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幸福学看幸福的定义、本质、规律和方法幸福:指人感知自身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
幸福的本质: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
幸福规律:人的幸福三要素需要、条件和活动之间必然的、稳定的、本质的联系和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
幸福规律的内容:1、幸福的需要规律:适合条件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的需要就是有利于幸福的需要,人要积极满足、享受和发展这种需要;与条件相矛盾、冲突,满足它要付出更大代价的需要就是有害于幸福的需要,人要接受、忽略直至遗忘它;2、幸福的条件规律: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需要的条件是有利于幸福的条件,人要充分享受和积极创造、改善这样的条件;有害于需要满足或要付出太大代价才能满足需要的条件是有害于幸福的条件,人要避免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3、幸福的活动规律:使需要和条件趋向和谐的活动是有利于幸福的活动,人应该做这样的事;使需要和条件趋向矛盾冲突的活动就是有害于幸福的活动,人不应该做这样的事。
幸福的方法:1、人要积极满足、享受和发展适合条件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的需要;人要接受、忽略直至遗忘与条件相矛盾、冲突,满足它要付出更大代价的需要;2、人要充分享受和积极创造、改善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较小代价就能满足需要的条件;人要避免做有害于需要满足或要付出太大代价才能满足需要的条件;3、人应该做使需要和条件趋向和谐的活动;人不应该做使需要和条件趋向矛盾冲突的活动。
情的事情,不应该拿来这样推己及人。
毕竟,对方的情况,和你并不一样。
对方的个性。
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和你不一样。
关于幸福,我们宁愿“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而不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不幸案例,送进脑海里。
幸与不幸,常常只在一念之间。
换个角度看待幸福与不幸福吧!当你看见别人幸福时,不妨问问他们经营幸福人生的成功之道,让自己有学习的机会。
当你见识别人的不幸时,在同情之余,静下心来冷眼旁观,找出造成这些不幸的蛛丝马迹,自我惕厉。
幸福,是一种习惯。
一个小动作、一种思考的方式、一项反映行动……日积月累之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像幸福接近。
相对地,不幸福,也是由负面的习惯累积而成的。
它,让你离幸福更远。
幸福是什么?怎样才算幸福?千百年来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不同经历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感悟,但是“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幸福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对幸福不要有太高的奢望,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
古人说“知足而常乐”其实就是一种幸福,只要快快乐乐在平淡中生活,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双向的,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时候,要关爱别人,给别人幸福,如果一味追求自己的幸福,也许就伤害了别人,所以,幸福是相对的,是平等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了,这两个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可现在,我却怎么也感觉不到。
日子一如既往,我活得平平淡淡。
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匆匆忙忙,加上繁重的作业和压力,我连曾拥有的平淡从容的心情都没有了,心情真的很压抑,更别说幸福的感觉了。
虽然有家长的呵护和优秀的老师在身边,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每天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和一张张充满微笑的脸,我总在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充实和快乐,他们很幸福吗?我一直不明白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一直很向往幸福,很渴望永远享受别人口中的那个一触碰到就感觉很快乐的幸福,我一直以为我不曾享受过幸福,却不知道原来幸福一直光顾着每一个人,包括我。
生活犹如一条蜿蜒的小路,周围鲜花飘香、彩蝶飞舞、美果可口,但我们很多人却宁愿舍近求远去寻找幸福,偏偏不愿意享受近在眼前的幸福。
我们都渴望生活中完美而永远幸福的"金罐子",却对那些不足以实现的细枝末节置若罔闻,对那些不能使成功一步到位的点点滴滴置之不理。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但它常常点点滴滴地出现。
等我们把它一粒一粒地聚集起来,很快就会集满一筐。
幸福存在于细微处,要用心去感觉。
此时此刻,我周围有那些点滴的幸福呢?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只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用坦然平静的心去体会,用知足常乐的意念去存储,对生活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坦然,幸福的感觉时刻就在身边。
想想,幸福其实很浅很浅。
也许,我们真的可以做些什么。
在触手可及的细节里,在不曾在意的生活中,带给别人想要的温暖。
幸福无底线,幸福无极限。
站直身体把握自己的命运,向它抗争,向它宣战!奋斗无止境,追求无止境,在奋斗与追求中去创造、享受真正的幸福吧!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
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
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
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
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
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
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
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
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
