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章 风荷载
3.2 风压
风压的定义:当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建筑物、构筑物、桥梁 等阻碍物时,将对这些阻碍物产生压力,即风压。风速→风压
• 主要侧向荷载之一 风
• 水平风压(静力作用) 荷 • 振动效应(动力作用) 载
依据当地风速资料确定基本风压
测量高度 地貌环境Biblioteka 基本风速(抗风设计的基本数据)
一、风速与风压的关系(由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得到)
风
迎
背
面为压力(用“+”号表示),侧风面及背
风面为吸力(用“-”号表示),由于存在
侧
涡流,各个面上的风压分布并非均匀。
风对房屋表面的作用力有压力和吸力;风对房屋表面的作用力并非均匀; 且随房屋的体型及尺度而改变。
侧
风
迎
背
侧
风荷载的体形系数μs涉及的是关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流体力学问题,对 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问题尤为复杂,无法给出理论上的结果,一般均应由试验 确定,鉴于原型实测方法对结构设计的不现实性,目前只能采用相似原理,对拟 建的建筑物模型进行测试。
P 0.65(kN / m2 ) 2.5m 1.625kN / m
7、室外地面处总剪力V=1.625kN/m
wk 2.5m
V
例2: 单层房屋屋盖顶面斜坡部分的风荷载计算,如图,屋面长度L,屋面宽度B,
屋盖顶面斜坡高度h,屋盖坡度α,迎风面体型系数μs1,背风面体型系数μs2,基 本风压为w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确定屋盖顶面斜坡部分的风荷载集中力Fw。
架
A
3.5m Fw
6m
一榀排架
μs1
迎
wk1
μs2
背
A
wk2
6m
Fw
wk3
wk4
取横向1个柱距作为分析风力的计算单元,如图所示。
(1)排架柱顶风荷载集中力Fw(标准值)
屋盖迎风面:μs1= 屋盖背风面: μs2=
查表3-7,项次2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查表3-5
一
迎
榀
背
排
架
z=5.15+3.5=8.65m,z取屋脊处距室外地面的距离; B类, 取μz=1.0
(5) 排架柱A、B的均布风荷载标准值:
•查表3-7,项次2,迎风面μs3=0.8;背风面μs4=-0.5。
计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取柱顶处z=5.15m,查表3-5, 迎
算 模
背
B类, 取μz=1.0。 •排架柱A所受的均布风荷载标准值wk3:
迎风面墙受压力
屋顶受吸力
侧墙受吸力
背风面墙受吸力
单层双坡屋面房屋各个面上的风力分布
垂直指向建筑物表面的产生压力 垂直离开建筑物表面的产生吸力
当风流经房屋时,对房屋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压力也有吸力。 空气流动还会产生涡流,对房屋局部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或吸力。
侧 如图,风流经房屋时对房屋的作用,迎风
w0 2gv02
基本风压按规范表格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w用0 ,但单 不位 得面 小于积上的
0.3kN/m2。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空 较气 敏单 感位 的体积重
其他结构(自重较轻的钢木主体结构) ,这类结构g风荷载重 很力 重加 要,速计度m
算风荷载的各种因素和方法还不十分确定,因此基本v0风压应平 适均 当风 提速 高,m/s
P46
由图可知:
1、大城市市区、城市市
550
区、乡镇和郊区及开阔
水面和沙漠的粗糙度依
次减小。
不同地面粗糙度影响下的风速剖面图
2、地面越粗糙, 风速变 化越慢,HT越大。
3、反之,地面越平坦, 风速变化越快,HT越小。
4、一般大城市市区HT为 550m;城市市区HT为 450m;乡镇和城市郊区 HT为350m;开阔水面和 沙漠HT为300m。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的取值方法
表3-5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表3-5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由图可知: 1、大城市市区、城市市区、乡镇和郊区及开阔水面和沙漠的粗糙度依次减小。 2、地面越粗糙, 风速变化越慢,HT越大。 3、反之,地面越平坦, 风速变化越快,HT越小。 4开、阔一水般面大和城沙市漠市H区T为H3T为 00m55。0m;城市市区HT为450m;乡镇和城市郊区HT为350m;
w0 2gv02
w0单位面积上的风压力kN/m2 空气单位体积重力kN/m3 g重力加速度m/s2
v0 平均风速m/s
• 不全 同的国地不理同位的置地,理大位 气置 条, 件大 是气 不的 同的/g,的 γ和值g均 值不 也相 不同 相, 同风 。速v0与离地
1、迎风面斜坡面积Aw= Lh / sin
背
迎风面斜坡合力Fwk1= wk1 Aw
wk1 Lh / sin
