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快速之美”的确令生活变得丰富么?是什么让我们欲慢不能?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一张硕大的表盘,是这个世界在每一天与你对视的第一眼。
英国超级畅销书作家索菲?金塞拉(Sophie Kinsella)在她的小说《家政女王》中,对女主角萨曼莎每天早起时的情形这样描写:在清晨六点醒来的时候,她的心脏总是砰砰乱跳,还没站起来就到处找笔,嘴里大声嚷嚷着:“什么?什么?”萨曼莎是伦敦一家著名律师行的年轻律师,正在为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而奋斗。
她每3分钟查看一次电子邮箱,每6分钟出产一份草拟合同,手机24小时开机,一小时能赚500英镑。
萨曼莎不会做饭,没有休息日,没有爱好,也没有时间同家人吃饭,工作是她的全部。
当然,她的家人也都很忙——他们都是事业成功人士。
萨曼莎曾经在半夜三点看见她妈妈穿着睡衣宣读法庭报告,而她的哥哥则一边看恒生指数,一边大口喝着某种抗焦虑的饮料。
这样的场景有点可笑,但从这本小说在伦敦职场中引起的共鸣来看,这并不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荒诞不经,而正是我们亲历的生活。
或许,萨曼莎就是我们自己,被极速的奔跑和压力拖拽得神经紧张,亢奋、焦躁,夜夜不得好眠。
或者想想我们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拥抱和亲吻枕边的爱人?是打开窗户迎接沾了露水的清新空气?还是用愉悦的心情筹划一顿丰富的早餐?恐怕都不是。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抓起手边那一只钟表看时间。
一张硕大的表盘,是这个世界在每一天与你对视的第一眼。
在这之后,毫无疑问,就是匆忙地做事和不停地看表。
一天又一天,就在我们的步履匆匆中,机械并匆忙地流逝。
这是一个匆忙的时代,每个人都奋力追逐着风生水起的生活。
在不经意间,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某种牢固的价值观,那就是:速度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益,而高效益可以令我们的人生更加成功。
于是,我们给自己安排更多的事务,用一切方法令每一件事做得更快。
日程表上密布各类事项,起点连着截点,我们就在每一个线段间冲刺,永无休止。
对于“速度”的崇拜,有学者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发动机的出现使生产效率有了令人惊叹的飞跃,财富迅速积累,城市迅速繁荣。
人们开始意识到生产的速度越快,就越有利于打败对手;而资本到利润之间的转化越快,就越有利于获得更大的收益。
人们沉醉在提速带来的兴奋之中,同时期待有更多的超越。
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一句著名的语录——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金钱,也是机会、荣誉或别的什么,这是一条铁一样坚实的换算公式。
即便眼下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还是在说:一切都要快一些!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曾在演讲中说:我们“正从一个大鱼吃小鱼的世界步入一个快鱼吃慢鱼的世界。
”此言一出,每一个人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加速度的重要性,哪怕为此承担更加巨大的压力。
看来,先进的机械、电子设备以及网络并没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悠闲,反而令我们陷入更繁杂的忙碌中去,因为由此衍生出更高的目标和欲望,我们不得不加速,再加速,让自己更加卖力地奔跑。
每一个早晨闹铃的轰鸣声都像一次新的冲锋号的吹响,即便头脑昏沉四肢倦怠,也要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匆忙地生活。
我们甚至没有时间问自己一句,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一切都要更快些正如一句西方谚语说的那样:“不知道是人算计时间,还是时间算计了人”。
一旦我们开始了同时间的较量,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匆忙。
我们不停要自己加快做事的速度来节省时间,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只是为了做更多的事情。
这是一个怪圈。
为什么我们永远感觉时光匆促?上帝给每个人同样长度的每一天,我们却疑惑并没有得到,而不停抱怨“没有时间”。
那么我们的时间流向了何处呢?假定我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当这个时段全部用来专注地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占据了全部的8个小时,这是一段相对充裕的时间,会让你感到轻松和从容;而如果这8小时要分给8件事,那么每件事平均只能分得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必须快点再快点,这个时候的心理状态一定是紧张匆忙的。
每件事之间可能还要互相牵扯,要打电话、奔波协调,真正用来做事的时间又会减少,而置身其中的你却连喝水、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8小时做不完,理所当然地要占据更多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时间。
于是你没有时间休闲,没有时间探望父母,没有时间和爱人朋友谈心,更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玩耍。
你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应付那些没完没了的工作。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说的那样:“不知道是人算计时间,还是时间算计了人”。
一旦我们开始了同时间的较量,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匆忙。
我们不停要自己加快做事的速度来节省时间,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只是为了做更多的事情。
这是一个怪圈。
在这个怪圈中,似乎每个人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多数人都把他们的目标都集中在“更精确地管理时间”这个条目上。
他们本能地认为,感到时间紧迫,是因为对时间的分配和使用还不够合理,如果再精打细算一些,就会出产更高的效率。
有很多书籍在这样的快文化时代中应运而生,教导人们如何更加快捷地生活,比如只需两分钟就可填饱肚子的食谱;10分钟便可读完的世界名著缩写本;农作物快速养殖法,以及各种现成的简历、年终总结、大会致辞,只需要稍加变动就可归为己用。
