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典民乐

中国经典民乐

一、《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二课)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一把乐器,奏出千军万马三、《渔舟唱晚》古筝曲(第十册第一课)四、《高山流水》古琴曲五、《夜深沉》京胡独奏六、《春节序曲》民乐合奏七、《彩云追月》民乐合奏八、《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九、《金蛇狂舞》十、《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十一、《霓裳羽衣曲》十二、《夕阳萧鼓》十三、《平湖秋月》十四、《海青拿天鹅》十五、《出水莲》十六、《梅花三弄》十七、《月儿高》十八、《广陵散》十九、《长门怨》二十、《阳春白雪》二十一、《百鸟朝凤》二十二、《采茶灯》二十三、《胡笳十八拍》二十四、《彝族舞曲》二十五、《牧笛》二十六、《紫竹调》二十七、《怀乡行》二十八、《江河水》二十九、《战马奔腾》三十、《赛马》二胡独奏黄海怀曲(第七册第五课)三十一、《快乐的啰嗦》弹拨乐合奏张式业(第二册第五课三十二、《丰收锣鼓》民乐合奏彭修文、蔡惠泉曲(第三册第二课)三十三、《步步高》三十四、《喜洋洋》三十五、《战台风》古筝独奏王昌元曲(第七册地三课)三十六、《草原英雄小姐妹》琵琶协奏曲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第8 册第六课)三十七、《采茶舞曲》周大风词曲(第八册第四课)三十八、《平沙落雁》三十九、《阳关三叠》四十、《花好月圆》黄贻钧曲民乐合奏(第1十一册第二课)四十一、《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六课)四十二、《苗岭的早晨》陈刚曲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六课)四十三、《阿细跳月》秦鹏章改编(第十二册第六课)四十四、《老虎磨牙》四十五、《凤凰展翅》胡天泉曲笙独奏(第六册第五课)四十六、《将军令》四十七、《寒鸦戏水》四十八、《旱天雷》四十九、《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五十、《汉宫秋月》五十一、《苏武牧羊》五十二、《空山鸟语》刘天华曲(第九册第七课)五十三、《阳春白雪》五十四、《渔樵问答》五十五、《雨打芭蕉》乐曲及相关介绍一、《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第十一册第二课)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

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

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

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

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乐曲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欸乃归舟,10、尾声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动会开幕式上二、《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

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

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三、《渔舟唱晚》古筝曲(第十册第一课)乐曲简介: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在多数音乐课本中可见得此曲。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

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娄树华(1907—1952)筝演奏家。

河北玉田人。

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

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

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

娄树华多年从事筝的教学工作,曾改变筝曲的传统工尺谱记谱方法,以便于按谱演奏。

编有筝练习曲21首及《筝曲选集》。

四、《高山流水》古琴曲乐曲简介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五、《夜深沉》京胡独奏京胡曲,乐曲以昆曲《思凡下山》折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夜深沉角色形象(17张)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上三字。

《风吹荷叶煞》的唱词内容是小尼姑哀叹自己身入空门,过着寂寞凄苦的无聊生活。

而《夜深沉》的作者们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手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成一支刚劲有力的新型乐曲,刚劲有力,充满激情。

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祢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的场面。

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进行加工改编,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