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项目客流量及年度增长率分析报告一、景区客流量峰值测算i景区客流量峰值,即景区公益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及计算公式,作为一个统一的项目区域,均能承载游客,根据每个项目的合理承载量进行计算,所有项目最大承载量相加即为景区客流量峰值。
(这里指的峰值为瞬时峰值,即最高峰时间瞬间数值)(一)公益性项目客流量测算1、市政公用设施(1)主干路新建规模:84688平米,长5293米,宽16米计算公式:不完全游道:C=M×D/(m+(m×E/F))M——游道全长;即5293米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景区最合理长度为5米D——周转率,D=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全天开放8小时,走完全长每人需约1小时,D为8F——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1小时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1小时综上,新建的主干路游客峰值期,每人占约4平米,总计最大可承载21172人。
(2)主干路扩建规模:93632平米,长5852米,宽16米综上,根据上述公式,主干路扩建后,总计最大可承载23408人。
(3)次干路改扩建规模:104364平米,长11596米,宽9米综上,根据上述公式,次干路改扩建后,总计最大可承载26091人。
(4)支路(含绿道等慢行系统)规模:198072平米,长33012米,宽6米综上,根据上述公式,次干路改扩建后,总计最大可承载49518人。
(5)九峰山游步道规模:15676.5平米,长10451米,宽1.5米综上,根据上述公式,九峰山游步道建成后,总计最大可承载3920人。
2、公共配套设施(1)养老卫生中心规模:3000平米国家标准为10-35平米/人,因项目属性为农旅,位置非城市中心及腹地,因此这次取中间值为合理,即17.5平米/人,总计最大可承载171人。
(2)运营管理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规模:5000平米国家控制标准为10平米/人,总计最大可承载500人。
(3)停车场规模:20000平米国家控制标准为20平米/人,总计最大可承载1000人。
(4)农展馆规模:7090平米国家控制标准为50平米/人,总计最大可承载142人。
(5)后圩社区中心和田园客厅规模:8500平米,地上4500平米,地下4000平国家控制标准为10平米/人,总计最大可承载850人。
综上,公益性项目客流量瞬间峰值总计预估为126772人。
(二)准经营性项目客流量测算1、烘田水产现代农业区游客可参与区块为:农林种植区,规模133334平米国家控制标准为100平米/人,总计最大可承载1333人。
2、烘田湿地文旅休闲区游客可参与区块为:湿地乐园,规模198247平米;亲水乐园,规模30000平米;两个子项均为乐园类项目。
国家郊游乐园控制标准为40-50平米/人,在此取中间值45平米/人,总计最大可承载5072人。
3、烘游研学儿童成长区按照标准划分,游客可参与区块为:萌宠乐园3000平米/拓展园地35194平米/四季花海50000平米、魔幻森林34657平米/夜间电影5000平米/露营基地23000平米国家郊游乐园控制标准为40-50平米/人,在此取中间值45平米/人,萌宠乐园总计最大可承载67人;国家拓展基地控制标准为25平米/人,拓展园地总计最大可承载1408人;国家植物园控制标准为300平米/人,森林公园为500-600平米/人,在此取中间合理值400平米/人,四季花海、魔幻森林总计最大可承载212人;国家室外电影场控制标准为1000人/场,夜间电影总计最大可承载1000人;国家一般营地控制标准为150平米/人,露营基地总计最大可承载153人。
该区域总计最大可承载2840人。
4、烘里人家生态居住区(1)胡烘老街规模13182平米,国家商街控制标准为20平米/人,老街总计最大可承载659人。
(2)工匠艺术街规模10161平米,国家商街控制标准为20平米/人,艺术街总计最大可承载508人。
(3)七十二烘民宿群规模24000平米,国家山区旅店控制标准为19平米/人,民宿群总计最大可承载1263人。
(4)水上木屋规模10座,每屋2人,总计最大可承载20人。
该区域总计最大可承载2450人。
5、万竹千烘山林休养区(1)禅修学院酒店规模10000平米,国家假日酒店控制标准为15平米/人,老街总计最大可承载667人。
(2)林中小屋规模10座,每屋2人,总计最大可承载20人。
该区域总计最大可承载687人。
6、烘里少年极限运动区(1)攀岩规模2000平米,国家极限运动控制标准为30平米/人,老街总计最大可承载67人。
(2)蹦极规模3000平米,国家极限运动控制标准为30平米/人,老街总计最大可承载100人。
(3)极限轮滑场地规模5000平米,国家极限运动控制标准为30平米/人,老街总计最大可承载167人。
该区域总计最大可承载334人。
综上,准经营性项目客流量瞬间峰值总计预估为12356人。
(三)总结按照国家控制标准计算,上述所有项目瞬时可承载客流量,最大承载量估算为139128人。
其中产生经营收益的客群来源于准经营性项目客流量,即12356人。
瞬时最大客流量和日客流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同样是南方大都市周边的成熟项目进行比较,在此,我们以上海市为例:上海欢乐谷,景区最大承载量在8万人左右,近两年的入园客流高峰也就在三四万人左右;开放式景区世博园平时最大客流12万-13万人次,应急大客流为18万-20万人次。
基本比例在0.4-0.6,在此我们取0.4,即高峰客流量比景区最大承载量,通过计算得出,九峰山项目日均客流量高峰约为4900人(考虑九峰山项目的业态和农业旅游的特质,该数据属于高值)。
每年经营时间按照9个月计算,每月30天,全年营业280天(行业内较大值)。
未来,九峰山项目进入项目成熟期后,年接待游客量最大值估算为137.2万人/年,低于实施方案中最高值192.57万人/年,差额为55.37万人/年。
这其中还未考虑项目的分时经营;未考虑卫生间及项目表中未提供面积区域;所有基础标准全部取最大值,展示绿茵对项目运营信心及项目合作的最大诚意。
