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消导剂
【运用】
1、辨证要点: 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 2、临证加减 : 偏于寒者,减黄连量,重用干姜, 加高良姜、肉桂; 脾虚甚而见泄泻者,加白术、人参; 气滞见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木香。 3、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食道炎、冠心病、 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
【复习思考题】
三、使用注意
1、消导化积剂多属渐消缓散之剂,适应于病 势较缓的食积证以及癥积、瘿瘤、瘰疠等; 2、不宜长期使用,纯虚无实者禁用。
3、 积滞内停,易阻滞气机,常须配伍理气药; 脾虚者,配伍补益之药,消补兼施,使祛邪 不伤正。
一、消食导滞 保和丸
《丹溪心法》
【组成】 山楂六两 神曲二两 茯苓各三两 陈皮 萝卜子各一两 【用法】 半夏 连翘
脾虚失运 气壅湿滞
【病机】 脾虚气滞(脾虚轻而气滞重) 寒热互结(虚寒轻而湿热重)
【治法】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平调寒热)
【方解】
君:枳实─行气消痞 增强行气 臣:厚朴─下气除满 以消痞之功 佐:黄连─清热燥湿 半夏曲─和胃散结 辛开苦降,平调寒热 干姜─温中散寒 助君消痞除满 麦芽曲─消食和胃 人参、茯苓、白术─补中健脾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枳实+厚朴;黄连+半夏、干姜
1、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有何区别应用?
2、试分析保和丸、健脾丸的组方配伍意义。 3、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痛泻要方均 可治泻,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共为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 丸,食远白汤下。
保和丸
本方长于消食化滞以和胃。用治食积不甚,正 气未虚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恶厌食,苔 厚腻,脉滑等证。 均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用治食积停滞,脘 腹痞满,食少便溏等证。 本方以补气健脾为主,兼能理气消食,清热祛 湿。用治脾胃虚弱,湿积内停,兼有湿热。症 见有脘腹痞满,食少难消,苔腻微黄,脉虚等 证。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组成】
干生姜一钱 炙甘草二钱 麦芽曲二钱 白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曲三钱 人参三钱 厚朴四钱 枳实五钱 黄连五钱
【用法】
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脉弦 脾虚湿滞:不欲饮食,倦乏无力 湿(寒)热互结:大便失调,苔腻微黄
第十三章 消 导 剂
一.概念
组成:以消导药为主 作用:消食导滞,软坚散结,消癥化积, 消瘿散瘰。 治证:食积、癥积、瘰疬、瘿瘤。 属于“消法”的范畴。(坚者削之, 结者散之)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消食导滞 — 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 — 保和丸、健脾丸。 2、消痞化积 — 适用于脘腹癥积、痞块等证。 — 桂枝茯苓丸。
【主治】食积。
气滞: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
食停
脾胃升降失司:厌食呕吐,或大便泄泻,
食积内停: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饮食失节,食积内停,气机受阻,脾胃
失和。
【治法】消食和胃。
【方解】
君:山楂 — 消一切食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臣:神曲 — 消食健脾,尤善消酒积。 萝卜子 — 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 *以上三药相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 佐:半夏、陈皮 — 行气化滞,和胃止呕。 茯苓 — 健脾渗湿,和中止泻。 连翘 — 清热散结
健脾丸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 黄,脉虚弱。 2、临证加减: 若脾虚食滞兼寒者,去黄连,加干姜 若湿甚者,可加车前子、泽泻。
3、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消化不 良、过敏性结肠炎等属脾虚食滞者。
4、类方比较: 保和丸——健脾丸
二、消痞化积
食停气阻:脘腹痞闷。
食积化热:苔腻微黄。
脾气虚弱:脉弱。
【病机】脾虚食停,生湿化热。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方解】
君:白术、茯苓 — 健脾渗湿以止泻。 臣:人参、甘草 — 益气健脾 山药、肉豆蔻 — 健脾止泻。 山楂、神曲、麦芽 — 消食化积 佐:木香、砂仁、陈皮 — 理气和胃。 黄连 — 清热燥湿厚肠。 使(兼) :炙甘草 —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①茯苓+白术;神曲+山楂+麦芽 ②补消兼施,寓消于补。
配伍要点:① 山楂+神曲+莱菔子 ②陈皮+半夏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2、临证加减: 若食滞较重,加枳实、槟榔 若食积化热甚,可酌加黄芩、黄连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兼脾虚者,加白术。
3、现代运用: 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消 化不良、过敏性结肠炎、婴儿腹泻等属食积 内停者。 4、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增强胃肠运动、中和胃酸及增加胃 蛋白酶分泌、增加胰酶及胆汁分泌等作用。
健脾丸 《证治准绳》
【组成】
白术炒,二两半 黄连酒炒 陈皮 山楂取肉 甘草七钱半 白茯苓二两 人参各一两五钱 砂仁 山药 木香另研 神曲炒 麦芽炒 肉豆蔻(面煨熟纸包槌去油)各一两
【用法】
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服,一日二次,陈米汤下。
【主治】脾虚食停证。
食停生湿:食少难消,大便溏薄。 脾虚失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