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性的美与丑作文8篇

人性的美与丑作文8篇

人性的美与丑作文8篇篇一:人性的美与丑人性的美与丑——读《羊脂球》有感第一次接触羊脂球是在初中课文中,还记得当时还有同学天真的问老师羊脂球是什么,可以吃吗?当时因为是初三也没有时间看,直到这个暑假才拿出来看。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期一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其中之一。

莫泊桑的主要成就是短篇小说。

有人说,在法国文学史上可以没有《一生》、《漂亮朋友》,但是如果没有他的中短篇,那将是个很大的遗憾。

从思想上来说,《羊脂球》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表现出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揭露上层阶级的虚伪、自私、卑鄙和无耻。

小说写得是在普鲁士军队逼近巴黎时,距巴黎东北约130公里的鲁昂开来一支普鲁士军队。

妓女羊脂球和另外九位有身份的人同乘一辆马车,准备转移到法军占领地勒阿弗尔。

途经陶特时,被鲁军扣住。

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她过夜,否则不准通行。

小说的故事没有什么惊险复杂的地方,关键就在于羊脂球是否肯答应普鲁士军官的要求。

就羊脂球的身份而言,本来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羊脂球偏偏不答应,这才让故事起了波澜。

而小说也围绕着这个事件,写了羊脂球的遭遇、周围人的态度以及普鲁士人的嚣张。

从艺术上来看,《羊脂球》构思精巧,别具一格。

小说从一开始,就把羊脂球的结构于10个人的流亡团体中,并以”马车上——陶特旅馆小住——马车继续前进”以此规定了时间顺序推动故事的情节。

而马车流亡集体构成了小说的封闭又开放的结构。

另外十位乘客的不同身份、阶级地位、政治态度、思想感情和心理状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指向,他们随时都会发生碰撞,因此他们之间又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内部所稳定的就要随之而打破。

而这也正正体现了人性的美与丑。

有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普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羊脂球》。

也有以城市为中小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为主题,暴露他们爱慕虚荣、庸俗势利的心态,揭露社会风气的腐化,《我的叔叔于勒》中全家人都等着“发了财”的叔叔有朝一日出现在家门口,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全家人发现“发了财”的叔叔其实还是一个在船上像别人卖牡蛎的下等人时,全家人避之唯恐不及。

小说用“我”——一个孩子的视角,惊诧人间亲情的的冷漠和虚伪。

《项链》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向女友借了一条项链,却不慎丢失,为了赔偿这条项链,搭上了自己十年的青春和精力拼命赚钱,结果发现这条项链竟然是假的!小说嘲讽了资产阶级德尔爱慕虚荣和追逐浮华。

没有交代结局,则是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再说羊脂球这篇小说,在这里,无论贵族、资产者、正人君子、民主党人士还是修女,坐着都是把他们作为丑的一面、作为丑的代表用美得一面来刻画。

羊脂球则是美得代表,她善良、既尊重他人又庄严自爱、身为妓女却自怜自爱;而那些并未娼妓职业上的人却连一个地位低下、被所谓的正人君子所唾弃的妓女都不如,他们的自私、虚伪则是最好的表现。

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有美与丑,美得是心灵,丑的也正是心灵。

有人囿于外表、有人囿于心灵、有人囿于成就、也有人囿于钱财。

知人知面不知心不是正正体现了这个社会。

而在这个社会缺少的是人与人的温暖,不缺的则正正是人性的冷漠。

篇二:人性的美与丑人性的美与丑中文0936 林静 17号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的重要作家,《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早期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作品。

故事发生在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它真实地记录了人民的苦难、专制的残暴、教会的伪善与丑恶,传达了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强烈愿望。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人物强烈的“美丑对比”。

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爱斯梅拉达是个“超自然的生灵”,她从小在吉卜赛人中长大,浑身洋溢着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她粗犷热情、矫健活泼,在圣母院前,翩翩起舞,如乳燕翻飞,多采多姿。

她不仅容貌美,而且心灵更美,是体态美和心灵美和谐完美的统一,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善的化身。

弗罗洛副主教却是“严峻、沉着、阴郁、狡黠”的人,是“阴森可怕”的魔鬼,衣冠禽兽,是恶的代表,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不是真情的表露,而是作为“一个男人去爱一个女人”的本能,是色欲的燃烧,他的爱不是要付出,而是为了占有,为了满足情欲。

