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10-14章)【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10-14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教学策略一、概念题1.教学策略[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其含义为: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2.有效教学策略[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针对教学策略的效果而言的。

有效教学策略的获得与实施是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条件。

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综合性、灵活性、启发性等。

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状况、教师的自身素质、课堂教学的环境等。

二、论述题1.论述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1)精细加工策略的含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在简单知识的教学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在复杂知识的教学中,可采用指导学生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2)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①记忆术记忆术是指一种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并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比较流行的一些记忆术有以下几种:a.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

它是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起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

位置记忆法对于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b.首字联词法首字联词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

c.谐音联想法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

d.琴栓——单词法琴栓——单词法类似于位置记忆法,只是你要把序列中的项目与一系列线索而不是熟悉的地点相联系。

典型的琴栓——单词法是将数字和单词联系起来的一些韵律。

e.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这种方法在教外语词汇时非常有用。

f.视觉想象②灵活处理信息a.有意识记在学习时,不要孤立地去记东西,而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即使所学信息部分遗忘了,也可以利用信息之间的关系推出来。

b.主动应用学生在学习信息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而且要帮助学生感觉到这些信息有用,能把这些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并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应用它们。

c.利用背景知识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于某一事物,你到底能学会多少,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你对这一方面的事物已经知道多少。

所以,背景知识比一般学习能力更能帮我们预测学生能学会多少。

(3)精细加工策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讲清二者间的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

②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除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状况外,还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作深入分析。

③恰当引入教学媒体,如教具、学具的使用,教材呈现手段的变化等。

2.试析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1)元认知是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具体来说,元认知是指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2)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它是与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给学习做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

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对策”。

②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它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

领会监控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目标。

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足感。

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采取措施。

③调节策略。

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更正、调整认知策略。

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

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3)元认知策略的教学元认知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外,还重在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及能够灵活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思维能力。

因此,研究元认知教学策略设计,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元认知策略的教学主要有:①教学准备策略。

元认知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指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理解和把握时,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的了解与掌握,并把对学生的这种掌握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以便更有效地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元认知教学准备策略在运用时应注意:a.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准备状态;b.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风格。

②教学过程策略。

元认知教学过程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准备充分的条件下,依据元认知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学习规划的策略。

元认知教学过程策略在实施中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指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作出理性的计划;b.培养学生准确监测自己思维过程的技巧;c.培养学生控制、调节自己思维进程的能力。

③教学反馈评价策略。

元认知教学反馈评价策略是指教学完成后,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馈、评价和总结的策略。

反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吸取教训,保证以后更加有效地学习。

元认知教学反馈评价策略的合理运用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a.指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馈;b.指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

3.试从元认知的视角分析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1)元认知元认知是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具体来说,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也就是元认知知识,它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a.学习者本身的知识。

即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

b.关于任务的知识。

c.关于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知识。

②对认知行为的调解和控制,也就是元认知控制,它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与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这种过程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操作;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监视、调节三个方面。

(2)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它是与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

元认知策略包括以下三种:①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给学习做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

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对策”。

②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它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

领会监控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目标。

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

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采取措施。

③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更正、调整认知策略。

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

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3)学习效能学生效能即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学业的主观判断。

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因素有:①学生的成败经验如果在个体经验中,在某类任务上经常会获得成功,那么在从事同类任务时,自我效能感通常会较高,反之亦然。

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寻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②对他人的观察对与自己能力相似的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的观察,同样会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如果他人获得了成功,那么个体就倾向于认为自己在从事相似的任务时也会成功,反之亦然。

教师应该向学生尽可能多呈现积极的榜样,让学生获得替代强化。

③言语劝说言语劝说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等。

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言语鼓励与帮助。

④情绪和生理状态当个体处于紧张、过度焦虑、疲劳等状态时,自我效能感会较低。

教师应帮助学生疏散心情,缓解压力,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从元认知的视角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策略有:①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学习效能。

在教学准备的元认知策略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准备状态,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风格,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以便更有效地学习,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学习效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