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位成功保送上交的学长保研心得

一位成功保送上交的学长保研心得

一位成功保送上交的学长保研心得【本科学校】武汉大学【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保研学校】上海交通大学【保研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保研,一个遥远而又熟悉的话题。

大三以前,我没有想过保研的问题,或许跟自己的性格有关,我跟倾向于直接工作当时,想更早的接触这个社会。

大三开始的时候,受一些学长学姐的影响,自己开始慢慢想着继续读下去,这个时候保研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因为一直没有准备出国,所以只能考虑保研了)。

大三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与前两年不同,没有什么社会活动,只有科研和学习。

大三开始的时候,找了一个老师,在学校立了个项目,然后自己就投进去了,感觉这就是我大学最大的转折点,后面保研申请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当然学习成绩除外,这个得看三年的积累)。

项目还不错,找的老师也很不错,收获很大。

在项目期间,自己也写了些论文,并且发表了,虽然不是很重要的期刊,但是也算是对论文进行了一些了解,这个或许有些老师会比较看重,在复试的时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做完这个项目之后,也就顺理成章的继续跟着这个老师做事情了,是一个跟华为谈的项目,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已经是具有一定经验的人了,可以参与到老师的项目中来了,这点是很多老师都看重的。

暑假也扎扎实实的投进去这个项目中了,感觉收获还是很多的,这些项目经历也成为了我保研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其实最开始考虑保研的时候,我是没准备保外的,因为跟的老师不错,而且武大这边的硕士是两年毕业的,所以可以更快的毕业,早点接触社会。

老师不这么认为,他说我应该眼光看长远点,要是能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读书的话就尽量出去,外面的机会多,发展更好。

学长和学姐们也不断的劝说我能保外的话就尽量保外,没必要在一个已经待了三年的地方再待三年。

在这里很感谢他们的熏陶,没有他们的影响我现在应该就呆在武大的某个实验室了。

我是8月30号开始弄保研的事情的,跟老师请假,从项目中退出,然后就整自己的资料了。

准备了东西不多,就成绩单和简历,30号晚上就开始发邮件联系老师。

当时也就只是找到一些老师的邮箱,然后群发了几个,模板都是一样的(EEBan下的,稍加修改),每封邮件唯一的不同点只是老师的称呼。

由于本科做的一些事情都是与多媒体应用,图像处理相关的,偏软件一些,所以我果断的只选择这个方向的老师(或许这种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一定合适,大家最好还是广撒网,当然特别NB的例外)。

联系老师的时候分为高校和中科院:在高校方面:其实出去的选择不是很多,就那么几所,其它的学校也就不怎么想折腾的。

清华的放弃了,学院想过去的很多,自己也就不折腾了,省的自己人竞争太激烈,而且我不是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相比较而言,我更想去上海;北大很多同学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就已经被预录取了,所以我也就只联系了一个老师而已,最后这个老师回复说名额在夏令营的时候已经用了,所以北大也就没再继续联系了;上交只接收直博生,这个比较霸道,也使我纠结了很久,但是既然选择了上海,就没有理由抛弃上交,但是由于好几年都没有师兄师姐保过来,所以也就只找了一个老师联系而已,当时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浙大联系了两个老师,也都是多媒体应用相关的,有一个老师对我比较感兴趣,联系的次数也很多,最后连面试都没有去参加,真的对那个老师很抱歉;北邮也联系了一个老师,当然也是这个方向的,最后连面试通知都没有得到,感觉很意外,可能跟我当时联系老师时候发的邮件有关(我当时写的是综合排名还没有出来,不确定是否具有外保资格,建议联系北邮的同学以后注意这个问题)。

在中科院方面:由于中科院有统一的网报系统,所以我当时申报了自动化所、电子所,最后自动化被鄙视了,连面试通知都没有收到(可能需要提前联系一下老师,联系的时间也应该是越早越好,因为中科院热门的所NB的老师实在太抢手,大家早做准备);电子所的通知倒是收到了,而且去面试了,在19号,选的是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面试很轻松,还没出来就知道自己肯定被录取了,保底的去处就这么诞生了。

那边的条件其实还不错,待遇很好,而且如果进去的话还是进入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选择只读硕,最后拒掉那边也是蛮遗憾的(主要是上海情结让我激动了)。

接下来就讲讲面试的情况吧,我只去面了两个地方,一个在北京(中科院电子所),一个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所的过去的有三个同学,两个通信的,我选的是信号,通信的还问了一些专业知识,信号方向的基本上就只是随便聊聊以前做过的项目,一些社会工作,学习成绩之类的,基本上是挑优点谈谈,英语的面试就是读一段英语文章,然后回答一下问题(当然这里只是我的面试情况,并不一定完全适应,当时看到有的同学在里面就被问到了专业知识,可能是老师觉得他需要被了解的更深入一些,这种情况的话压力就比较大了)。

我在面试的时候就问了老师的联系方式,下午就知道结果了,还是很顺利的。

上交是29号复试,虽然过去是直博,可是跟老师的联系却不是很多,第一次联系还是导师打电话叫我过去复试的,也就电话聊了十多分钟。

当时没有存老师的号码,后面有一次还错过了老师的电话,我当时还傻傻的发了一条短信过去问“你好,请问你是哪位?”,这个搞的我最后还担心了好几天,跟老师联系基本上是邮件的形式,联系期间老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取得科学型保研资格,现在直博都要科学型名额,所以老师很关心这个。

