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期末考复习

微生物学期末考复习

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叫做微生物学。

2.噬菌斑:由于噬菌体粒子对敏感菌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裂解,而在菌苔上形成具有一定大小、形状、边缘的透明圈,称为噬菌斑。

3.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与宿主细胞 DNA 同步复制,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称为溶源性。

4.转化: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就称转化。

5.消毒: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

6.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7.菌落:固体培养基中,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是菌落。

8.平板:是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称作平板。

9.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10.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1.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病毒:病毒粒子指成熟的、结构完整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基本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3.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4.无氧呼吸: 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接受氢的过程称无氧呼吸。

5.同步生长:这种通过同步培养而使细胞群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状态,就称同步生长。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被动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移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1.发明了外科消毒术的科学家是( B )。

A.科赫B. 李斯特C.弗莱明D. 巴斯德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B ) 。

A.荚膜B.拟核C.芽孢D.鞭毛3.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C ) 。

A.单纯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C )。

A.无酶时B.无ATP时C.无氧时D.有细胞色素时5.磺胺类药物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与( A )是结构类似物。

A.对氨基苯甲酸B.二氢蝶酸C.戊二醛D.四氢叶酸6.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 B ) 。

A.0B.15~20克C.2~7克D.100克7.F-菌株可以通过( C )转变为F+ 菌株。

A.转化B.转导C.接合D.原生质体融合8.Hfr菌株是( D )的一种菌株。

A.含有许多不寻常的质粒B.从受体细菌获得染色体物质C.有转导能力D.高频重组菌株9.在原生质体融合实验中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常用( B )。

A.溶菌酶B.蜗牛消化酶C.青霉素D.制霉菌素10. 下列非原核生物基因重组方式的是( A )。

A.突变B.转导C.转化D.原生质体融合1. 产生假根是( A )的形态特征。

A.根霉B.酵母菌C.青霉D.曲霉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D)。

A.蛋白质B.肽聚糖C.脂多糖D.磷壁酸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 A )ATP分子。

A.2个B.4个C.36个D.38个4.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其特点是(B)。

A.生长缓慢B.生长迅速C.大多数死亡D.繁殖代时长5.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半固体培养基中( A )。

A.可以观察细菌是否能运动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6.加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参数是( C )。

A.100℃,30minB. 180℃,10minC. 121℃,20~30minD. 160℃,60min7.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B )。

A.<4.0B.4.0-6.0C.6.5-8.0D.8.08.str R是( B )的一种菌株。

A.丙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B. 抗链霉素突变株C.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D. 抗庆大霉素突变株9.微生物是生产以下食品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 C )之外。

A.酸菜B. 朝鲜泡菜C.纯牛奶D.酸奶10.苏云金孢杆菌作为(D )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中。

A.乳酸菌B.干酪和干酪产品的生产者C.水系统的净化者D. 生物杀虫剂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B )。

A. 马铃薯培养基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 C )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D.化学渗透作用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C )。

A.除去病原微生物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C.消灭所有的生物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

A. 核酸B.酶类C. 糖类D.细胞壁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D )。

A.病毒B.真菌C.革兰氏阴性菌D.革兰氏阳性菌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 C )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B.它们有10~50个基因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C )。

A.经历裂解B.快速繁殖C.变成供体细胞D.发育出线粒体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B )。

A.微生物进化B.微生物生态学C.微生物生理学D.微生物生物化学五、简答题(共4小题28分)1.什么是纯培养物,在实验室如何利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答:纯培养物是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在实验室如何利用固体培养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1)稀释涂布平板法;2)平板划线分离法;3)浇注培养法。

2.简要回答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单体组成成分?答:1)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ß-1,4糖苷键连接;2)甘氨酸五肽;3)短肽尾,L-Ala-D-Glu-L-Lys-D-Ala。

3.酵母菌的特点是什么?答: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少数裂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4.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受体细胞的感受态,它决定转化因子能否被吸收进入受体细胞;2)受体细胞的限制酶系统和其他核酸酶,它们决定转化因子在整合前是否被分解;3)受体和供体染色体的同源性,它决定转化因子的整合。

1.革兰氏染色原理是什么? (本题10分)答: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简答嗜盐菌产能方式及过程? (本题6分)答:紫膜在光照射下起质子泵的作用能够将膜内产生的H泵至膜外,产生膜内外的质子梯度,膜外H要回到膜内,需要经过ATP合成酶孔隙,因此产生ATP。

3.简答二次生长现象?(本题6分)答:例如用葡萄糖和乳糖培养大肠杆菌时,由于乳糖酶是诱导酶,大肠杆菌先利用易被代谢的葡萄糖生长,达到一个生长高峰,在葡萄糖消耗尽时,才开始利用乳糖生长,再次达到一个生长高峰的现象称二次生长现象。

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例。

(本题6分)答:1)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例如蓝细菌;2)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例如红螺菌;3)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例如硫化细菌;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例如黑曲霉。

1.试用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机制。

(本题6分)答:芽孢的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和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从而使皮层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而核心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2. 什么是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本题8分)答:把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后,在适宜的温度、通气(厌氧菌则不能通气)等条件下,它们的群体就会有规律的生长起来,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的不同,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3.试述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几种类型菌株,请对它们进行简要说明。

(本题8分)答: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四种类型菌株:1)F+菌株, 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2)F-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3)Hfr菌株,Hfr菌株仍然保持着F+细胞的特征,具有F性菌毛。

4)F′菌株,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为F′因子。

4.试从三方面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

(本题6分)答:1.微生物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具有多样性(a、物种的多样性b、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c、代谢产物的多样性d、遗传基因的多样性e、生态类型的多样性)(3)繁殖快(4)易变异(5)易培养2.比较根霉与毛霉的异同?(1)根霉有假根、匍匐菌丝,囊轴基部膨大成囊托,无囊领,分解淀粉和蛋白质(2)无假根,中轴纤细,无囊托,孢子囊破裂后有痕迹—囊领,分解淀粉和蛋白质六、论述题(共1小题20分)试述一种细菌的苏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答:(1)诱变剂处理;(2)淘汰野生型:用青霉素法。

将诱变剂处理后的单细胞悬液均匀涂布于相应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同时在平板表面均匀喷上青霉素。

培养后用影印方法接种到完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检出缺陷型:将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全部用影印接种工具转印到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比较两种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不生长但是在完全培养基上能生长的菌落就是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4)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

试述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几种类型菌株,请对它们进行说明,它们之间如果发生杂交结果是什么?答: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四种类型菌株:1)F+菌株, 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2)F-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但可以通过接合作用接收F因子而变成雄性菌株(F+);3)Hfr菌株,Hfr菌株仍然保持着F+细胞的特征,具有F性菌毛,并象F+一样与F-细胞进行接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