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桩基础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
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强、等特性。
用松木桩处理软基是一种取材容易、造价较低、施工简便的地基处理方法。
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松木桩适宜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环境工作,适用于软土地基厚度较浅的工程。
关键词:软土地基;松木桩;施工
引言: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许多建设项目分布在软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基土通常都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渗透性差、灵敏度高、强度低和厚度不均等特点。
在软土地基上建房,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问题,因而必须采取措施处理地基,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目前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松木桩以其取材容易、施工技术简单易行、造价较低的优点在工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原理
采用松木桩加固的软土地基属于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是由天然地基土和桩体两部分组成。
松木桩复合地基同其它复合地基相比,除桩的材质不同外,其余均有相似之处,其加固机理:一是桩体的支撑作用:松木桩复合地基以松木桩取代了与桩体体积相同的低模量、低强度土体,在承受外荷时,地基中应力按桩土应力比重新分配。
应力向桩体逐渐集中,桩周土体所承受的应力相应减少,大部分荷载由松木桩承受。
由于桩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均优于土体,故而形成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模量也优于原土体,从而达到减小变形,提高承载力的效果。
二是挤密作用:松木桩施工时,采用锤击打入,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密实度提高,起到挤密作用。
松木桩复合地基在施工中对桩间土体的挤密作用,使桩间土密实,从而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压缩性降低。
2松木桩对软土地基加固的作用
桩体效用。
松木桩复合地基中桩体的刚度比桩间土体的大,在荷载作用下,为了保持桩体和桩间土之间变形协调,地基中的应力将材料模量分配。
因此,桩体上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桩体承担较大比例的荷载,桩间土承担的荷载相应减少,可将地基荷载传递到深处土层,确保桩对地基的加固作用。
随着桩体刚度的提高,其桩体效用发挥更加明显。
2.1垫层效用。
松木桩复合地基的加固区,宏观上可视作—复合土体,其力学性能比原天然地基好。
复合土体的强度指标,复合土体的复合模量都比天然地基的高,在荷载作用下,复合土体能起到均匀应力、增大压力扩散角、减小加固区下层土体中应力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
2.2挤密效应。
松木桩施工时,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密实度提高,起到挤密作用,单个桩孔外侧土挤密效果试验表,孔壁附近的干密度接近或超过其最大干密度,其压实系数大于 +。
径向外延密度逐渐减小到土体的天然密度。
松木桩的挤密效果主要受桩孔间距、土的渗透性、土的含水量、土的干密度等几方面因素影响。
松木桩复合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对桩间土体的挤密作用,使桩间土压实,从而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压缩性降低。
2.3柔性褥垫效用。
松木桩复合地基通过在桩和基础间设置柔性褥垫层,使调整桩土相对变形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褥垫层使桩间土的有效接触应力增加,提高了桩周土的抗剪强度,使得桩体承载力得到提高。
褥垫层对于地基的不均匀
沉降也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3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注意事项
3.1软土地基的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土工试验。
只有查清土层和土质的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和施工。
3.2必须从场地的土层和土质的特点出发,对地基与基础的结构、施工及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方案比较合理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
3.3 一般软土厚度小于 5m 时较为适宜用松木桩处理,为了便于打桩,桩长不
宜超过 4m。
3.4 作端承桩时,为了保证桩尖能进入持力层,上部可先开挖至基础的埋深后再打桩。
3.5 桩的材料必须用松木,因松木含有丰富的松脂,这些松脂能很好地防止地下水和细菌对其的腐蚀,价格也较为便宜。
3.6 松木桩适宜在地下水以下工作,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地下水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
不宜使用松木桩。
4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虽然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
桩身使用期限的不确定性。
虽然民间有水下万年松的说法,但在沿海地区使用难
以查到资料;二是受力的不确定性,上述工程设计采用了 0.5 的材料折减系数,
仅是根据一些前人的经验值;三是材料问题,某些工程的松木采购涉及多个林场,跨越了几个县,因此单价偏高,经济效益难以显示。
四是松木桩的定额单价问题,查水利部及广西水利厅已有的定额,还未有松木桩单价,因此也造成了工程预算
及结算等方面的困难。
5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适应条件
只有查清土层和土质的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和施工。
再者,必须从场
地的土层和土质的特点出发,对地基与基础的结构、施工及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
考虑,通过方案比较、合理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
一般软土厚度小于 /0 时较为适宜用松木桩处理,为了便于打桩,桩长不宜超过 0。
作端承桩时,为了保证桩尖
能进入持力层,上部可先开挖至基础的埋深后再打桩。
6松木桩的施工方法
压松木桩前,先清除基地以下30cm淤泥,使基础顶面大致平整。
松木桩间
距50era,梅花形布置,预留桩头15~20cm,松木桩打入完成后,在桩间夯填
30cm厚片石灌碎石,加以夯实,使桩与桩之间挤紧。
为了在打桩时能顺利贯人
地基,减少阻力,保护桩头,将松木桩尾部削成尖锥状。
根据打桩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人工打木桩和机械打木桩。
常用的打桩机械有
手摇卷扬机和柴油打桩机,液压挖掘机亦经常用于打木桩。
用液压挖掘机打桩时
需两人扶桩就位,将挖斗倒过来扣压木桩,将木桩压人地基一定深度自稳,然后
让扶桩人走开,由挖掘机将松木桩压下去,一般每3~5min即可打一条桩,工效
较高。
为了使挤密效果好,提高地基承载力,打桩时必须由基底四周往内圈施打。
桩的布置以梅花形为好,桩间距离不宜小于3倍桩径。
打桩完毕后应按设计高程
锯平桩头,使每根桩的桩顶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清挖打桩时挤出的淤泥,在
桩顶铺设20~30cm厚级配砂石褥垫层并加以压实,然后再浇筑底板混凝土,以
保证基础通过褥垫层把一部分荷载传到桩间土上,调整桩和土的分担作用。
在基
础下设置褥垫层可减小桩土应力比,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即可增大B值,减
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调整桩垂直荷载的分担褥垫层越薄,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高,反之亦然。
如果不设褥垫层,则不能
发挥桩问土的作用。
结束语:
松木桩在处理软弱地基时,不仅技术简单易行,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避
免大量的土方开挖。
在松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在技术
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与其它较昂贵的处理措施相比,可降低工程造价,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因地制宜处理软弱地基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窦广录.浅析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18(09)
[2]李勇.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要点分析[J].居舍.2018(09)
[3]龚勋华,彭晓平.浅析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