他让伽西莫多去劫持他,当劫持未遂,爱斯梅拉达被骗投入弗比斯怀抱时,他妒火中烧,兽性发作,并刺杀“情敌”弗比斯,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与王家检查官沆瀣一气,诬陷无辜少女,还煽起宗教狂热,把纯洁、善良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他利用时机,威逼爱斯梅拉达在“绞架与他”之间作一抉择,爱斯梅拉达直截了当表示了他比绞架更可怕,迫使他凶相毕露,以后他发觉爱斯梅拉达被救藏在圣母院顶楼时,他夜闯住房要强行占有她,最后借“乞丐王朝”进攻圣母院之际,把她骗到院外交到官兵手里绞死。

弗罗洛外表虽谈不上美,但他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是许多大人物常来请教的大科学家,是人们心目中知识、礼教的标准尺度。

令人不齿的是人前人后的他判若两人,真正的他为人虚伪矫作,心如毒蝎,他不信上帝,狂恋淫欲,却又在人前装出一副虔诚信奉上帝的清教徒的模样,他“爱”爱斯梅拉达不成就害她。

作者以弗罗洛所谓的“爱”和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爱对比,形成善恶、美丑的鲜明对照,突出了弗罗洛的伪善。

伽西莫多全身都是一副怪相,脑袋上长满了红头发、独眼、又聋又跛又驼背,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孤儿,不为人们理解和尊敬,有的只是鄙视和嘲笑。

在他身上集中了人间所有的丑陋,但如此奇丑无比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金玉般美好的心灵,他纯洁、无私、忠诚,他为爱斯梅拉达所做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一点,内在的美,使他变得崇高、伟大。

他敬慕爱斯梅拉达的美丽、纯洁,把她当作天仙,他受弗罗洛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并因此受罚,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刑,倍受讥讽折磨,连他一向敬如父亲的主使人弗罗洛也离他而去,是爱斯梅拉达不计夜里抢劫过她的旧怨,把清凉甘甜的水送给口渴难耐的他喝,这一以德极怨的行动地感动了他,使他在心底深处对少女萌发了近乎神圣的爱慕,他要永远保护她,使她不受任何恶毒的伤害,他不求拥有和报答,只求能以毕生精力来保护他心目中的圣女爱斯梅拉达。

他冒死救出爱斯梅拉达,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处处为她着想,为了使姑娘快乐,他心甘情愿昼夜不息地等待弗比斯,传递信息,他挨了弗比斯一鞭,却又破天荒第一次说谎,不动声色地向爱斯梅拉达隐瞒了弗比斯的负情,“他情愿被她苛责,也不愿给她带来痛苦,他把一切痛苦留给了自己”,这段话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真切、无私的爱。

他的爱象海一样深切、一样宽广。

弗罗洛和伽西莫多对照,弗罗洛的极端利己的丑恶灵魂,伽西莫多的自我牺牲的美德更加鲜明突出。

伽西莫多的爱是一种忠诚之爱,是一种为之献身的爱,他的爱光耀高尚,与爱斯梅拉达相映成辉,照亮了整部作品。

《巴黎圣母院》不仅从人道主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更告诉了我们深刻的人生道理。

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一切,内心才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灵魂才是生命的主角。

人不能过分地追求外表美,更不允许忽略内心的真正美丽,心灵的纯洁真诚才是我们一生需要具备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或是丑的,真的或是假的,善的或是恶的事物与人,而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用我们的心在体会。

对于美与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

然而我们不应该只相信眼睛,我们还要用心去感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美与真、善的联系。

我们要用头脑去思考,怎么才能变得美丽,其实美与丑的距离只是一线之间,我们应学会用正确的审美观去真正的了解美与丑。

篇三:人性美与丑人性的美与丑的较量:通过概括论述小说《羊脂球》,分析人性的美与丑,反思当今社会,呼吁人人摘掉虚伪丑恶的“假面具”,坦诚相待,多为他人着想,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真诚”,摒弃人性的丑,释放人性的美。

:人性美与丑真诚莫泊桑生于19世纪的法国,一生创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是并列于契诃夫和欧·亨利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羊脂球》是他的代表作品。

这篇小说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

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

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

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

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

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

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

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

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好的丑行。

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

作者与众不同地把她作为正面人物描写,并用其与一群以“正人君子”视人的上流社会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揭示了后者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自私虚伪连最基本的爱国情感都荡然无存的肮脏内心。

从小说中羊脂球的具体表现来看,首先她是位心地非常善良的姑娘,富有同情心与宽容精神。

马车上她对别人的恶意侮辱和蔑视不予计较,反而以德报怨,主动请他们吃东西,这又显露出其可贵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而更重要的则是她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