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的。
观点: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关于幸福呢,有很多种。
比如,家庭和睦叫做幸福,情人之间的相互爱慕关怀也叫做幸福,有一个丰富物质生活的环境也可以叫做幸福。
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
幸福是你的感受,不是别人的评价。
幸福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幸福是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
幸福是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
幸福是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
幸福是有健康的身体和一颗健康的心。
幸福是曾经生活过。
幸福是支持人生活下去的勇气。
幸福是苦尽甘来的果实。
幸福是游子回家的指南针。
幸福让人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指引。
论据: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一个年轻人整天闷闷不乐,慨叹世之不济,他没有富豪的万贯家财。
有一天,一位神仙对他说:“年轻人,把你的手给我,我给你万贯家财。
”年轻人想了想:手做饭做事,怎么能给你呢?不行!神仙又说:“那把你的腿给我,我也给你万贯家财。
”年轻人想了想:没了腿便无法走路,无法行动,还是不行。
神仙笑了,说道:“年轻人,你是多么的幸福呀,你的手和腿可都是你万贯家财换不来的呀!”是啊,年轻人很幸福,他拥有的不只是“万贯家财”,只是他没有意识到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就如同这个年轻人,对自己身边的幸福缺少发现。
幸福就是助人为乐:有一个寓言,曾经有四个富豪的子女,虽然他们家财万贯,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比其他人更幸福,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幸福。
他们到处询问,什么是幸福,有人回答:住豪华别墅就是幸福,有人回答:开名车就是幸福,也有人回答:天天不用劳动能吃到美味就是幸福,显然这些答案都不是他们所要的,他们很失望,只能继续寻找。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个荒岛上找到了一个老人。
老人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幸福,只是请求他们:孩子们,帮我做件事吧。
孩子们说,只要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别说一件,十件百件都可以。
于是老人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想到外面看看世界什么样。
于是孩子们分工合作,砍树、扎木筏。
在离开的路上,他们四人又齐心协力的划桨,高唱歌曲。
这时,老人问他们:孩子们,你们快乐么?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非常快乐!老人又问:那你们感觉幸福么?孩子们还是异口同声的回答:非常幸福。
也就在这时,孩子们领悟到了:助人才是快乐之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
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不复存在了。
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
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摸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呵。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生之憾的危险,可以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觉到真正的幸福!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奋斗。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取。
当你缺少了这一精神品质,你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生命的意义都不存在了那有什么幸福可言。
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身居帝王之尊仍不停地奋斗,于是才有了“贞观之治”时普天下臣民的幸福;鲁迅奋斗一生,弥留之际仍握笔不辍,于是才有了文学作品和精神思想流传不朽的幸福;贝多芬身残志坚,为艺术奋斗终生,于是才有了《命运交响曲》在世界各地长响不止的幸福;居里夫人孜孜不倦奋斗于科学第一线,对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是才有了“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恒久幸福。
幸福不是满足,不是放松,不是停滞,而是追求,是奋斗,是生命价值的完美展现。
现实的安逸固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那绝不是真正的幸福。
因为短暂快乐的背后是空虚,快乐的前面是痛苦;偶尔的成功固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那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那种成功意味着终止,终止的生命便失去了活力。
一个人如果仅仅存有灵魂的躯壳当然不会有永久的幸福。
扩展阅读:1.陈瑛主编:《人生幸福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52.冯俊科:《西方幸福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83.江畅:《幸福之路:伦理学启示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4.郑雪:《幸福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65.孙英:《幸福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6.刑占军:《测量幸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7.(以)沙哈尔:《幸福的方法》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98.奚恺元:《撬动幸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3《蜗居》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宋思明不满足人生的第二春还未开始就走向凋谢;海藻不满足仅仅拥有精神上的依靠而让大好青春得不到物质上的填补。
海萍虽对苏淳的老实平庸极尽调侃甚至谩骂,但却在苏落难之时不离不弃;宋太虽为宋思明的移情别恋黯然神伤甚至怒火中烧,但却为家庭依然无怨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