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
设计意图
一直在思考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动物的探究,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而简单的说教又显得太枯燥,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看了绘本《蚯蚓的日记》,我受到启发--或许可以将绘本与科学活动相结合,将看图与探索观察相结合,将猜测与验证相结合。

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

1.绘本的选择
首先,拿来绘本细细翻看,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也看了一篇《蚯蚓的日记》的教案。

有的是小学写作的案例,也有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的案例。

而要将它生成科学探究活动必定要有所取舍。

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上我尽量选择科学方面的元素,如帮助幼儿了解蚯蚓外形特点的"妈妈照镜子"、"看牙医"及"女孩子惊讶表情"的故事。

故事的图本也进行了修改,原来图片上的蚯蚓是不断开的,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蚯蚓的这一再生本领,我特意进行了修改,从而引出一个更具科学性的故事,最后是"松土"的故事。

通过这四个故事,能让孩子们对蚯蚓有个大概的认知,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

2.课件的制作
选好图片后,对图片进行了一些简单处理,并配上文字与声音。

我找到了一段关于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本想放在第一个故
事之后的,后来觉得过早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局限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究,而放在最后一个故事前会给孩子们验证自己的发现提供了机会。

3.问题的解决
科学活动中要有问题意识,而如何解决问题则是最重要的。

本次活动将绘本与科学探究相结合。

如何结合?如何解决问题?我也只是探究者,抱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尝试。

用绘本的四个故事作为线索连接整个活动环节。

第一个问题,小蚯蚓的"头跟屁股一样",引出蚯蚓外形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通过孩子们亲自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交流各自的发现,以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

第二个问题"蚯蚓有没有牙齿",此环节中,教师派了一位小朋友去检查了一下,是因为有前期观察的基础。

从蚯蚓没有牙齿又引出新问题--"蚯蚓吃什么?"孩子们通过猜猜、说说,再看图观察,最后验证。

第三个问题"蚯蚓有没有松土的本领",是通过绘本观察、猜测、验证的方式进行的。

这里播放了一个视频,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也是对前面一些内容的验证。

再生的问题,是通过绘本观察与幼儿讨论完成的。

整个过程还是紧紧围绕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进行,过于复杂的问题没有给孩子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孩子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与欲望。

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提问,是让孩子在吸收新知识、解答完问题的基础上再生成新问题的过程。

科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要让孩子产生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激发探究欲望。

作为一节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所有关于蚯蚓的知识都讲清楚,这就要求老师的取舍要切合孩子的实际经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猜测、讨论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蚯蚓的基本特性。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3.愿意亲近小动物。

物质准备
《蚯蚓的日记》绘本PPT,关于蚯蚓的视频,装在盒子里的
蚯蚓,小手帕、放大镜若干。

经验准备
带幼儿到野外去观察过蚯蚓,班级养殖区养殖蚯蚓。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PPT,引出蚯蚓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做个小小科学家。

(出示图片1)这是谁啊?。

(蚯蚓)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到蚯蚓的世界。

瞧,我们的主人公就是戴着红帽子的小蚯蚓。

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豆豆)蚯蚓家还有谁?(爸爸妈妈)你怎么看出来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这一家给你什么感觉?(爸爸妈妈疼爱宝宝,是幸福的一家。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