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就业基本情况 (1)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二、毕业生就业率 (3)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6)四、就业流向 (8)五、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9)第二部分就业主要特点 (11)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1)二、就业指导服务 (12)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4)一、就业率变化趋势 (14)第四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6)一、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反馈 (16)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16)第五部分人才培养调整措施 (18)一、教改深化 (18)二、岗位拓展 (18)三、就业指导能力提升 (18)四、就业服务水平提升 (18)五、品牌影响力铸造 (18)六、就业质量提升保障 (18)第一部分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1. 总毕业生数通辽职业学院2015届总毕业生总数为1922人。
其中普通专科1789人,五年制专科133人。
2. 毕业生性别结构我院毕业生按性别分是:男466人;女1456人。
男生是毕业生总数的24.25%;女生是毕业生总数的75.25%;男女比例为1:3.12。
性别结构比较特殊,主要是护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较多,两类毕业女生930人,占毕业女生的63.87%。
表1 本校2015届毕业生性别分布3. 毕业生生源类型我院2015届毕业生生源分三类。
其中,普通高中生1391人;三校生398人;五年制高职133人。
表2 本校2015届毕业生生源类型4. 生源地分布表3 本校2015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5. 民族结构通辽市是全国主要蒙古族聚居地,因此,我院本届毕业生主要是汉族和蒙古族,占毕业生的93.76%。
其中,汉族1234人;蒙古族568人;其他少数民族120人。
表4 本校2015届毕业生民族结构6. 各专业毕业生数表5 本校2015各专业毕业生人数二、毕业生就业率1. 毕业生的就业率截止2014年8月31日,我院201届毕业生1922人,就业1590人,总体初次就业率为82.73%。
2015届毕业三个月后的就业率为77.2%,本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4.8%,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为88.8%,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
20406080100毕业生的就业率本校2013届本校2014届本校2015届全国高职2014届(%)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2. 不同就业地点的就业率我院2015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在本市和区内。
具体分布是:通辽市就业523人,内蒙古地区就业796人,,北京市就业99人,天津市就业36人,辽宁省就业35人,吉林省就业55人,河北省就业15人,其他省市就业22人。
表6 本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分布3. 毕业生基于不同生源类型就业率普通高中生源就业1157人,占其生源的83.18%;三校生生源就业330人,占其生源的82.91%;五年制高职就业103人,占其生源的77.44%.4. 各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汉族就业1032人,就业率83.63%;蒙古族就业460人,就业率80.99%;其他少数民族就业98人,就业率81.67%。
5. 毕业生不同性别就业率毕业生男生就业341人,占其男生的73.18%;毕业生女生就业1249人,占其女生85.78%。
6. 各系就业率我院2015届各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表表7 本校2015届毕业生各系就业率就业率最高的是财经管理系(96.99%)和师范教育系(93.50%)。
就业率较低的是和化工系(15.56%)和信息技术系(56.36%)。
7. 各专业的就业率我院2015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如下表表8 本校2015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由上表可以看出,就业状况最好的专业是英语教育(100.00%)、初等教育(100.00%)、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方向)(100.00%)、物流管理(100.00%)、学前教育(92.59%)。
就业状况比较差的专业是食品营养与检测(15.56%)、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方向)(50.00%)、计算机网络技术(52.63%)。
8. 毕业生的升学情况本校2015届升学率为0.88%。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1. 毕业生收入分析本校2015届毕业生的转正月收入为2639元,本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572元,本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为2738元,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200元。
10002000300040005000毕业生的月收入本校2013届本校2014届本校2015届全国高职2014届(元)图3-1 本校毕业生的月收入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2.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本校2015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7%,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7%,本校2013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3%,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2%。
2040608010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本校2013届本校2014届本校2015届全国高职2014届(%)图3-2 本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3. 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本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2%,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4%,本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3%,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9%。
20406080100就业现状满意度本校2013届本校2014届本校2015届全国高职2014届(%)图3-3 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四、就业流向1. 就业去向分布我院2015届毕业“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2.5%,比2014届毕业生一年后(76.3%)高6.2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为17.5%,比上届毕业生一年后(11.4%)高6.1个百分点。
2.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流向我院2015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如下表所示。
由于医学类和师范类毕业生较多,近58%多的毕业生从事卫生专业和教学工作。
表9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前五位3. 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
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教育业”行业类的毕业生比例较大,占毕业生的近53%。
表10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前五位4. 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流向我院2015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55.5%)和医疗卫生(23.1%)。
就业于国有企业的较少(2.8%),但比上届毕业生(1.9%)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
表11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单位类型前五位5.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城市本校2015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32.9%的人在通辽就业,在内蒙地区其他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有50%,只有17%的毕业生在区外就业。
表12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城市前五位五、未就业毕业生情况1. 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截止2015年9月1日,2015届毕业生共有332名毕业生未就业。
2. 未就业的原因学生就业观念不同。
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较好,不着急就业;想找和自身专业相关、薪酬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以致一直在寻找,而不急于就业;一部分学生希望找到更稳定、更理想的职业(如考公务员、事业编、考专升本等)。
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待遇及工作条件要求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挑地段、挑待遇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第二部分就业主要特点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工作保障体系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于2008年起全面实施由学院、系两级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双组长”就业工作领导体制,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出台并完善了《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评估办法》、《通辽职业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院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努力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到位;建立了学生服务中心大楼,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洽谈室、创业培训室。
学院切实保障“政策、机构、人员、场地、经费”五到位,已经形成了“领导主抓、部门统筹、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就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促进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就业教育水平,推动我校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年初我们根据新形势,在广泛征求意见,认证梳理整改的基础上颁布了学院2014年招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
2.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学院于2006年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面向全院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列为必修课,学校还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新生入学集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以课堂的形式组织各院系新生进行集中学习。
利用就业指导课这个平台来补充学生的就业知识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12年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创建创业技能实训、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锻炼创业技能。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教育(SIYB)培训,2012-2015年已培训六期培训学员300人,学员均通过相关部门考核验证,同时学院培训室经市就业局验收,已成为《通辽市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基地》。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
就业指导必修课设置单独的创业基础环节,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创业教育环节,提升了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了解供需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做好就业创业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
3. 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在学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我院一大批工科类、医药类、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顺利签定就业协议,就业工作进展基本顺利。
但是,部分专业受就业形势和专业服务方向限制,仍有一批毕业生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就业依然存在较大困难。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落实教育部有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等精神,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学校、学院两级实时掌握困难群体学生的就业状况,依托院系提供重点指导、优先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等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
为此出台了《通辽职业学院就业困难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以困难生就业帮扶为切入点,细化服务层面,拉动和提升整体毕业生就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