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100万吨/年甲醇工程-1#公寓楼工程桩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宏圣建安第九项目部2015年8月27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部署及准备----------------------------------------------------------- 2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五、质量保证措施------------------------------------------------------------ 10六、安全保证措施------------------------------------------------------------- 1112一、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和设计技术要求;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1992》4、《水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039-201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二、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100万吨/年甲醇工程-1#公寓楼工程2、工程地点山西省晋城市周村镇3、工程概况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位于整个厂区的西北侧,用地面积为92450平米,总建筑面积36768平米。
地块内主要建筑为办公楼、食堂、浴室、1#公寓、2#公寓、一个集中停车场,停车位148辆。
配建地下一层汽车库,2#倒班公寓地下一层配建核六级人员掩蔽所。
本工程为1#公寓楼工程,地上6层,建筑高度20.9m,建筑面积为5053.5㎡,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
基础为桩基础,局部采用独立基础,建筑耐火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28.8m。
桩基采用钻孔混凝土灌注桩,ZH1,桩径600mm,桩有效长度7.5m,共55根;ZH2,桩径600mm,桩有效长度10.5m,共75根,共计130根,约1200米,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1灌注桩以泥岩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有效截面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m,以桩长及进入持力层有效深度进行双控。
三、施工部署及准备1、施工人员自组织项目部人员组织机项目组织机构图2、技术准备工作(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
(2)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特2 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实施,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做模板设计图,进行模板加工。
(5)认真做好工程测量方案的编制,做好测量仪器的校验工作,认真做好原有控制桩的交接核验工作。
(6)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3、劳动力及物质、设备准备工作(1)组织施工力量,做好施工队伍的编制及其分工,做好进场三级教育和操作培训。
(2)落实各组室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根据预算提出材料供应计划,编制施工使用计划,落实主要材料,并根据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安排,制定主要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场时间计划。
(4)组织施工机械进场、安装、调试,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根据施工计划,拟配置以下设备:3表2 劳动力计划表单位:人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图: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钢护筒施工钢护筒制作监理工程师检测钻机就位钻渣外运钻进成孔监理工程师检测成孔检测清孔不合格监理工程师检测沉渣厚度检测41、测量放线规划行车路桩位放样按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桩基的位置放样,线时,使便道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孔壁稳定;钻机钻机的安底盘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成孔桩位的中心点,方位置应考虑钻孔施工中孔口出土清运的方便。
下完护筒后再拉上十字线复核护筒中前用全站仪放点,十字线定位,使其心点是否与十字线中心吻合,在终孔后与放钢筋笼前必须检测,误差在规范要求内,以确保桩位准确。
、埋设钢护筒2施工前设置坚固、不漏水的钢制护筒,护筒在钢模生产厂家定制,,上下口外围加用δ钢板加工制成,护筒内径比桩径大=8mm20cm 焊加劲环。
桩基钢护筒采用长米钢护筒。
2再把钢把钻孔的位置标于孔底。
施工时应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用十字线在钢护筒顶部或护筒吊放进孔内,找出钢护筒的圆心位置,5底部,然后移动钢护筒,使钢护筒中心与钻机钻孔中心位置重合。
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使钢护筒坚直。
此后即在钢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黏土,要分层夯实,达到最佳密实度。
以保证其垂直度及防止泥浆流失及位移、掉落,如果护筒底土层不是黏性土,应挖深或换土,在孔底回填夯实0.3-0.5m厚度的黏土后,再安放护筒,以免护筒底口处渗漏塌方,夯填时要防止钢护筒偏斜。
