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 种子 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完善 种子质量追溯 制度

强化 种子 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完善 种子质量追溯 制度

·种子科技··2012(03)·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是指在种子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反映生产、经营各环节真实情况的原始记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规定,商品种子生产者、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必须按规定制作、填写和保存,做到填写及时,内容真实,项目齐全,保存期有效,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1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重要性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内容是否完整、管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关系到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和种子质量安全。

通过检查档案,可掌握每一批种子产地来源、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质量指标、销售去向等内容,从而了解经营者的综合经营状况,达到宏观指导一个地区种子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对检查档案中发现来源不清、数量不符、质量不好、去向不明的种子进行严肃查处。

2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
《种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第三十六条规定,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

3明确档案保管期限
《种子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二年,多年生农作物种子经营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

虽无明确规定,从理论上推算,至少也应比作物生长周期多一年。

4明确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是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基础,必须妥善保管和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种子经营单位需配备相对稳定、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同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切实做好防盗、防光、防虫蛀、防鼠咬、防潮、防火、防尘、防高温等工作,确保档案安全。

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应当设立档案管理人员变动的档案移交程序,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不再从事种子经营活动时,应当依法将档案移交有关部门,如原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

5明确档案的有效利用
《种子法》规定,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确保种子来源清楚、去向明确,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便于出现种子质量问题时的责任追究。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有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档案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的有效利用。

因此,应当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利用制度,明确档案利用程序,真正发挥档案的价值。

收稿日期:2011-12-31
文章编号:1005-2690(2012)03-0019-01中图分类号:D922.420.4文献标志码:C
强化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
完善种子质量追溯制度
赵新生,焦富玉,王岩,王云飞,葛功进
(平度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山东平度266700)
·法制园地·
偿资金10万元),于2010年建立起了景洪市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3.2完善备荒种子贮藏条件
为搞好备荒储备种子工作,做到品种对路,保证种子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采取财政扶持,企业实施,种子管理单位监督检查的模式进行储备。

根据我市气候的特殊性,为保证种子质量,选择本地企业种子仓储条件较好的“纳丰”种业的6~11℃低温库贮藏备荒种子17000千克,其中杂交玉米“正大615”种子10000千克,杂交水稻“禾丰优177”种子7000千克。

3.3加强储备种子质量监管
结合我市实际,备荒种子储备周期为1年,种子质量指标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与“纳丰”种业公司签订储备协议。

储备期间,公司每月把种子质量检测情况上报种子管理站。

同时,我市种子管理机构在备荒种子贮藏期间加大监管力度,指定检验员每月定期对备荒种子进行种子水分、净度、发芽率的跟踪检验检测,及时掌握储备种子质量状况,确保了救灾备荒种子贮藏安全。

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工作关系国计民生,责任重大。

因此,加强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工作是种子管理部门重要职责,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重要措施。

收稿日期:2012-02-10
!!!!!!!!!!!!!!!!!!!!!!!!!!!!!!!!!!!!!!!!!!!!!!!
19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