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C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金匮要略》E.《诸病源候论》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C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择D.吴又可E.李杲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E.官窍4、“证”的概念是:D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单选题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D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阴盛E.阴损及阳2.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B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E.感应交合的3.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B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E.腹部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E.阴阳交感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C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E.四肢外侧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B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E.恒定的二、填空题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中医学的病理总纲。
2.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是阴,腑是阳。
3.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
第二节五行学说一、单选题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BA.木-肝、春、东B.土-脾、夏、中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E.火-心、苦、南2.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症是:A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E.肝火犯肺3.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B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E.脾虚生痰壅阻于肺4.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BA.木生火B.水生木C.土生金D.火生土E.金生水5.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DA.心B.肺C.脾D.肾E.胆6.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CA.心B.肺C.脾D.肝E.膀胱7.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E A.相克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8.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BA.心B.肺C.肝D.肾E.胃二、填空题1.造成相乘相辱原因,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
2.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3.五行的相生是:木生火,水生木,火生土,金生水。
第三章气血津液第一节气一、单选题1.激发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气的:B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2.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D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AA.滋润B.推动C.气化D.固摄E.温煦4.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CA.营气B.中气C.宗气D.卫气E.脾气二、填空题1.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
2.人体的体温是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的。
3、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
第二节血一、单选题1.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CA.精B.气C.血D.津液E.阴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DA.肝B.心C.肺D.脾E.肾3.与血液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EA.肝B.心C.肺D.脾E.肾4.以下哪一项属于血液的生理功能:E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气化作用D.温煦作用E.濡养作用5.以下哪一项是生成血液的最主要物质:AA.水谷精微B.气C.津液D.元气E.正气二、填空题1.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2.血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
第三节津液一、单选题1.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DA.肝B.心C.肺D.脾E.肾2.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DA.脾B.肺C.肝D.肾E.心3.以下哪一项是津液的功能:CA.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B.温煦作用C.滋润作用D.兴奋作用E.气化作用4.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CA.血管B.经络C.三焦D.腠理E.脏腑二、填空题1.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
2.肺的宣发和肃降对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作用,称作通调水道。
第四节气血津液间的关系一、单选题1.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B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血能载气D.气能行血E.以上都不是2.治疗血瘀病证时,常配伍行气药,其机理在于:D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血能载气D.气能行血E.以上都不是3.用补气法治疗血虚,其主要理论根据是:AA.气能生血B.血为气母C.气血同源D.气能行血E.血能载气4.津与血液的关系可概括为:CA.津能行血B.津为血之载体C.津血同源D.津能摄血E.血能行津二、填空题1.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的密切关系。
2.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有气机不畅、气滞、气陷、气逆、气结(气郁气闭)。
3.气对津液的关系可概括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第四章脏腑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一、单选题1.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EA.脑B.髓C.骨D.胆E.小肠2. “泻而不藏”,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B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肾E.肝3. 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BA.六腑B.五脏C.奇恒之腑D.脑E.髓二、填空题1.藏象的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2.藏象的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3.五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心一、单选题1.心在精神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是:AA.藏神B.藏魂C.藏魄D.藏意E.藏志2.()在窍为舌:CA.肾B.肝C.心D.肺E.脾3. 泌别清浊是()的生理功能:CA.心B.肝C.小肠D.肺E.大肠4. “代心受邪”是指:BA.心B.心包C.胃D.肺E.脾填空题1.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2.心,开窍于舌,其液为汗。
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和化物。
4、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血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肺一、单选题1.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依赖于:BA.肺主一身之气B.肺主宣发和肃降C.肺主治节D.肺主敛藏E.肺主津液2.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的生理功能所主:DA.呼吸运动B.宗气的生成C.皮毛的润泽D.水液的吸收E.宣发卫气3. 肺开窍于:CA.口B.舌C.鼻D.目E.耳4.《灵枢·经脉篇》称“()主津”:DA.小肠B.心C.肾D.大肠E.脾二、填空题1.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2.肺,开窍于鼻,其液为涕。
3.肺主宣发,所谓宣发就是指肺气向上的升发和向外的布散作用。
4、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方面;其次还体现于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作用。
5.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脾一、单选题1.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C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D.统管全身血液E.调节血量2.“主运化”的脏腑是:DA.胃B.小肠C.大肠D.脾E.肺3. 嗳气、呕吐、呃逆属于()气上逆:CA.肝B.肺C.胃D.大肠E.小肠二、填空题1.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肉。
2.脾,开窍于口,其液为涎。
3、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主受纳;(2) 腐熟水谷。
肝一、单选题1.肝气亢奋时,患者的情志改变是:CA.抑郁B.多愁善感C.急躁易怒D.喜笑不止E.易悲2.()主决断、勇怯:DA.心B.肝C.脾D.胆E.胃3.“血之府库”是指:DA.心B.脾C.小肠D.肝E.胆4.《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故人卧血归于()”:AA.肝B.肺C.小肠D.心E.胆5.()其华在爪:AA.肝B.肺C.肾D.心E.脾二、填空题1.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2.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
3.“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4.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
5.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肾与膀胱一、单选题1.肾对水液的作用是:AA.主水B.运化水液C.统摄水液D.宣发水液E.通调水道2.肾开窍于:EA.口B.舌C.鼻D.目E.耳二、填空题1.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2.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液为唾。
六腑三焦一、单选题1. 输布气血是()的主要功能:DA.五脏B.六腑C.脑D.上焦E.中焦2.《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功能概括为(A):A.“上焦如雾”B.“上焦如沤”C.“上焦如渎”D.“上焦如雨”E.“上焦如气”二、填空题1.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一是通行元气;二是水液运行之道路。
奇恒之府一、单选题1. ()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BA.骨B.胆C.胃D.小肠E.大肠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单选题1.肝藏血和脾统血的共同点是:D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统摄血液D.防止出血E.化生血液2.哪两脏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调节方面:CA.肺与肾B.肝与肾C.肺与肝D.肝与脾E.脾与肾3.其生理关系主要体现为“水火既济”的两个脏是:DA.心与肺B.心与脾C.心与肝D.心与肾E.心与心包4.属先后天关系的两个脏是:CA.心与脾B.肝与肾C.脾与肾D.肺与肝E.肾与心第五章经络一、单选题1.经络系统的主干是:AA.经脉B.络脉C.经筋D.皮部E.脏腑2.最细小的络脉是指:AA.孙络B.别络C.经筋D.皮部E.浮络3.手太阴经络于:CA.心B.小肠C.大肠D.肝E.肾4.足太阴经所络的脏腑是:AA.胃B.肾C.脾D.膀胱E.心二、填空题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2.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3.手三阳和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
第六章病因一、单选题1.多挟湿泻为患的病邪是:C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2.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A.湿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3.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E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4.中寒是指:DA.内寒B.感受外寒C.寒伤肌表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E.畏寒5.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特性的病邪是:A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6.以下哪项不属于疫疠:EA.大头瘟B.虾蟆瘟C.疫痢D.烂喉痧E.感冒7.恐伤:EA.心B.肝C.脾D.肺E.肾8.思则:AA.气结B.气逆C.气下D.气乱E.气脱9.喜伤:AA.心B.肝C.脾D.肺E.肾二、填空题1.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