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

留住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化——济南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透视王新文摘要: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城市文化特色在城市竞争中的地位日趋明显。

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必须从战略高度强化其古城风貌、历史底蕴及文化特色,加强对优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现有机更新和保护利用。

本文阐述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延续城市文化特色的价值,以济南明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为例,在对明府城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思想、坚持“整体规划、重点突出”的思路、坚持“修旧如旧、去伪存真”的理念、坚持“持续更新、逐步改造”的原则、坚持“全面策划、分期实施”的策略,对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明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延续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①”。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城市文化特色在城市竞争中的地位日趋明显。

济南是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必须从战略高度强化其古城风貌、历史底蕴及文化特色,切实加强对于优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1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延续城市文化特色的价值“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来自天赋和历史积淀,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能复得。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相得益彰的。

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②”。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是保存历史遗迹较为丰富且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街区。

它们是城市文化最基础的载体,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是城市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于留住城市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

1.1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凝聚着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历史文化教育、城市形象塑造、乡土情节维系、文化内涵认同、和谐城市构建等方面具有综合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无法复制的特征又使其具有不可再生的唯一性特征,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

这种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妥善而有效的保护,而它们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又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加以利用。

现代化的浪潮所产生的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显著差异,使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成为一种“古董”。

然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却越来越如陈年老酒,日益彰显出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正如《内罗毕建议》所说:“当存在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的日益普遍化所能造成整个世界的环境单一化的危险时,保护历史地区能对维护和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作出突出贡献。

这也有助于从建筑上丰富世界文化遗产③”。

1.2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城市文化的载体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曾说,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反映着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是尚未消逝的历史真实。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生命历程中不可中断的链接,它使今天的生活与历史、与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情感有了物质的依托。

原汁原味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保持城市个性和特色的需要,而且是延续城市文化的需要。

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文化特色延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城市生命历程的有力见证。

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遗迹,以满足人们对昔日文化的感怀,更是为了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延续城市文化甚至生活本身,使当代和后代都能触摸到城市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传统文化“不能消失的未来心跳”。

1.3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刘易斯·芒福德指出:“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④”。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都会留下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烙印。

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记录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宝库。

它们见证着城市居民建立城市、推动其发展的伟大历程,蕴含着城市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城市的旺盛生命力和不竭创造力,凝聚着城市居民的智慧和辛劳,是城市生命历程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使“城市记忆”变得更为真实。

因此,历史文化街区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要远比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古代文化遗址大得多。

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将把城市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思想中,对城市风貌、居民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它们在给予城市居民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开启着人们未来的智慧之门。

1.4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不仅意味着建设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大立交等现代化设施,更需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指出:“在追求现代的过程中,片面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是在藐视过去迷信今天,结果是标志性建筑建成之日,就是城市原有特色消失之时,最终落得千城一面的境地⑤”。

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采取了积极严格的措施保护历史街区,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街区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既显示了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又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奇光异彩,受到了世人的普遍称道。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重视保护其历史文脉,越是历史文脉深厚的城市越富有魅力。

2明府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幽幽古巷绕古城,处处清泉伴人家”,这是对明府城传统风韵和文化意境的生动描述。

济南是具有4600年文明史和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明府城是济南城池发展的起源,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老济南繁华的见证,也是济南历史变迁的见证。

2.1历史沿革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济南古城城垣经历了历下古城、齐州州城和济南府城三个发展阶段。

历下古城发源于今护城河内西南角,面积约30公顷。

北魏时期,自古城向东扩大了城垣形成齐州州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

济南府城始建于宋代,为土筑城墙。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土筑城垣改建为砖石城墙,面积3.26平方公里。

受地形因素制约,整个砖石城墙大体呈方形,拥有庞大规模的济南明城墙自此诞生,明府城发展起源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城中以巡抚署(明德王府)为城市中心,衙署和庙宇均布置在环绕中心的地区。

城外围以护城河,城防设施坚固。

城垣方正,与中国一般典型的封建府城格局基本一致。

2.2文化价值济南明府城2.2.1古城格局独特济南古城是在明府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的明府城,是当时山东布政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的驻地。

平面布局以其形状不规整、四门不对称为特色。

古城北依大明湖,南屏群峰,城内泉池密布,溪流纵横,汇流于大明湖,巧妙地借用了山、泉、湖等自然景观,呈现出“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和“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的绮丽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泉城风貌,是济南泉水文化的集中承载区。

由于有天然的泉水、湖泊和依山建城的独特城市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建设城市的典范之一,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2.2历史遗存丰厚明府城内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和传统街巷,历史遗存丰厚,是济南人文荟萃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现有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16处和历史优秀建筑158处。

现存保留较好的历史建筑主要有府学文庙、德王府、布政司、辛氏公馆、基督教堂等。

其中府学文庙是山东省内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大文庙,也是我国现存重要的府级文庙。

街区内将军庙地区保存有天主教堂、题壁堂、将军庙等中西传统庙宇和名人遗迹。

独具特色的王府池子,胜似江南水乡的曲水亭街、百花洲,以及诸多名泉,是济南泉水特色的集中体现。

芙蓉街、曲水亭街等多条历史街巷基本保持了府城的传统街巷格局和风貌特色,其中芙容街和芙容巷曾是济南府最繁华的商业区,设有旧书、古玩字画、金石碑帖等文化集市,是济南市井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区。

2.2.3人文资源荟萃明府城位居古城中心,这一区域突出体现了济南特有的人文居住环境特色,是济南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遗存、传统生活习俗的缩影和市井文化的代表,体现着老济南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济南城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先人赐予今天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是老济南的灵魂和命脉。

2.2.4文化价值较高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明府城,历史、文化、人文资源荟萃,是古城济南现存唯一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是济南泉水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特色在城市的缩影和集中体现,在历史、人文、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济南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在济南城市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2.3街区概况解放后,随着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一些机关单位进入明府城原有的重要地段。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出现了街区工业。

文化大革命中,文庙、关岳庙等重要历史建筑遭到破坏,很多泉水枯竭填埋,街区环境恶化。

进入七、八十年代以来,人口压力剧增,住房短缺,老宅失修严重,出现一批居民和单位搭建的违章建筑,致使整个街区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以及房地产开发热潮对古城的影响,对明府城的开发改造强度过大,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诸多反映济南传统风貌的历史遗迹被逐步蚕食,府城风貌特色日趋弱化,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受到冲击。

同时,府城内泉池水系填埋严重,传统民居年久失修,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亟待改善。

2.4规划审视2.4.1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灵秀。

古城内以护城河、环城公园为纽带,以大明湖为中心,串联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等四大泉群。

城市一面绿水回环,三面翠带起伏,境内河湖环绕,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构成城市风貌的基本特色。

以明府城为核心的济南古城,其选址基本符合我国古代风水学说的精髓,且创造性地利用了自然环境。

古城位于华山等山体的南侧,北靠大清河( 故道为今黄河所据),较好地解决了城市日照、泄洪等问题;南依丘陵山地,由于山体低矮,既无对城市日照的不良影响,又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成为济南泉水之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