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企业文化争创一流
企业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国电一五○发电厂位于我市涉县境内,背靠巍巍太行山,俯临滔滔漳河水,被誉为“深山明珠”。
我厂于1968年6月动工兴建,1974年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现有职工863名,总装机容量206 MW,2002年#3、#4机组经增容改造后,总装机容量达到216MW,是冀南地区首座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
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曾是河北南网的主力发电厂,30多年来,累计发电超过450亿千瓦时,为冀南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
献。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信息化、管理人本化的时代浪潮中,我厂把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作为塑造企业形象、凝聚企业人心、提升企业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积极探索,不断整合提升,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效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协调发
展。
一、我厂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溯源
我厂的企业文化同我厂的发展同步孕育、产生、发展、丰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的形势,适应战备需要,国家加快了三线企业的建设,一万五千余名建设者满怀奉献社会主义事业的创业激情,从四面八方汇聚太行山下,清漳河畔,在荒山旷野安营扎寨,“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天是罗帐地是床,清漳河是个大澡堂”是当时建设时期的真实写照。
他们劈山建厂,平地造屋,顶酷暑,战雨季,冒严寒,斗风雪,凭着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靠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硬是在这穷乡僻壤之间建起了一座较为现代化的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谱写了一五○发电厂建设史上的绚丽篇章,在这种历史环境和背景下,也锻造出了“立足山区,艰苦奋斗,严实快新,团结向上”的
企业精神,形成了一五○第一代文化核心。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的浪潮,一批大容量、高参数的机组相继投产,我厂面临的困难接踵而至。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人才流失、成本上升等困难一起袭来,但一五○人并没有沉沦,走上了二次创业的道路。
2001年在原省电力公司的支持下,八百员工众志成城,发扬“立足山区,艰苦奋斗,严实快新,团结向上”的一五○精神,历时三个月,克服重重困难,投资三千万元,进行了#3、#4机组增容改造,创造了建厂以来投资最大、项目最广、工期最长、参战人员最多的机组改造记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2002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原国家电力公司划分为五大发电公司、两家电网公司和四家辅业公司。
我厂划归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面对管理模式上的突变,如何着眼于企业发展,与时俱进,弘扬一五○精神,革除弊端,铸魂塑形,增强竞争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课题,基于此我厂开始走上了文化重塑,流程再造的新征程。
二、与时俱进,文化重塑,打造独具特色的国电文化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延续的血脉、发展的动力、崛起的支承、挺立的脊梁。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
(一)培育理念是前导
1、提炼企业精神。
我们在第一代“立足山区,艰苦奋斗,严实快新,团结向上”的企业精神基础上,整合重塑形成了第二代一五○企业精神:以电兴业,强企报国。
其实质既是对我厂30年发展历史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了我厂面对现实,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以电兴业,强企报国”体现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明确了我厂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引导着员工要正确理解改革与发展并重,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辩证关系,鼓舞着员工勇于超越历史的辉煌,在本职工作中贡献聪明才智,进而体验人生价值的成就感,凝聚起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为实现战略目标建新功,立新业。
2、构建企业道德观。
在提炼企业精神的同时,我们还确立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观:忠诚事业、忠诚集团、爱岗敬业、岗位成才。
“忠诚事业、忠诚集团”就是要求员工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集团公司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诚心诚意地为实现集团公司的宏伟大业尽心尽力、矢志不渝。
“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就是要求员工要珍重热爱所处的工作岗位,专心致志于所从事的职业,并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其中既饱含着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员工的深情企盼;既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负责精神和培养责任,也体现了员工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和强烈愿望。
3、谋划企业战略方针。
我厂立足现实,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确立了“做实、做新、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
“做实”就是要求我们干什么事,做什么工作,都要立足本职岗位,一切从所处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
“做新”就是要求我们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断创新,推进改革,为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做大”就是要求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和资产优化为主线,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和稳步发展。
“做强”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发展
后劲。
(二)持续创新是关键
在成熟的企业中,企业极容易因为企业文化的滞后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所以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件长期持续的工作,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和变革,增强企业文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1、推进文化创新。
我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文化的创新,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安全文化、营销文化、文体文化三大子文化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我们的安全文化归纳起来就是念好“教、查、严”三字经。
“教”就是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多侧面、多层次渗透安全教育的理念;“查”就是安全检查,成立了由厂长、书记亲自抓的三级安全监督体系,明确了各级安全监督职责,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严”就是严谨的态度,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考核、严格的监督。
正是靠着扎实有效的安全管理,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安全文化,我们创造了连续多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佳绩。
我们的营销文化就是以“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为核心,着眼电力行业特点,认真实践企业经营理念。
2003年,我们利用国家电监会疏导电价的机会,积极争取煤电联动,普惠政策,认真做好电价测算工作,合理优化成本和利润目标,发扬“三千精神”,积极协调做好电价申报审批工作,开展营销工作,争取到了较为理想的价位,
最大程度的落实和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我们积极推进文体文化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健康有益、业余自愿、小型为主、形式多样”的十六字文体文化建设方针,成立了各专业活动协会,实施了全民健身工程,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高雅健康的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员工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
2、统一形象识别。
为塑造我厂统一的对外形象,我们制订实施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小到企业的信封、茶杯、名片、座牌,大到员工的制服,企业的标识、招牌等都进行了统一。
对企业的标准字、标准色彩进行了规范,确立了厂旗、厂徽、厂歌使企业的外部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还坚持办好“两刊一网”,即《一五○简报》、《工会信息》和《一五○时空》局域网站,加大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着力塑造企业良好的内外部形象。
3、促进文化认同。
文化只有回归实践,被员工认同才能转化为文化力。
在市场经济的砥砺中员工体验和认知度越高,文化力就越强。
伴随着企业理念系统的推出,我们在员工中开展了文化宣灌。
我们组织人员编印1000余册《学习的力量》文化读本,员工人手一册,推广普及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
我们在原有的三个规范(《职工安全行为规范》、《职工思想道德规范》、《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重新整合编制了企业理念学习手册,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帮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增强文化认同感。
我们还通过举办“企业理念大家谈”、“企业理念大家创”、“国电之歌大家唱”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文化宣灌。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员工的文化认同感得到了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三、企业文化建设为我厂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通过几年的整合重塑,企业文化已成为了我厂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八百员工秉承“以电兴业,强企报国”的企业精神,积极倡导“忠诚事业、忠诚集团、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观,营造了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2003年,我们启动了国电河北龙山发电厂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容量为240万千瓦,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20万千瓦,安装两台60万千瓦国产燃煤空冷机组,工程动态总投资为亿元,近期,项目建议书已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为我厂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们按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指导思想,围绕“煤、灰、运”三大产业做文章,对多经单位进行了重组,使企业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营方式不断规范,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多经产值连续几年超过亿元。
2004年我厂还获得了“河北省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厂工会也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的光荣称号。
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我们的一个初步探索,还需要以极大的努力去丰富和完善。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不懈的努力,给与精心的培育,企业文化这株破土的幼苗,就
一定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