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1千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年产1千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年产1千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项目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年产一千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3、企业法人:4、项目建设地点:漳平市象湖镇象湖村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6、项目规模:占地面积为19980平方米(30亩)地,建筑面积5940平方米,厂区水泥道路硬化4600平方米。

建设1条生产线、50座高温碳化炉,可实现年产1千吨生物燃料的生产能力。

7、建设年限:2015年5月-2016年8月8、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3852万元。

其中:土地厂房、办公宿舍、生产设备投资3352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9、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企业自筹2852万元,申请银行贷款800万元,其他渠道筹措200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漳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有关政策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运用》(人民出版)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GB/T50326-2001)6、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7、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87)国环字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8、设计应采用的标准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 类标准;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9、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一、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能源问题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解决能源问题就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我国的常规能源供应紧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化石能源大规模的集中使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氧化物等物质,给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造成了危害。

为此国家颁布《可再生能源法》要大力加强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研究。

生物质能作为第四大能源资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生物质能既可以补充常规能源的短缺,也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

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质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

所以,利用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生产颗粒燃料基础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利用玉米秸杆、小麦秸杆、棉花秸杆、果树剪枝、木屑等生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通过专用的成型设备加工成型的。

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环境友好性、输送效率高、存储性能良好等优点,可作为工业及民用锅炉的优质燃料和工业窑炉的优良原料。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部的能量。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具有可再生性,资源存量丰富;含碳量少,碳活性高;含氢量多,挥发分高;易于燃烧;含氮硫量低,环境友好可实现温室气体CO2“零”排放等特点,受到全世界普遍的重视,并已成为新能源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意义及必要性主要在:(1)我国长期能源战略所必要(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必要(3)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要(4)整治空气污染和推进节能减排所必要二、建设条件分析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f 二五”规划,强调生物能源发展要突出区域特色、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加快培育我国生物能源产业:(1)能源植物方面要积极培育与选育高热值、高产、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建立原料林基地;研制一批基因工程油用植物新品种。

(2)支持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逐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乙醇汽油推广围。

(3)支持以农林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开发废油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4)积极开展农林废弃物直燃和气化发电示工程,大力支持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示;加大规模化沼气技术开发力度,加强户用沼气池的技术开发,大力普及农村沼气。

(5)鼓励利用农作物、林木剩余物,加工致密成型燃料,减少农村燃料消耗对林木等植被的破坏。

(6)重点加大对大型生物质集中供气成套装备、中高温高效沼气厌氧发酵成套装备、沼气净化、压缩、灌装成套设备、低电耗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生物质供热锅炉技术和民用炉具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物质燃气、沼气供应管网体系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供应体系。

制定和完善生物质燃气、沼气、成型燃料产品质量标准、工程建设运行安全标准以及生物燃料应用污染物排放标准。

(来源于2012年12月2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5号)2、资源优势漳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河谷地带受海洋性季风影响,为南亚热带气候。

具有温热湿润,雨水充足,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垂直气候显著,干湿季节分明。

全市水力资源充足,灌溉水库21座,水利设施正不断完善;漳平耕地面积177438亩,其中水田161692亩,旱地15746亩,人均耕地0.65亩,土质为水稻土和红壤,微酸性,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象湖镇、溪南镇是漳平的农业大镇,农业垃圾特别是食用菌废菌棒、竹器加工废料较多,为本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来源。

3、市场分析能源问题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解决能源问题就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我国的常规能源供应紧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化石能源大规模的集中使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为此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要大力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研究。

生物质能作为第四大能源资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生物质能既可以补充常规能源的短缺,也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

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质燃料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

生物燃料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第三章场址选择一、自然地理情况1、地理位置漳平市地处省西南部,属于低纬度亚热带。

西与是新罗区毗邻,南与市华安县、南靖县相连,东濒市永春县、安溪县,北接永安市、大田县,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圈沿和腹地,处于东南沿海与地的过渡地带。

