和厂商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也是对社会最 有利的决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如今, 一些内地有技术、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纷纷到沿海 就业, 内地有些地方出现了空壳化现象。其次, 在物质 资源配置上同样出现了“外部性问题” 。内地的一些农 业 初级产品和原材料被源源不断地吸纳到沿海地区,沿海地 区的企业对其进行深加工后, 出口到海外或者返销回内 地。最后, 在资金流动上也出现了“外部性问题” 。沿 海 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吸纳内地资金, 用于房地产或者 金融投资。在这些利润丰厚的行业里, 沿海企业赚取大 头, 而内地一些企业则沦落为“小伙伴” 。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外部收益的例子。例如,在没有
专利制度保护时,厂商发明了一种新药,它通过市场价格 收费只能得到新药创造的社会利益的很小一部分;养峰人 在生产蜂蜜的过程中帮助了周围的果树传授花粉,而果园 主在种植果树时为蜜蜂提供了产出蜂蜜的原料;受过高等 教育的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上述这些经济 活动往往未能通过市场方式得到足够补偿,因而体现了外 部经济。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外部成本的例子。例如,一条
河流的上游,一家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向河流中排放了废 水等污染物而给下游的渔民造成了损害,造纸厂并没有给 受害的渔民以应有的赔偿;夜深人静,一家人在唱卡拉 OK,干扰了周围的邻居,使他们无法安然入睡,而唱歌 的这家人却没有对此进行补偿;一些人在公众场合抽烟、 扔垃圾结果影响了他人的健康,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向受 害者支付任何形式的补偿费。
外部经济可以在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或消费者和 生产者之间产生。按照外部性影响的范围划分,又可以分 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当一个生产者从事的经 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 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生产的外部性。当一个消 费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 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消费的外部 性。
这种外部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沿海经济越来越发 达, 内地经济却越来越缺乏自我改造能力, 对沿海地区 依赖性越来越大。内地一些省市领导不断进行招商引资活 动, 其实是通过牺牲本地资源, 来提高地区GDP 的非常 无奈的举动罢了。
可以说, 中国改革的外部性问题已经成为各种社 会治安问题的根源所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并且拿出 可行的解决办法, 才能保证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在我 看来, 当今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依靠沿海地区拉动, 但是, 只有能够克服或者减少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外部性问 题, 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 解决中国渐进式改革中所出现的外部性 问题, 不仅仅涉及公平发展的问题, 它还关系到中国经 济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相关链接14‐1 改革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但是在我 国, 由于经济呈现出递进发展的态势, 所以, 外部性表 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经济发 展将没有前途。解决“外部性问题” , 其实就是贯彻中 共 中央提出的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 积极全面地调整 中国的经济结构, 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基础。 中国的改革有一个从沿海向内地不断推进的明显过 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外部性问题” 。首 先,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 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 象。 内地培养的人才大多被沿海发达地区使用。内地出资培养 人才, 可是这些人才并没有为内地创造财富; 沿海地区 虽然没有投资教育, 但却坐享内地教育投资所带来的成 果。
资料来源: 乔新生: 改革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 须高度重视, 上海证券报, 2019 年11 月23 日
一、外部性的产生
在有些场合,一些人的经济活动,如消费和 生产某些产品会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 来收益或损失,而那些得到收益无须付费;蒙受 损失的人也无法得到补偿,外部经济也就产生了。 按照外部性结果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外部收益 (也称为正外部性)和外部成本(也称为负外部 性)。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会给不从事这种活 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收益,而那些得到收益的人无 须付费,这种外部经济称为外部收益(external benefits);而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会给不从 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成本,而没有为此承 担成本,这种外部经济称为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s)。
然而,帕累托最优是在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的假设 前提下达到的。如果经济活动中出现外部经济时,由于外 部经济的某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内生化,当 事人不必承担负外部性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从正外部性
中获得足够的回报,结果导致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缺乏 效率。例如,当存在外部性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一定能 够正确反映它的社会价值,结果厂商可能生产太多或太少, 从而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受到损失。因此,一旦经 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产生外部性,经济运行的结果将不 可能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所以,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 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