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5章 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15.1 复习笔记
1.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是指在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不存在贸易保护的自由市场上,同种商品在任何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相等。
从理论上讲,如果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且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运输费用为零,那么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按同种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由于这里的“一价”指的是用同种货币计量的价格,因而就涉及到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换算即汇率问题。
因此,该定律实际上揭示了不同国家的国内价格同相应汇率之间的一种基本联系。
当然,由于运输费用不可能为零,且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完全不存在贸易壁垒,因而一价定律在现实中很难成立。
但是它为理论的分析或现实的解释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基准,因而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假设。
如果i G P 表示的是货物i 的本国价格,i F P 表示的是相应的国外价格,/G F E 表示汇率,那
么一价定律预言:货物i 无论在何地出售都应采用同样的用本国货币计价的价格,即:
/i i G F G F P P E =⨯或//i i G F G F E P P =
2.购买力平价
(1)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比率。
一国的价格水平以一个基准的商品和服务“篮子”的价格来表示,它反映该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
对购买同一个基准的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品和服务“篮子”来说,在本国以本国货币支付的价格与其在外国以外国货币支付的价格之比,便是购买力平价。
具体计算方法为:在两国(或多国)选择同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收集价格、数量和支出额资料,分别核算各组、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比率,最终获得一个综合的价格比率。
(2)购买力平价和一价定律之间的关系
购买力平价和一价定律之间区别在于:一价定律适用于单个商品的情况,而购买力平价理论则适用于普遍的价格水平,即商品篮子中所有基准商品价格的组合。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拥护者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成立并不要求一价定律一定成立。
即使对单个商品而言一价定律并不成立,价格和汇率也不会与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关系偏离太远。
因为当一国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暂时比其他国家高时,对其货币和产品的需求就会下降,这将促使汇率和国内价格重新回到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水平上来。
类似地,当出现相反的情况,即一国的产品相对便宜时,就会引起货币升值和价格上升。
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即使一价定律不成立,其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力量最终也会使各国货币的购买力趋于一致。
(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的购买力平价说是以两国货币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能力来确定两国货币汇率的理论。
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通过自由贸易竞争,使两国汇率与两国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根据两国物价水平而求得的均衡汇率,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用公式表示为:
/G F E P P =
E 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G P 表示本国的物价水平,
F P 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
绝对购买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力平价表明,在用同一国货币来表示时,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均相等。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t E 表示新汇率,0E 表示表示基期汇率,0/Gt G P P 表示本国价格水平的变动,
0/Ft F P P 表示外国价格水平的变动。
相对购买力平价还可表述为:在一定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之差,即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G π、F π分别表示国内、外的通货膨胀率。
3.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
(1)货币分析法
①货币分析法的前提条件
货币分析法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理论,该理论基本不考虑价格刚性。
货币分析法认为,价格水平总是立即调整的,从而使得经济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状态并满足购买力平价条件。
②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方程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等于本国产出价格与外国产出价格之比,而这两种价格水平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又是由它们各自国内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预示:两种货币的汇率,即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从长期来看完全取决于两种货币的相对供给量与相对实际需求量。
利率和国内产出的变化只有在影响了货币需求的情形下才会使汇率发生变动。
③货币分析法的经济含义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还将货币供给、利率和产出的变化对汇率的长期影响作了具体分析和预测:
①货币供给。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货币供给量s F M 的持续增长将会导致国内价格水
平F P 长期同比例上升。
由于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G F E P P =,所以E 也会与本国货币供给一起同比例上升。
因此,本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在长期将导致本币相对于外币的同比例贬值。
此外,外国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在长期会造成外国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外国价格上升意味着本币相对外币在长期同比例升值。
②利率。
如果本国利率G R 上升,那么本国的实际货币需求(),G G L R Y 就会下降。
本国的
长期价格水平将会上升。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币相对于外币将以本币价格上升的相同比例贬值。
类似地,若外国利率F R 上升,对汇率的影响刚好相反。
外国的实际货币需求(),F F L R Y 会下降,价格水平会上升。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本币对外币将以外国价格上升的相同比例升值。
③产出水平。
国内产出的增长会使实际货币需求量(),G G L R Y 增加。
国内长期价格水平将会下降。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币对外币将出现升值。
同理,若外国产出(),F F L R Y 增长,外国长期价格水平会下降,购买力平价理论预示本币会相对外币贬值。
(2)持续通货膨胀、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可得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e e G F G F R R ππ−=−
(3)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是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在长期中同比例变化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其《利息理论》一书中阐述了这一关系。
这一关系假定,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反之,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最终会导致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下降。
从国际资本流动来看,费雪效应体现了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关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将导致该种货币的贬值;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这最终将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上升。
这一关系还可以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的结合来说明。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利率平价表明,两国货币汇率预期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两国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之差,即两国货币存款未来的利率之差。
在长期中,两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即为两国货币汇率的预期变动。
这样,两国货币存款未来利率之差就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用公式表示:
G F G F R R ππ−=−
G R 和F R 分别代表两国货币存款的利率,G π和F π分别代表两国的通货膨胀率。
该公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最终将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同比例上升。
4.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汇率的购买力平价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背景下提出的。
最初由于受金本位制的影响,各国对货币发行、通货膨胀控制比较严格,这一理论并没有引起经济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瓦解,通货膨胀日益加剧,购买力平价说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已被公认为进行汇率长期预测的重要理论。
当然,购买力平价说也有其缺陷:一是,与一价定律的假定相反,运输费用和贸易管制确实是存在的,较高的贸易壁垒可能导致一些商品和劳务在两国之间无法进行贸易;二是,商品市场上的垄断或寡头行为可能会与运输费用和其他贸易壁垒相互作用,进一步削弱不同国家商品价格之间的联系;三是,不同国家公布的通货膨胀数据所依据的商品篮子不同,因此,汇率变动无法抵消官方所衡量的通货膨胀差异。
5.超越购买力平价:长期汇率的一般模型
(1)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价值与另一国货币价值的比率,即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名义汇率乘以外国价格水平与本国价格水平之比,即为实际汇率,因而实际汇率是扣除了两国价格变动因素的汇率。
当两国价格水平不变时,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当名义汇率不变时,实际汇率与外国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本国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
(2)需求、供给和长期实际汇率
①对本国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