距省会市430公里,距市170公里,距222公里。

象湖镇位于最东边,漳平“东大门”,处于、、结合部,与永春、安溪、大田接壤。

2、地形地貌漳平地质条件复杂,属太平洋构造带。

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全市呈典型的南方丘陵地貌。

漳平市区及附城区地处漳平中部,为丘陵河谷盆地,海拔多为500米以下,地势相对漳平南、北部而言比较平坦开阔。

漳平市境有、低山、高丘、低丘、平地五种基本地貌,其中平地仅占全市总面积的6.05%,和低山占87.15%。

3、地质构造和地震漳平市境地质构造为华夏系、新华夏系东西向等构造体系。

各地质时代的地形均有发育,出露完整。

漳平市属地震六度区。

4、气象漳平市地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接触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各地年平均气温16.9-20.7℃之间,多年平均气温为20.3℃,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极端最低气温为-8℃,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均降水量1450-210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3630.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077.5毫米。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静风率平均达到47.44%,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

5、水文漳平市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水源较多,水资源非常丰富。

境水系分九龙江北溪、西溪和闽江沙溪水系,九龙江北溪横贯漳平中部,其支流呈叶脉状遍布全市,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97.3%,西溪水系和沙溪水系分别占2.3%和0.4%。

象湖镇位于感化溪上游,植被保护好,水资源非常丰富。

二、项目区经济概况2014年,漳平市生产总值172.6亿元,增长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79.8亿元、增长15.3 %,第三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2750万美元,下降9.7%;外贸出口总值3.91亿美元,增长8.6%;财政总收入10.38亿元,下降5.8%;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6.36 亿元,下降9.3%;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92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2068元,增长12.1%。

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1、供水漳平市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水源较多,水资源非常丰富。

境水系分九龙江北溪、西溪和闽江沙溪水系,九龙江北溪横贯漳平中部。

象湖镇系感化溪上游,感化溪常年水量充沛,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可满足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2、供电漳平电力资源丰富,火电、水电发电装机容量达90万千瓦,拥有200KW、110KW、35KW不同等级的变电站,总体而言,漳平市除漳平火电厂为重要电源外,小水电电源丰富,总体开发程度较高,新能源方面,尤其是风能方面正处于初期立项阶段,预计2020年有部分风能电源并入电网。

项目建设可充分利用漳平市完善的供电网络,为本项目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

3、交通条件漳平市交通便捷,境鹰厦铁路纵贯南北,漳龙坎(梅)、漳龙赣、漳泉肖铁路横穿东西,是沟通全国各地的铁路枢纽;按时速200公里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标准建设的-漳平--铁路及漳泉肖铁路、赣龙铁路改造项目已列入铁道部建设计划。

省道公路漳下线、西港线、金上线穿越,形成东出、西进,南下、,北上的公路交通网络。

穿越漳平的“漳永”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预计2015年上半年开通。

莆永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象湖镇距离溪南出口仅13公里。

省道203线穿越象湖镇,国道358线于2015年开展前期工作。

“南三龙”高铁项目也于2014年开工建设。

项目所在地因特网和有线电视网覆盖项目区围,其信号和容量可以满足该项目区安装办公、外接数据通讯线路和有线电视的需求;处于移动信息服务网络围,可以保证项目区随时随地使用移动。

项目实施地,距漳平市生产规模最大的红狮水泥厂较近,建筑材料可直接运到施工现场,施工场地宽敞,施工砂、石等建材可就近购买,运距较短,项目施工条件较好。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周围条件较好,场地能满足设计要求。

该项目选址符合该项目对建设条件的要求。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①厂区新建厂房、二座成品库、一座2500吨原料储备库,办公宿舍综合楼建筑面积5940平方米。

②建设1条生产线、50座高温碳化炉,可实现年产1千吨生物燃料的生产能力。

③购置、运输车2辆、钩机2台、铲车2台。

④供电、建水池等其它配套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