Fwk1的水平分力F1为:
F1 Fwk1 sin
迎
(wk1Lh / sin ) sin
F1
迎
Fw
Fwk1
Fwk2
wk1 A Aw
wk2 Aw
F2
背
wk1Lh z s1z w0 Lh
• 风速越大,风级越大。
• 由于早期人们还没有仪器来测定风速,因此就按照风所引起的现象 来划分等级。
风力等级表3-1
• 2004年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飓风“伊万” 云图 • 风速在200km/h以上
飓风“伊万”摧毁的房屋
超高层结构、高耸结构、桥梁、 大型公共项目等,必要时需进行 风洞试验,测试风荷载对结构的 作用,从而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风力 大
小
台湾、海南、南海诸岛 东南沿海地区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 云贵高原
四、风力等级 • 风力等级简称风级,是风强度(风力)的一种表示方法。国际通用 的风力等级是由英国人蒲福(Beaufort)于1805年拟定的,故又称为 “蒲福风力等级”。
• 它最初是根据风对炊烟、沙尘、地物、渔船、海浪等的影响大小分 为0~12级,共13级。
2、同理,背风面斜坡合力Fwk2的水平分力F2:
F2 wk 2 Lh z s2z w0 Lh
3、合力Fw : Fw F1 F2 zs1zw0Lh zs2zw0Lh
单层房屋取风振系数z 1.0,令Lh A(垂直于风向的屋盖斜坡的投影面积),则上式变为:
单层房屋的风荷载计算 多层房屋的风荷载计算 高层房屋的风荷载计算
单层房屋的风荷载计算
例1:某小区围墙在风荷载作用下,该围墙离室外地面高度为2.5m,纵向长度为 30m,建于城市郊区,当地基本风压w0=0.5kN/m2。要求确定风荷载作用下室外 地面处的总剪力V值(kN/m),已知体型系数μs如图所示。
地面粗糙度类别划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将地面粗糙度分成A B C D四类。P48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观测场地空旷平坦地面 上,离地10m高→B类
背
wk2
6m
Fw
wk3
wk4
取横向1个柱距作为分析风力的计算单元,如图所示。
(1)排架柱顶风荷载集中力Fw
屋盖迎风面:μs1=
查表3-7,项次2
迎
屋盖背风面: μs2=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查表3-5
z=5.15+3.5=8.65m,z取屋脊处距室外地面的距离;B 类, 取μz=1.0
一
榀
背
排
第三章 风荷载
飓风、台风,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3.1 风的有关知识
一、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
二、两类性质的大风 1、台风(飓风)
热带海洋上空产生的一种气旋 2、季风
冬季:大陆冷,海洋暖,风:大陆→海洋 夏季:大陆热,海洋冷,风:海洋→大陆
三、我国的风气候总况
二、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P6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风荷载体型系数 μs
它描述了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分布规律(压力或吸力),主要 与房屋的体型和尺度有关,由于它涉及的是关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流体力学问题,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问题尤为复杂,无法给出理论上的结果,一般均应由试验测得。
二、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P61
(3-25)
查表
1、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
风速会受到地面建筑物的摩擦而减小,风速随离地面高度增加而
增大,通常认为在离地面高度300m~550m时,风速不再受地面粗糙度
的影响,也即达到所谓“梯度风速”,该高度称之为梯度风高度HT 。
1、查P48,城市郊区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
2、因为围墙的高度z=2.5m,查P48表3-5,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0 。
3、查P50表3-7,体型系数μs=1.3。
4、根据规定,此围墙可不考虑
风振系数,即βz=1.0。
5、应用P61规范式(3-25)得风荷载的标准值wk:
w k zsz w 0 1 . 0 1 . 3 1 . 0 0 . 5 0 . 6 5 k N / m 2 6、纵向单位长度围墙承受的风荷载合力:
Fw z s1 s2 w0 A
例3:某封闭式双坡屋面仓库,其屋面坡度为1:2.5(α=21.8°),柱距及屋架间距
均为6m,仓库平面及剖面如图所示,当地基本风压w0为0.45kN/m2,地面粗糙度 为B类,求在图示风向情况下,作用在中间榀排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