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欧洲宗教改革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 问题?
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 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 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 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 国》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以上材料,大家可以获得什么 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2)教会的堕落
表现- •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3)教会的残暴
表现- •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迫害“异端”。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 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 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 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 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 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一个宗教社团
一个国家组织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 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 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 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 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 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 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 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 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意大利比萨教堂
梵帝冈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于当地时间2005年4 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 象?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 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 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 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 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 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 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 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 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 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
由于圣经一直以来都被罗马教会所把持,而且只有拉丁文本,所以普通人 根本没有能力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丁路德开始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 文。这个时候,刚刚实现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给德文版圣经的发行工作提 供了最好的帮助,使得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发行成为可能。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二)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 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 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14~16世纪西欧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需要一个强大的 民族国家作支撑
15、16世纪英、法、 西班牙顺应时代要 求,逐渐形成统一 的民族国家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 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观念的崛 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 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 宗教改革运动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思想基础- •信仰高于理性 主要教义- •核心-原罪与救赎 影响- •无处不在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2)教会的堕落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 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 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地 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思考: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公元前6世纪)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基督教(公元1世纪)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 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 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 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 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 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 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二)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欧洲历史的新变化 天主教面临挑战
(1)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2)政治: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
成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二)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欧洲历史的新变化 2、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日益成为欧洲发展的障碍。
天主教面临挑战
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 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背景)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思想基础- •信仰高于理性 主要教义- •核心-原罪与救赎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 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 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 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 “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 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 型的刑罚,把人绑在 柱子上烧死,有点像 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布鲁诺
哥白尼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2)教会的堕落
(3)教会的残暴 (4)影响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天主教会的 宗教改革运动。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
政治-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欧洲封建统治的中心。 经济- 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 收取什一税。 思想- 垄断文化艺术、教育等,在意识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社会生活- 欧洲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其的影响无处不 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基督教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演变的?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11 天主 _____教(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 ____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
16 ____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____教 东正 _____教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 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 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 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 么事件?
答: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 售赎罪券。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 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 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4、影响: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形成新教路德宗
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了《奥格 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 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5、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材料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 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 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 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 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 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 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 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 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 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 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 到各阶层的支持。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 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 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 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二)日内瓦的“教皇”-瑞士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九十五条论纲》 2、序幕:
‚因信称义” 核心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3、内容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