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工作活动和技巧

小组工作活动和技巧

小組工作中運用活動程序的基本原則
工作員須按照組員的需要來設計活動。

工作員不應只留意活動的內容(content)或是活動的製成品, 而須著重進行活動的過程(process)。

在大部份情況下, 工作員須優先照顧小組在維持方面的需要(maintenance needs), 然後才著意事工方面的需要(task needs)。

Go to Top
--------------------------------------------------------------------------------
程序活動在小組工作中的運用
輔助診斷
觀察組員在自由活動中的表現, 可讓工作員了解組員的社交行為和自制能力
工作員可以活動直接了解組員關心的事情。

例: 工作員要求每位組員將他感到困擾的問題,寫在咭紙上,不用記名。

工作員收集所有咭後, 逐一抽出, 由組員猜該咭是誰寫的,然後探討問題的詳情
每節集會的熱身
工作員在集會開始的階段,用約十分鐘和組員玩一些遊戲作熱身,並集中組員的專注力。

建立小組凝聚力
在小組初期玩些互相認識遊戲: 「請朋友」、「二手介紹」、「我」(可參考Gamester s’ Handbook, Games for Trainers, 團體領導者訓練實務等書)
在小組集會中玩些要求合作的遊戲: 「解人結」、「人造金字塔」(可考參The cooperative sports & games book; 集體遊戲縱橫等書)
作為治療的工具
讓自信心低的組員投入一些有話事權的“it” 角色(例: 「先生話」中的「先生」) 感受有能力的經驗
讓充滿信自的組員投入一些受指使的“it” 角色(例:「馬騮搶球」中的「馬騮」),使他們明白弱者的心態
玩遊戲時要遵守遊戲規則,讓組員學習守規則和接受失敗,例: 「三、六、九」,「層層疊」遊戲可訓練有情緒困擾的組員學習「輪流」、專注、有自制地競爭等。

一些讓組員發揮所長的活動可以使他們藉活動成果獲得成功感和別人的稱許,從而增強自信。

例:老人小組中, 工作員安排了兩節時間, 讓組員編織領巾, 送予兒童院的孩子, 發揮他們的專長, 並獲得別人的稱許
以戲劇、故事、角色扮演讓組員表達一些抑壓了的情緒。

例如: 在單親家庭子女的小組中, 工作員展示了一些有關父母接觸時產生爭執的卡通圖片, 然後每個組員說出若他是圖片中的孩子, 他會有甚麼感受
讓組員參與計劃的過程,加強他們策劃、作決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 在小組中,工作員和組員策劃舉行一個攤位遊戲日。

工作員盡量讓組員給予意見,並由他們選擇項目和策劃細節。

讓組員參予一些與權威交涉的活動, 建立面對權威的自信。

例: 外展隊工作員組織組員約見區議員, 反映球場設施不足
作為討論後的正面增強
對兒童來說, 在討論後安排遊戲, 能保持他們參與的動機和興趣。

藉行動改變環境
工作員組織組員向有關方面施壓力,以期達致環境改變。

Go to Top
--------------------------------------------------------------------------------
小組發展階段和程序設計
初期中期完結期
建議活動第一節安排診斷和建立關係的活動
以治療活動或改變環境活動為核心
按需要安排一些熱身、增強性的活動
間中進行一些促進小組凝聚的活動
象徵完結的活動:如大食會
其他:fantasy trips, symbolic gift giving, 小組擁抱、完結追蹤、臨別贈言
特性主要由工作員策劃活動
應讓組員有較大的自由度,不感拘束
多讓組員有走動的機會
對組員的能力要求較低
不要要求太深入的交流
可設有獎勵,且人人有份
漸由組員多提意見,甚至交由他們策劃和執利程序
漸要求組員能「定下來」討論
減少走動機會,多鼓勵討論
能力要求漸增高
多要求組員合作和作較深度的分享
不用給予獎勵,讓組員從活動中獲內在的滿足感
工作員從拾策劃的主動
不要有大的約束
提供走動的機會
略為減低對組員能力的要求
減少組員間的交流,鼓勵他們獨立做事
減低他們在組中得到的滿足感
以未完成句子探討參加者的問題
原理:組員回答未完成句子的答案, 反映他們內心的想法
形式(小學生以十條為限,中學生亦以十五條為限):
例子: 說明:下面是一些未完成的句子,請依照你看到題目的第一個想法將每一個句子逐題填寫成意見完整的句子。

在學校裏我希望...............
上課時...............
最得意的是...............
讀書...............
做作業.............
進行時,須向參加者強調:這不是考試,不會記分;大家應接納任何的答案,不要取笑、譏諷或批評別人
工作員可鼓勵組員表達對問題的看法,促進彼此分享其背後的原因。

工作員亦可在事後加強一些正面的想法,但要避免說教。

Go to Top
--------------------------------------------------------------------------------
以角色扮演協助參加者探討問題
理論基礎:根據社會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取角原理:一個人需要發展從其他角色看事物的能力(role-taking ability或稱social perspective-taking ability),才能對權利和責任有公正的了解,妥善地處理人際間的衝突。

角色扮演正提供這種機會。

角色扮演的步驟
工作員引導參加者開始思索問題:
“上次我們討論過關於和父母相處的問題。

很多組員覺得自己已大個,但父母仍不信任自己,事事要管束著你們,當你是小孩子般。

你們覺得很不合理。

今天我打算和大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一起去了解自己和父母的心態。


在作角色扮演前,說明背景:
工作員須預先設計背景資料。

這可以包括:(a)背景的敘述或(b)當事人的對話
指定角色扮演情境中的時間和地點
徵求自願參予的角色扮演者(主角、配角)
有別於技巧學習的角色扮演,這類扮演應採取一組人扮演的方式(single group role-play),以便大家可以留意當事人的互動和情緒
通常採用魚缸式(fish bowl)的場地佈置
告訴參加者他們不須按指定方式去扮演
不用訂定太詳細的背景,讓參加者自由發揮
號令:“開始”。

工作員不用指示那一方先開始談話。

按時限停止角色扮演,或在適當時, 出亂子時終止進程。

停止角色扮演後,協助參加者回復自己的身份和心態(de-role)。

讓參者說出自己的名字
詢問:”你剛才扮演該角色時,有甚麼感受?”
作事後討論。

工作員可先問:“有何意見?”
應以開放式的問題,探討角色扮演者的感受
典型問題:
你剛才扮演母親,有甚麼感覺?
他做了那樣 ,令你最擔心?
你這樣做,可能會有甚麼後果?
你覺得他們是否清楚地將自己擔心的事情,清楚告訴對方?
在這情況下,大家想想有那些解決方法?
總結討論後參加者所獲得的領會。

進一步討論對他們應付生活的問題有何啟示。

紙上角色扮演
這是一項令參加者感到較低心理威脅的角色扮演方式。

工作員可將圖片,影印分派予參加者,或製作膠片投射出來。

簡介活動後, 工作員問:”你猜這個人在這情況下,有甚麼感受?”
作員可以和參加者討論以下題目:
如果你是老闆,為何你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為一個應徵者,當你預計很多老闆可能會有這些想法時, 你會有甚麼反應?
作為一個第三者,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甚麼見解和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