过去上交那边的时候是两个人过去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报了那边,很幸运的是他是上海人,然后就一起住到了他家里。

他家在市区,可是上交在闵行,然后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就是不断的往返,大多数时候是呆在地铁上的,两天的时间转战了上海的大半个地下。

上交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杂,基本上涵盖了所有要学的东西:数电,模电,电磁场与微波,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DSP,信号与系统。

我感觉考的一塌糊涂,但是貌似这部分对最后的录取影响不是很大。

当天晚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收到老师的短信问我是不是没来参加面试,我当时感觉莫名其妙,面试不是在明天吗?所以就回老师说我来参加笔试了,面试在明天。

后面才知道老师估计是在担心我不来面试了。

第二天是面试,面试时间开始的是9点,6点钟就起床了,在路上花了2个半小时,到那里扫了一下名单,基本上每个老师只叫了一个人来面试。

可是我的老师却叫来了三个人,我排在第2个,由于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我认为我前面那个可能不会来参加这边的面试了,所以心情还是很紧张的,以为变成了第一个。

9点左右,老师们来了,我的导师也在里面。

他们开了一会儿小会,就叫人进去了,意外的是第一个竟然来了,所以我也暂时淡定了。

等待是纠结的,那哥们进去好长一段时间,保守估计也有半个小时,越等压力越大,只有不停的背英语自我介绍,终于那哥们出来了,我啥都没机会问下他,就进去了。

刚开始有点紧张,英语的自我介绍也不是很好,说着说着就好了,心态也就正常了(所以背背自我介绍是必须的),老师问了一些CET6呀,做的项目呀,发表的论文呀(这个问的比较细,因为我发的跟一个老师研究的比较相近),基本上能问的都问了,最后我的导师问我工程随机数学学的怎么样,我不想回答一些专业的问题,所以想转移下话题,就跟老师说“我19号去北京面试了,23号才回的武汉,还没待两天,就又来上海了,所以没时间复习”。

老师顿时紧张了,忙问“你拿到OFFER了吗?”,我就招了,最后的几分钟老师就一直在问“要是我们给你OFFER的话你是去那边还是到这边来?”我当然说到这边来,不然的话我也就没必要来面试了。

面试完了之后,我一直在外面等,初衷是想去老师的实验室看看,了解一下实验室的氛围。

1点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面试完了,老师一直在里面算分之类的,没有出来,期间老师们吃了午餐,我是10点就面试完了的,一直等到了两点多,人是真的饿了,站在门外腿都疼,最后在一个老师的帮助下,导师出来跟我说要是我能等的话三点左右他带我去他实验室看看。

我看还有点时间,所以就出去买了点东西吃,还没吃完导师就来电话了,叫我去他办公室直接找他。

然后我就去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就直接跟我说准备要我了,聊了一个多小时,也带我参观了实验室,但是他要我当场做决定,说要是不去的话就把这个名额给别人,这个比较纠结(去上交直博压力还是很大的,心里还是没有完全准备好,感觉当时自己就是送上门去让老师宰割了)。

当然最后我答应了老师,不是因为老师的地位呀之类的,主要是对老师的经历很感兴趣,所以我愿意去追随他。

在聊天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昨天那几位都去找老师了,在老师面前做了各种保证,唯独没看到我,所以老师才发短信我。

接下来当天下午就去拿了预接收函,感觉老师比我积极多了,直接带我过去找的招生老师,然后就第一个拿了接收函。

这样,我的保研也就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下我遇到的几个大问题:大家在联系学校的时候需要了解的信息很多,主要是各个学校的面试时间,今年我就看到很多学校冲突了,幸好电子所的比较早,我有了保底的信心也就比较足,希望大家安排好自己联系的学校,不要出现想去的最后都挤到一起了,保外的要是没有保底的学校还是很纠结的。

还有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大家学校保内保外的政策怎么样,有没有限制前面的保外呀,或者是只有前面的百分之多少才能保外呀这样的政策,我这个学院是这样的:保内和保外只能选一个,而且保外的按照排名来,所以选择保外的话也是一种貌似,要是最后没排上的话就只能考研了,不能转为保内。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不爽的问题是上交直博网上报名的问题,只需要在上交直博网站上报名就可以了,不需要到全国的研究生报名网站上去报。

个人觉得保研需要一下几个方面给力(不一定正确,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成绩。

成绩是王道,没有成绩什么都不好说。

当然这个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和竞赛成绩。

二、项目。

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项目经历是必须的。

三、英语。

在这个社会,英语的重要性就不说了,最起码搞定CET6。

四、论文。

没有不可或缺,但是不错的论文绝对是很好的筹码。

五、老师。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给你带来很多东西,首先是精神上的,让你有个追求的目标,其次也会带来项目经验等等。

六、在这里加上一个出身,这个大家可以广泛理解,狭义的出身在这里指的是学校,985当然最好,211也还不错,要是其它的学校的话大家就需要加倍努力了。

七、最后补充一个心态,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没有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

鸣谢和展望:感谢EEBan对我的帮助,也希望我写的这些东西能够给学弟学妹们起一定的引导作用,谢谢大家,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有个不错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