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市林业的作用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市林业的作用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市林业的作用与发展发表时间:2018-08-13T15:29:58.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林美英[导读] 摘要:生态文明的提出为城市林业建设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也为城市林业建设创造新的机遇和挑战。

惠州市国有东江林场 516001摘要:生态文明的提出为城市林业建设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也为城市林业建设创造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中在剖析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的统一性,并通过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的保障和城市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中的核心价值作用2方面分析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的辩证关系,以期为在生态文明大环境下城市林业建设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林业;建设;内在联系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遵守自然规律所获得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成果之和,全面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间的和谐发展的文化状态,在时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林业发展的关键。

下文在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提升林业发展水平。

1.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

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1.1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生态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没有自然生态,就没有生态文明,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标志。

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大职责。

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这些都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农田、草原和城市6个子系统。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占陆地生物量的90%以上,处于主导和支撑地位。

山清水秀、天蓝气清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直观的景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景都依赖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功能。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将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百姓以绿色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森林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新时期,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使命,承担着重大任务。

1.2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正如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产物质产品,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产精神产品,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产政治产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生产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相区别,具有产品的一般属性,如经过生产而得、具备有用性、可经交换而成为商品等,生态旅游开发就是利用生态产品的一种形式。

和其他产品一样,生态产品的运动规律主要体现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们砍倒一棵树做成家具,在生产了物质产品甚至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让这棵树失去了释放氧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爽悦心情等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所以必须在不同部类的产品生产中权衡利害得失。

2.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价值2.1科学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平衡林业资源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可再生自然的范畴,但是因为生长周期缓慢的特点,决定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林业资源开发虽然简单,但是资源恢复是较长的过程。

同时,森林资源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林业资源对保护生物多元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也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平衡。

2.2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在尊重与保护林业资源,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后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让子孙后代能享受到林业资源带来的实惠,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起到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3发展现代林业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必由之路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安全友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生态安全包含着两重含义,其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安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自然生态过程是完善的;其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安全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能充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生态安全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安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总是依托于生态系统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现代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现代林业至少在气候安全、水资源安全、土地安全、粮食安全、物种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等方面,对国家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现代林业在生态安全中的基础性主导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建立以现代林业为基础的国家生态安全体系。

荒漠化、土地退化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灾难频发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深刻地指出:“森林即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之免疫系统,因此林业关系着生态安全,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中国已经确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3.1林业科技水平低下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林业技术水平低,表现在:科技投入低。

林业科技投入的整体水平低,林业科技投入占国家投入的比重不足1%。

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全国林业系统各类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3.6%,远低于其它行业,更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30%以上的水平。

科技贡献少。

林业科技贡献率仅有27.3%。

林业科技发展的滞后难以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

3.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落后林业生态建设在管理上并不成熟,存在诸多漏洞,具体表现在:投资前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现行林业工程投资由多个部门管理、彼此协调能力差,工程资金和质量管理发生脱节;国家投资计划下达晚,投资不能及时到位,挫伤了实施工程的积极性;地方配套资金部分没有得到充分落实;林业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的报账制和监理制等管理制度,在实施运行中大打折扣,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金管理报账制和质量管理监理制。

3.3林业投资渠道单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基本上依赖各级财政的投入,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仍未形成,谁受益谁投入的制度未得到落实。

1979-2005年林业重点工程总投资1822.4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478.21亿元,所占比例高达81.11%。

虽然政府投资规模巨大,但是距离林业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依然有一定差距,并且部分资金尚不能及时到位,这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4.促进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1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补偿体系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的生态效益无法得以实现,因此森林资源的供给量远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量,阻碍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则是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有益尝试,必将对林业生态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管理体制,积极试行绿色GDP核算;完善绿色税收制;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专项基金;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争取国际补偿。

因此,应该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促进区域间生态环境价值的交易,促进持续发展。

4.2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除了生态公益林之外,商品林的生态效益也较为明显。

由于商品林的经营是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的,发展商品林可以减轻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压力,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商品林应该成为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市场风险高等因素,商品林的投资环境较为恶劣。

所以,改善商品林的投资环境是促进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森林资源流转机制,推进森林资源的有偿转让;减轻林业的各项税费,加大对林业投资的金融扶持力度。

4.3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使用的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全面依靠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确保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如,可以培育新种苗,并对优质树种与壮苗结构进行及时调研。

使用先进的科技来全面实施科技兴林与造林,使用最新技术来做好传统木材的加工工作,并全面改进制造技术,进一步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价值,不仅能全面发展经济,也能确保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全面开展碳捕捉以及使用技术,通过与林业高新技术全面结合,将传统意义上的林业产业能全面融入到新型战略产业中,为实现林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同时,也要全面利用好林业科技,全面开展对优良树种与壮苗的结构开展研究,培植优良种苗,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科技造林与科技兴林。

因此,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对提升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4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系统,是有效实现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针对林业资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实施条例,有些条例的内容体现了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效反映了法律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但是因为《森林法》以及配套条例的颁布年限时间长,有些地方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管理的现实诉求,甚至会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全面完善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系统,对实现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在重新确定立法思路的基础上,全面创新立法原则,重点体现在通过实施严厉的惩戒制度来处理林业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这不仅包含直接负责人,还包含相关的行政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行政管理队伍中出现的不作为行为的惩治力度,提升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地位,确保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