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精品PPT课件
【语译】
• 手太阴经别,从太阴经分出,进入腋下渊 腋的部位,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进入走 向肺部,散到大肠,向上浅出于缺盆部, 沿着喉咙,由此再合入于手阳明经脉。
经络小结
歌诀
• 一手太阴是肺经,起於中府少商停, • 胸肺疾患咳嗽喘,循行发热喉咙病。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上膈属肺----肺系(气管喉咙)。
体表:腋下(胸前壁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 下行----寸口----鱼际----止于拇指桡侧端。
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 接。
(二)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
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 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 痛等症。
(三)主治概要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注释】
(1)是动则病--张景岳《类经》注: “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指这 一经脉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出现有关病症。 (2)缺盆--指锁骨上窝部。缺盆中,包括 喉视过咙力发部模生分 糊 气。 而 血言 阻(。 逆3的)(见瞀4症-)-音。臂茂厥(。--5指指)心前是胸臂主闷经肺乱脉所,所 生病者--指这一经脉(腧穴)能主治有 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6)喘喝--气喘 声粗。“喝”或误作“渴”。 (7)气盛-指欠实--指症呵、气阳。症《,太与素气》虚杨相上对善而注言:。“阴(阳8)之 气,上下相引,故多欠也。”有作小便量 少解,不确切。 (9)气虚--指虚症、阴症, 与气盛相对而言。 (10)溺色变--溺, 读作尿。小便颜色异常。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腧穴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经脉
经脉病候
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经别 手太阴经筋
手太阴肺经
循行图
手太阴经脉
【循行】
•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1)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2) ,上 膈属肺。从肺系 (3) ,横出腋 下,下循臑内 (4) 行少阴 (5) 、心主 (6) 之前,下肘 中,循臂内 (7) 上骨 (8) 下 廉 (9) ,入寸口 (10) ,上 鱼,循鱼际 (11) ,出大指之 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 指内廉,出其端。
【语译】
手太阴络脉,名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 茎突后的分肉之间,在腕后一寸半处,走向 手阳明经脉;与手太阴经脉并行,直走入手 掌中,散布在大鱼际部。 其病症:实证, 手掌和手腕部灼热;虚证,呵欠、尿频、遗 尿。可取手太阴络穴治疗。本络络于手阳明 大肠经
手太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太阴之正 (1) ,别 (2) 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 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3) 。
【经脉病候】
• 是动则病 (1) ,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缺盆中痛 (2) ,甚则交两手而瞀 (3) , 此为臂厥 (4) 。
• 是主肺所生病者 (5) :咳,上气,喘喝 (6) ,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 掌中热。
• 气盛 (7) 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 风,小便数而欠 (8) ;气虚 (9) 则肩 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10) 。
【注释】
(1)中焦--宋·王维一《铜入腧穴针灸图经》 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 精微上注于肺”。 (2)胃口--《铜人》注: “胃口,谓胃之上口,赉门之位也。” (3) 肺系--元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 也。”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4)臑内-- 臑音闹。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 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5)少阴--此 处指手少阴心经。 (6)心主--指手厥阴心包 经。 (7)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 即掌侧。 (8)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9)廉--指侧边而言。 (10)寸口--腕后桡动 脉搏动处。 (11)鱼,鱼际--“鱼”或称 “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 的边缘部分。
教学大纲要求
【目的要求】
• 1. 掌握《灵枢·经脉》中描述手太阴经脉 循行的原文。
• 2. 熟悉手太阴经脉病候。 • 3. 掌握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
鱼际、少商7个常用腧穴的定位、特异性、 主治和操作方法。
• 4. 了解手太阴络脉、经别、经筋的内容;
熟悉其余穴位的定位和归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语译】
•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 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 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 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 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 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 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 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络脉
【循行】
• 手太阴之别 (1) ,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 间 (2) ,并太阴之经 (3) ,直入掌中, 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 (4) 掌 热;虚,则欠(去欠) (5) 小便遗数 (6) 。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注释】
• (1)另--即络脉。从本经分出的络脉,由 此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2)分间--指分 肉之间。当桡骨茎突后方。 (3)并--指 与经脉并列而行。 (4)手锐--手的锐骨 部,指鱼际后方。(5)欠(去欠) --欠,呵 欠;(去欠)同(口去),张口的样子。虚 则欠(去欠),肺气不足所致。 (6)遗数 --遗,小便不禁;数,小便频数。
【语译】
•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 膨气喘、咳嗽,锁骨上窝“缺盆”内(包括喉咙部分) 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 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 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 的病症,如咳嗽,气上逆而不平,喘息气粗,心烦不 安,胸部满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 疫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的实症, 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 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 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