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诗歌 ppt课件
现代诗派派别
• 一.湖畔诗派: • 2年3月,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
冯雪峰四人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湖畔诗 社”,同年4月出版诗歌合集《湖畔》,同 年8月出版汪静之《蕙的风》,1923年12月 又出版合集《春的歌集》。一时间在现代 诗坛掀起了“湖畔诗人”的冲击波。
•
• 湖畔诗派歌在题材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 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以纯洁的心灵、热 情的彩笔,吟咏自由的爱情。
中国近现代诗歌赏析
•西吉中学 •马海彬
•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 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 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 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 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 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 承。
现代诗派奠基人——郭沫若
• 1924年起在各地任中学国文教员,1926年 去武汉参加大革命,任北伐军总政治部编 辑、报刊编辑。
• 1927年出版诗集《寂寞的国》,后在暨 南大学、安徽大学或中学任教。
• 1938年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 教官,至1944年离职。1946年后分别在江 苏文理学院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 建国后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籍编辑室编 辑、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1958年出版 诗集《诗二十一首》。1963年退休移居杭 州。
• 他的诗的风格清晰、纯朴、自然、表现形 式活泼自由,句式长短不一,韵律节奏随 意,但又有诗意浓郁的意境,是完全脱离 了旧体诗形式的自由诗。
《蕙的风》
• 是那里吹来,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 的风?
• 蕙花深锁在园里,伊人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在园外,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 在“专心致志做情诗”上,汪静之是 “湖畔”诗派的代表。
汪静之
汪静之(1902-19961)安徽绩溪人,湖畔 诗派代表诗人。
• 1920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 “五四”思潮影响下,与潘漠华发起,邀冯 雪峰、魏金技、赵平复等组织晨光文学社, 次年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组织湖畔诗 社。
• 1922年出版诗集《蕙的风》,有较大影 响。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心底的 个人的郁结和“民族的郁结”终于汇聚在 一起并找到了宣泄的历史契机。于是在 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便得到 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我在那时差不 多是狂了”。出版于1921年8月的诗集《女 神》,便是这种近乎疯狂的激情之下的产 物。
现代诗派奠基之作
• 《女神》分为三辑,第一辑由诗剧《女神 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组成, 以现代的想象重构了古代传说故事。第二 辑是诗集的主体部分,《天狗》、《炉中 煤》、《地球,我的母亲》、《立在地球 边上放号》等都是郭沫若的名篇,标志着 “五四”诗歌所能企及的历史高度。其中 的《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 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 篇。
• 《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 集之一。周扬在《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一文中作出这样的评价:“郭沫若在中国 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 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的代 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他的《女神》 称得起第一部伟大新诗集。”
• 闻一多的《<女神>之时代精神》曾这样评 论:“若讲新诗,郭君的诗才配称新呢, 不独艺术上他和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 最要紧 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的时代的精神。”《女神》受到 “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同 时又真正反映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
• 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诗派的主要 活动转移到上海。于是以《新月》月刊以 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 汇集了后期新月派的诗人群,其基本成员: 除前期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孙大 雨等人外,还有陈梦家、方玮德、邵洵美、 卞之琳等。
•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出生 于富商家庭,幼年受古典文学熏陶,1915 年入上海沪江大学,次年转入北京大工学, 1918年赴美国留学,入克拉克大学学银行 学,而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政 治学。1920年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院学 政治经济学。英国贵族伸士的生活风习, 剑桥和牛津产资产阶级教育方式,英国18、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加上国内“五四” 运动的热潮对他日后复杂的社会思想、人 生观和艺术观留下了深刻而驳杂的影响, 于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
• 1922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 授。1923年“新月社”成立,他是主要成 员。192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 被称为新月派的盟主,他和闻一多在创作 上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在理论上勇 于开创新月流派的风格,探索与建立新格 律诗、丰富自由诗体,在新诗发展史上有 重要影响。
• 1927年去上海,在光华大学、大复大学任 教,1928年与胡适等人办新月书店,创办 《新月》杂志。1931年2月19日,乘飞机去 北京途中遇大雾,飞机触山,机坠身亡。 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 《翡冷翠的一夜》、《自剖》等,短篇小 说集《轮盘》等。1981年《徐志摩诗集》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 伊的风里,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醺 醺地翩翩地飞着。
二.新月诗派
• 1923年,胡適 、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 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月社,由于其中闻一多、 徐志摩等诗人倡导格律诗写作,新月派遂 成为一个影响越来越大的新诗派别。
• 新月诗派大体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前期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 地,其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 饶孟侃、刘梦苇、林徽因、孙大雨、于庚 虞等人。1927年春,胡適 、徐志摩、闻一 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次
•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别鼎 堂,四川乐山人,自称是峨眉山下一个地 主家庭的儿子。自幼熟读《庄子》和屈原、 李白的诗,戊戌变法之后,又受到“新学” 的影响,于1913年底赴日本留学。留学期 间广泛接受了西方文学和哲学的熏染,其 中,泰戈尔,歌德,海涅,惠特曼以及斯 宾诺莎对郭沫若的文艺观和哲学思想尤其 是有决定作用,催生了他的浪漫诗质和 “泛神论”的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