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3.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学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设疑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中的片段。
所谓“蒲柳人家”,就是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在文中是指普通的贫苦农家。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疑问呢?(学生的疑问可能会有:蒲柳人家有什么人?作者写了蒲柳人家的哪些事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蒲柳人家?)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刘绍棠先生一起走进《蒲柳人家》。
二、紧扣文眼,以点带面
1.默读课文。
师:本文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是小说的前两节。
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找出能串联起全文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师生交流。
(明确)能串联起全文的一句话是:“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这句话在节选的文字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第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第二部分的结尾,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
3.解读文眼。
师:我们知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现在,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分别从三要素
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1)从人物的角度:我们读出了三个主要人物,一丈青大娘、何满子和他的爷爷何大学问。
(2)从情节的角度:我们读出了何满子被拴的原因,即他总是调皮捣蛋,被奶奶一丈青大娘告状后,爷爷将他拴起来了。
(3)从环境的角度:我们知道了这件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是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三、品读人物,感受个性
1.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交流,我们知道了小说所描述的主要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
那么,对小说所刻画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你觉得谁刻画得最有个性?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该人物的语句,并做旁批。
(说明:此环节,学生可能会对三个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所以设计时对三个人物都要做详细的预设。
)
2.学生根据要求快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点批注。
3.师生交流反馈。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拨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预设如下:
1.一丈青大娘
(1)她“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可见她泼辣胆大,善于骂人。
其中“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说明她是个勤劳的人。
语言方面,“雨打芭蕉”是很有诗意的,“鼓点”是有节奏的。
可见,一丈青大娘骂人比唱歌还好听。
“四六体”指骂人时词汇丰富,语气连贯。
“不倒嗓门”说明她有一副骂人的好嗓子。
(2)她“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
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可见她心灵手巧,十分能干。
(3)她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可见一丈青大娘凶狠地对待纤夫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大姑娘小媳妇,说明她会为别人着想。
(4)她“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
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
可见一丈青大娘爱孙如命,充满着对孙儿的宠爱和无奈。
2.何大学问
(1)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身穿长衫,“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肖像描写,写出了何大学问既可爱又可笑的形象。
(2)“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
”可见他的本领强大。
(3)他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
而且,他还对日本鬼子的侵略行为恨之入骨,可见他充满正义感。
(4)“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可见他的豪气。
3.何满子
(1)他“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可见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野惯了。
(2)他“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
可见他充满灵性,聪颖过人。
(3)他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想进屋去把爷爷哄开心。
可见,何满子是有孝心的。
四、着眼情感,以读促写
1.通过以上的品读赏析,我们感受到文中的三个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那么,同学们觉得这三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最主要的是源于什么呢?
(PPT显示刘绍棠的话: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
)
讨论并归纳:
这三个人物的成功塑造,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是作者真挚朴实的情感以及对故乡的父老乡亲的热爱使得这三个人物得以成功塑造。
2.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描绘你身边的一位人物,要求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五、延伸阅读,拓展视野
选文最后写道:“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这个“救星”是谁?后文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蒲柳人家》全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