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类的小论文

哲学类的小论文

哲学类的小论文
试论心智哲学简史
摘要:哲学家反思的对象是人们的心灵和精神的世界,心智哲学就是这一研究领域
所构成的。

心智哲学它探讨意识现象的过程和本质,研究信息的交流、心脑关系和心理概
念的分析等问题,其内容渗透到本体论、认识论、逻辑、美学、语言哲学等领域之中。


文就心智哲学的发展简史进行扼要简述,以及心智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论述。

重点在
于论述心智哲学后期阶段的两个新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智哲学;心智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两个新发展方向
心智哲学是什么?即反思对象为人的心灵和精神而进行探索的领域。

它探讨意识现象
的过程和本质,研究信息的交流、心脑关系和心理概念的分析等问题,其内容渗透到本体论、认识论、逻辑、美学、语言哲学等领域之中。

当代的心智哲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中期,因为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奇特的时代,而且在这个奇特的时期,有六大学科发生
了重大的改变即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鉴于这六大学
科产生的变革性的变化,为认知科学的诞生提供了铺垫和基础。

在上世纪70年代,一些
西方的学者将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六大学科:即哲学、心理、语言、人类、计算机、神经学
等这几个重要的学科融合淬炼在一起。

对人类的认识过程中,人类互相交往的信息是如何
进行传递的主题进行研究。

人类认识的过程中的信息按照当今的语言就是一种认知的信息,正是由于研究了“在认识过程中信息是如何传递的”,这个伟大的科学研究,从而产生一
种新兴的科学即“认知科学”。

由此可知哲学是认识科学起源的一部分,探索人脑或心智
是认知科学的主要探索领域,该学科包含了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神经科学和
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新兴学科。

由于认知科学研究的领域是人脑或者心智,因此更正确的说
认知科学研究的是一种概念性的认识。

由于六大学科的融合,因此在这种复杂的发展下,
致使认知科学在原所支撑的6个基础学科的内部产生了6个新的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心智
哲学。

由此可推断出,心智哲学起源于认知科学。

所以正是由于认知科学产生新的发展方向,心智哲学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形成的,准确的说心智哲学的起源于认知科学。


是经过时代的发展,起源于认知科学的心智哲学的发展概况地讲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逻辑实证主义阶段、后期语言哲学阶段、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过渡阶段和20世纪70年
代以来的新研究范式阶段。

”[1]以下是对当代心智哲学的四个阶段发展进行阐述,也可
以说是心智哲学的发展简史。

一、心智哲学的第一个阶段:逻辑实证主义阶段心智的物理科学化
逻辑实证主义观点大致分四点:①即把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的任务归结为哲学的任务。

尤其分析对象为科学的语言。

②区分命题以及综合命题的差异,利用语言的逻辑法分析,
试图从方式上消灭形而上学。

③强调经验是一切综合命题的基础,提出检验性和确认性的
一般性原则。

④提出科学的普遍语言是物理的语言,欲让所有经验科学回归到物理科学,
试图让科学实现统一。

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是:捍卫科学拒绝形而上学。

1930年末,随着
“维也纳学派”的解体,一个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学派的组织,逻辑实证主义也因此也瓦解了,该学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精神仍持续存在。

这是心智哲学的第一发展阶段。

意把
知识概念转化为语言的研究从而实现科学的统一。

二、第二个阶段:后期语言哲学阶段人类心智的语用学
后期语言哲学即20世纪40年代以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形成。

“语言游戏”这个著名理论奠定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主要思想核心,该理论通过原始语言即朴素语言,向大家展示了语言两种不同功能。

这也为维特根斯坦本人巩固了在语言哲学上的地位。

一种是奥古斯丁的图画,这种语言是脱离了生活实际的语言,这是奥古斯丁对生活语言的
憧憬,也是一种脱离现实对上帝进行追求的语言。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由思想而迸发出的一
种语言的图画。

完全没有按照生活的实际对事物进行美化的勾勒性的语言。

另一种是类似
建筑师和助手之间为了某个目的所进行的语言的交流沟通,一种生活的对话。

这就是所谓
的日常生活语言。

这两种语言学说成为了人类心智的语用。

语言由心智所产生,尤其是第
二种建筑师和助手之间所进行沟通的语言,这种生活的日常用语衍生出人类对心智的语用
学进行的探索。

进行研究。

因此可以说,维特根斯坦是从语用分析和心理分析进入语言游
戏论的[2]。

语用分析和心理分析的兴起,造就了人类心智的语用学,即后期语言哲学阶段,这就是心智哲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三、第三个阶段:波普尔的心智理论阶段心智新范式的出现
前面提到的心智哲学的第二阶段是在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分析和心理分析上所形成。

因此,波普尔的心智理论阶段即心智新范式的出现是心智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理性主义的
批判是波普尔哲学的核心思想。

波普尔的理性批主义批判思想异于经验主义思想。

当下的
人们的科学理论是是基于现存的数据的基础上所建立。

因此由于人们对科学数据认识的局
限性致使没有更多的数据证实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

一个很经典的科学实验:人们对
100万头绵羊进行实验检测,检测出的结论是绵羊是白色的。

假设在检测之外只要一头绵
羊是黑色的,这条绵羊是白色的理论就马上被推翻。

但是有谁又能无穷尽的检测绵羊来证
明绵羊是白色的,从而去证明绵羊是白色的这条科学理论是正确的呢?从这个经典的实验
中可以看出,从一个“可错性”原则所演绎出的“真伪不对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
可以被证明,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

“意识是由物质状态产生的,但却在相当程度上
控制着物理系统。

正如法律制度或社会制度是我们制定而又控制我们,但决不合我们‘同一’或‘平行’,却和我们相互作用一样,意识状态‘精神’控制着身体并与它相互作用。

”[3]P263
心智新范式的产生,也是心智哲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四、第四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新研究范式阶段科学研究范式和形而上学研究范式
由于心智理论是波普尔后阶段在语言哲学上所产生的产物,此举蕴藏了心智哲学未来
研究的两个具体发展的方向。

第一,形而上学倾向。

第二科学倾向。

这两种发展方向致使20世纪70年代心理哲学的后发展阶段的研究方向由模糊的发展方向,转变为心智哲学的
科学研究范式和形而上学研究范式。

科学研究范式意把人类出现的心智的问题归类到科学
所研究的范畴,用具有研究性的科学方法对此进行摸索和探索;形而上学研究范式即认为
形而上学是心智的本质问题是,因此研究心智问题要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科学研究范式和形而上学研究范式是后期心智哲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这两个研究方向
分别代表当代西方心智哲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向。

这两种范式从研究的方式,研究的领域,思辨的思维研究上看都是对立的。

即心身问题;他心问题;自由意志问题;自我与人格的同
一性问题;动物是否具有心智;睡眠问题;意向性问题;心智因果和副现象问题;无意识问题;
心理和社会的解释问题;现阶段心智哲学发展趋势仍然是以科学研究范式为新的主导方向,但由于前期的心智理论发展,形而上学研究范式正逐步的发展,甚是有崛起之势,现阶段
对心智哲学的研究不再是停留在利用思维的思辨思想研究,却是不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水
平的层面对心智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进行探索。

心智哲学研究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们要走的
路程还很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