再比如2000年时在欧美很受追捧的《175种方法助你少花时间多做事》,明确告诉人们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时间并将效率最大化,其中第141种方法十分直白,它说:“加快做一切事情的速度。
”加快做一切事情的速度——吃饭、走路、睡觉、研究报表、与客户交流、读书、恋爱、约会、思考……有不少人的确是这样做的,同时他们吃着靠快速催熟法培育的无味的水果,每顿饭都叫外卖或使用微波炉,用最强效的抗生素对付感冒,每天被公事挤得满满当当,患有“假期恐惧症”,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不知道要做什么。
他们表面看起来风风火火,实际却疲惫不堪。
他们的睡眠也是短促的,因为大脑无法安顿下来,在入睡时也轰鸣着飞速运转。
这样匆忙的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快,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意味着敏锐、高效、便捷,但这并不是全部。
“快”同样有它承受的“度”,超过了这个度,“快”就会等同于盲目、肤浅和错误。
加快做一切事情的速度,只怕也加快了衰老的速度,让人生这一趟列车提前开进终点。
本着这样的法则生活的人,乍一看好像将时间掌握在手,但是想一想,难道你真的赢得了属于你的时间了吗?A型人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教授对“A型人”的定义是这样的:永远生活在快车道,忙碌是不变的姿态,一心二用乃至多用,缺乏耐心,无法放松。
虽然工作效率比较高,但人际关系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Ann在一家外企公司干得好好的,经济危机说来就来了,公司说裁人Ann就被裁掉了,Ann说病就病倒了。
Ann没有特别的爱好,从前她不停地工作工作,整日忙得昏天黑地,好像一枚只会奋力旋转的陀螺,如今一旦突然停转倒地,就完全不知所措。
刘君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总是最晚来的一个,因为一直在开会;也是走得最早的一个,因为还有事没有处理完。
别人在聊天叙旧的时候,此君基本都在断续地接打电话,讨论出货、报价、库存、媒介宣传、公关活动等诸多事宜的细节问题。
刘同学的忙碌有目共睹——部门经理肩上的负重,直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
Ms.方最近感到快崩溃了,不知道为什么脾气越来越大,公司里的下属虽然不说什么,但气氛总是怪异。
回到家里也顺道带回了坏心情,终于将与老公的战争层层升级。
晚上照镜子的时候,她居然被镜子里那个貌似熟悉却疲惫乖戾的女人吓了一跳。
Ann、刘君和Ms.方,他们都是职场上的A型人。
A型人。
乍一看到这个称号很有点仰慕的意思,因为主观判定划到那一堆里的一定是人中龙凤,相当于医院里的三级甲等,幼儿园中的一级一类。
后来才知道,理解有差。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教授对“A型人”的定义是这样的:永远生活在快车道,忙碌是不变的姿态,一心二用乃至多用,缺乏耐心,无法放松。
虽然工作效率比较高,但人际关系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也还是人中龙凤,却是忘我工作到面色青灰的龙凤。
放眼望了望,身边的A型人还真是乌泱乌泱的,我们大概都是其中的一个,浑然不觉地被工作压榨。
如同眼下大马路上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都被机动车道挤得只剩一小条儿了一样,生活这条通天的大路好像也只剩下了快车道,别无选择。
大家一起奔跑在快车道上,你追我赶,呼哧带喘。
当然,尽管同是天涯沦落人,内里也还是有分别的。
比如Ann那样被工作带出了惯性,无法停顿和放松的是A型人中的一小分支,可简称为A1,他们几乎没有私人生活和业余爱好,不上班就不知道将时间如何安置。
刘君那样亲力亲为能者多劳每天须处理无数繁杂事务的称为A2,他们最大的焦虑是时间总不够用,因此拼命压榨自己,直至过劳。
Ms.方这样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巨大导致情致不舒,严重影响了私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可称为A3。
还有一小撮,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什么时候问他都正在忙,可其实就那么点事儿,不过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老做不完而已。
这种无事忙也可归入A型人中,好比搅进泥潭里的车轮,空使着力气却运转不动;或者也可比喻成打轮空转,风生水起的似乎很带劲却还是原地不动。
看着都累。
“A”仿佛是一座高塔的塔尖,吸引众人奋力向上攀爬。
站到高处,视野变得阔大,赢得高的地位,获得高的薪水,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无数人仰视才得见,这样的人生有挑战也足够精彩,无疑令人称赏。
因此,攀登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是心态和方法。
如果是在用愉悦的心情攀爬,其间不忘休整和补充养分,间或手搭凉棚眺望四周陶冶一下情操,权当休养生息和储备体力,这一路攀登过来是饶有情趣的,人也显得振奋。
就只怕,向上攀登的一开始就用力过猛,且只顾闷头苦爬,上班、加班、应酬、读更高的学历、求更高的职位,东一脚西一脚,爬得狼狈不堪焦虑烦躁,薪水职位即便如愿,但附加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然后还没到塔尖,挂了。
一路就看着脚下磕磕绊绊,也没瞧见更上一层楼后眼界有什么不同。
这一趟,算是白爬了。
测试:你是职场中的A型人吗?据说怀斯曼教授有一个网站,可以精确测试自己是否是A型人,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
不愿意费劲的做做以下测试题即可。
1 你是否容易紧张和着急?是否2 睡觉时是否经常做梦?是否3 你经常对别人说你很忙吗?是否4 步行过马路时你是不是经常等不及绿灯出现就匆忙穿越?是否5 你经常对家人不耐烦吗?是否6 你是否对琐碎的事情极其烦躁?是否7 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完成既定工作会产生恐慌感或负罪感吗?是否8 下班回到家里之后还要打开电脑收发邮件或者电话沟通工作吗?是否9 你感觉对工作厌倦却又无法摆脱吗?是否10 你说话时语速很快并容易激动吗?是否如果以上问题你有一多半的回答都是“yes”,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当选为“A型人”了。
做人难,做A型人更难。
还是祝各位尽早摘到“老A”的帽子,拥抱生活,重新做人。
斯比德咒语我们为什么无法慢下急匆匆的脚步?与其说对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不如说,是被施了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