二、年度增长率测算(一)国内大型景区年度增长率案例ii1、安徽黄山黄山作为国内知名5A级自然景区,其年度游客增长率线性显示呈起伏状,对比往常年并不是每年都在提升,在此我们根据当地文旅局公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年增长率最高为15%,10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游客峰值接近350万,当然这是在黄山景区品牌成熟期后发生的增长率变化,作为老牌景区,我们不难看出,在景区成熟期后其增长率基本不会有大的起伏,趋于平稳。
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新生型景区的增长情况:2、峨眉山景区峨眉山景区虽然作为国内知名老景点,但在06年之前,因旅游配套及服务的不完善,其真正对接旅游市场的空间没有完全打开,06年之后,随着旅游功能的完善,游客量逐年上升,并且因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增长率在国内景区近几年发展中也处于领先。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经过一系列的市场培育和依托巨大的知名度,景区游客峰值也是在9-10年后到来(这一点跟黄山接近),增长率最高为60%,未达100%。
3、张家界景区2011年张家界因《阿凡达》这一重要影视IP,品牌影响力在中国旅游圈迅速形成,景区也一度成为国内一线景区,不管是接待量还是增长率都成为行业的翘楚,其打造的夜生活及演艺模式,时至今日仍旧为国内各类文旅景区模仿的对象。
从数据中我们能看到,IP、文化及自然基地强如张家界这样的景区,其增长率最高也不过到达了35%,经过市场冷静期后,增长率到了30%以下,并且在2013年经历了负增长这样的情况,这促使张家界后期在运营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加大投入,运营团队及市场团队高速运转的情况,成本压力巨大。
4、国内旅游市场增长情况iii看完几个案例增长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国内旅游市场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及增长率。
根据文旅部统计数据,2012-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逐年攀升,2018年达到55.39亿人次,较2017年同期增长10.8%;其中,城镇居民41.19亿人次,增长12.0%;农村居民14.20亿人次,增长7.3%。
国内旅游市场正逐步回归冷静,旅游消费越来越注重品质化,其规模和增长取决于假日福利、可支配收入、景区数量增多及接待能力的提升。
5、国内的新生代文旅项目分析iv近几年,依托文旅创意及综合服务加精准市场定位而迅速崛起的景区,在国内市场分走了大量的客群,其定位、功能、业态、模式及文化IP的挖掘和发展,代表了未来几年中国文旅大宗市场的转型和走向,这其中带有潮流基因和趋势性的文旅项目,典型的为:乌镇和古北水镇,它们属于新生代文旅项目。
乌镇年度游客量增长:在2017年突破千万峰值后,2018年客流出现回调,同比减少9.71%。
乌镇历史上另外两次客流下降发生在2011年和2013年。
2010年世博会后,2011年游客回落10.5%。
受禽流感及限制“三公”消费因素影响,2013年游客量下降5.3%。
古北水镇情况如下:古北水镇2014年1月1日开始运营,当年客流98万人次。
2018年游客接待量256万人次,营收9.98亿,净利润3.08亿。
乌镇的客流峰值是2017年1013万,古北水镇的客流峰值是275万,2018年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
(二)南京市“十三五”规划文旅产业发展指导v全市旅游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总数达10234万,首次突破亿人次大关,比“十二五”末增长57.52%。
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688.12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77.40%。
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宁人均花费为260.24美元/人天,比“十二五”末增长26.10%。
经济目标。
到2020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旅游者总量超过1.5亿人次,年均增长8%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以上,旅游综合贡献占GDP比重达15%以上。
社会目标。
到2020年,旅游业直接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间接增加就业岗位约30万个。
发挥旅游惠民作用,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城市宜居度和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城乡旅游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开发六大类旅游产品。
一是观光旅游产品,发挥南京山水城林景观组合优势,充分展现古都风貌与现代都市风情。
二是文化旅游产品,挖掘南京历史文化内涵,开发红色主题游、民国遗迹游、名人探寻游、科教文博游等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策划设计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演艺产品。
三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自然禀赋优势,打造以汤山、汤泉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休闲产品;以主题街区、休闲综合体、城市公园为载体,推出具有南京时尚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产品。
四是乡村旅游产品,整合南京的乡村旅游资源,新建和完善一批主题鲜明、配套齐全、服务优良的乡村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