护筒上口应绑扎木方对称吊紧,防止下窜。
3、钻机就位及钻孔(1)确定钻机位置,在钻机位置四周洒白灰线标记。
(2)标记位置,定位。
将旋挖钻机开至白灰线标记位置,不再挪动。
(3)连接护桩、拉十字线调整钻头中心对准桩位中心。
通过钻机自身的仪器设备调整好钻杆、桅杆的竖直度并锁定。
(4)开始钻孔作业,钻进时应先慢后快,开始每次进尺为40-50cm,确认地下是否不利地层,进尺5米后如钻进正常,可适当加大进尺,每次控制在70-90cm。
(5)成孔、成孔检查: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沉淀厚度等进行检查,检测前准备好检测工具,测绳、检孔器等。
(6)标定测绳,测绳采用钢丝测绳,20米以内测锤重2Kg,20米以上测锤重3Kg。
(7)测量护筒顶标高,根据桩顶设计标高计算孔深。
以护筒顶面为基准面,用测绳测量孔深并记录,测量时测量五处(中心一处,四周对应护桩各测量一处)孔深按最小测量值,当最小测量值小于设计孔深时继续钻进。
现场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孔深,不得用超钻代替钻渣沉淀。
(8)用检孔器检测孔径和孔的竖直度,检孔器对中后在孔内靠自6 重下沉,不借助其他外力顺利下至孔底,不停顿,证明钻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如不能顺利下至孔底时,用钻机进行扩孔处理。
(9)检测标准:孔深、孔径不小于设计规定;钻孔倾斜度误差不大于1%;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规定:对于直径≤1.5m的桩,≤300mm;桩位误差不大于50mm。
4、清孔(1)孔底清理紧接终孔检查后进行。
钻到预定孔深后,必须在原深处进行空转清土(10转/分钟),然后停止转动,提起钻杆。
(2)注意在空转清土时不得加深钻进,提钻时不得回转钻杆。
(3)调整泥浆指标,试验室试验人员检测成孔后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是否符合灌注水下混凝土要求。
(泥浆相对密度1.03—1.1;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如不符合要求则下导管,将泥浆泵与导管连接,通过导管由孔底注入符合要求的稀释泥浆,进行循环。
(4)灌注前试验人员再次检测泥浆指标,其比重、粘度、含砂率符合灌注混凝土标准时清孔结束。
(5)清孔后,用测绳检测孔深。
5、钢筋笼制作与安装(1)、钢筋笼的制作1)钢筋的验收及管理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进场后按有关规定、批量、规格进行抽样检查,并由检查部门出具试验报告。
对于需要焊接的材料还应有焊接试验报告。
确认该批材料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后,物资设备部方可将该材料入库、登记、造册,不合格的材料应运出施工现场。
钢筋进库后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批号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挂牌以资识别。
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库内,露天存放时,应垫高并加遮7 盖。
钢筋发料时应随同原材料发给使用单位原材料出厂质量保证书及进场抽样检查试验报告复印件。
使用部门应按原材料的使用部位登记造册,做到原材料具有可追溯性。
由于本工程桩基深度为10.5米,为保证钢筋笼的整体质量和吊装时的安全,钢筋笼一次绑扎成型,一次吊装到位。
钢筋笼所用钢材有产品合格证和现场抽检复查资料,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制作安装时主筋接头按规定错开。
钢筋笼加工确保主筋位置准确。
钢筋笼安装时用专用的起吊工具起吊,起吊过程中避免钢筋笼变形过大,不将偏斜、弯扭的钢筋笼吊入钻孔桩内。
安装到位后及时固定,防止脱落及钢筋笼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上浮。
2)钢筋笼保护层钢筋笼主筋外缘至设计桩径混凝土表面净保护层厚度为40mm,在钢筋笼周围对称设置四个耳筋,间隔与加强筋基本相等。
(2)、钢筋笼的运输及安装:整根钢筋笼制作完成后,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然后在钢筋加工场内用16T吊车吊至平板式运输车上,运送至工地。
钢筋笼安装前应清除粘附的泥土和油渍,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紧密黏结。
现场钢筋笼的起吊直接利用16T吊车先进行钢筋笼下截吊装,吊点设置在每节钢筋笼最上一层加劲箍处,对称布置,共计四个,吊耳采用圆钢制作并与相应主筋焊接,下截钢筋吊装完成后,使用两根I18工字钢作为扁担梁横穿钢筋笼顶部加强筋下,将整个下截钢筋笼悬挂在钢护筒上,再用吊车将上截钢筋笼吊装就位,与下截钢筋笼进行主筋的连接以及加强筋、箍筋的焊接作业,整体焊接成型后再提起连接好的钢筋笼,抽出扁担梁,缓慢下放下放钢筋笼。
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将吊筋与护筒焊接固定,防止浇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的上浮和下沉。
固定时,要根据钢护筒的偏位情况将钢筋笼中心反8 方向调整,以使钢筋笼中与桩中心重合。
6、安放导管砼采用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0-300mm,螺丝扣连接。
(1)导管使用前使用气泵进行水密承压试验。
试压前将导管一头封闭,从另一端将导管内注满水,用带有进气管的导管封闭端头将导管封闭,将气泵气管与导管进气管连接,加压至0.6Mpa(压力不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
持压2分钟,观察导管有无漏水现象。
(2)检查导管外观,导管内壁应圆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
局部沾有灰浆处应清理干净,有局部凸凹的导管不予使用。
(3)导管试拼、编号根据护筒顶标高,孔底标高,考虑垫木高度,计算导管所需长度对导管进行试拼(标准导管长度一般为4m、3m、2.5m、2m、1m、0.5m),符合长度要求后,对导管进行编号。
试拼时最上端导管用单节长度较短的导管(0.5m),最底节导管采用单节长度较长的导管(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