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医学答案完整版(包括二班问答题答案)

核医学答案完整版(包括二班问答题答案)

一、名题解释核医学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包括试验和医学和临床核医学。

前者主要利用核素及放射线进行生物医学的理论研究以探索生命本质中的重大问题,加深对生理生化过程和病理过程的认识。

后者则主要利用核素及放射线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2、核素:表示某种原子具有一定特征的名称,凡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3、同位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些核素称为同位数。

4、同质异能素: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以及中子数,但不同的能量的状态,称为同质异能态。

5、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衰变其原有核素一半所需时间,称之为半衰期,用T½表示。

6、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用A表示。

7、放射性比活度:某一样品中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和该种元素化学量的比值。

某一标记化合物样品中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和该化合物化学量的比值。

8、间接作用:当辐射的能量向生物分子传递时,通过扩散的离子及自由基起作用,并被生物分子所吸收而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9、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穿过生物组织时,由于其辐射能量向组织传递造成生物体的物理和化学损失。

10、开放源:指工作中使用的那些能向周围环境播散放射性核素的气态、液态、固态或粉末状、气溶状态的电离辐射源。

11、封闭源:将放射物质固定于一个全封闭的非放射性的外壳内的任何电离辐射源。

12、随机效应:指射线引起的危害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

13、确定性效应:指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不存在几率性,只要达到一定的照射,就都会出现一定的损伤。

14、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

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和被标记的化合物。

15、放射化学纯度: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16、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放射性核素母子体系中周期性分离出子体的装置。

17、激发: 退激时,获得的能量以光能或热能的形式释出。

它是某些放射性探测器工作的原理,也是放射线引起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

二、填空1、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放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有效剂量阈值)和随机效应(无剂量阈值),辐射致白内障属于确定性效应。

2、放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一切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发生,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降低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为了达到后者目的,放射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当年剂量当量不超过 500msv 。

3、核仪器从构成上可分为探头和后续电子线路二部分,测量低能射线可用β测量。

4、放射性药物制备的方法包括生产放射性核素、合成配体、放射性核素与配体的结合三种。

5、放射性废物处置方法有:放置衰变、稀释排放、浓缩贮存。

6、辐射源不仅其射线作用于人体,而且还可以通过污染环境介质等途径进入体内进行照射,这种辐射源称之为开放源。

7、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就是控制误差,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准确度、临床有效性以及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精密性等。

8、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利用放射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

γ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照射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大,照射面积越大生物效应越明显。

三、选择题(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有多少选多少) 1、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 BCD ) A、时间防护 B、围封隔离C、除污保洁 D、个人防护 2、对RIA标准品的要求包括( ABCD ) A、与待测配基属于同一物质B、与待测配基具有相同的活性和亲和力C、高度纯化,不含影响结果分析的杂质D、定量一定要准确3、RIA的质量控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D ) A、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应该包括生产及使用两个主要环节;B、RIA的随机误差是由一个确定性因素引起的,如标准品不标准C、精密度和准确度是RIA质量控制的最重要指标D、测量方法的精密度高,也表示方法的准确性高4、下列哪项互为同位素( C ) A、14C,14N B、99Tc,99mTc C、11C,12C D、99mTc,113mIn 5、当量剂量SI单位的专名或符号是( D ) A、Gy B、Bq C、R D、Sv 6、下列哪项不是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直接效用( A )γA、韧致辐射 B、康普顿效应 C、光电效应 D、电子对效应 7、关于确定性效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 ) A、效应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B、B、效应的发生有剂量阈值C、眼晶体的剂量阈值是150mSv/年D、单个组织或器官的剂量阈值是500mSv/年8、标记化合物之所以能作为示踪剂,是因为(AC )A、标记化合物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B、在RIA中,标记化合物为酶标化合物 C、标记化合物可被探测仪器所测定或其他技术所记录 D、标记化合物能产生抗体四:一班问答题:一、反射性原子核为什么不稳定?:1、核子总数太多、体积大相互距大、引力低,核分裂(衰变)2、中子数与质子数比例不平衡‐衰αβ变,中子多‐衰变,中子少+衰变及衰变。

ββγ二、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有哪些类型?:1、衰变,原子核自发射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衰变。

2、‐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αααβ地从核内向外发射‐粒子的衰变。

3、+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从核内向外发射+粒子的衰变。

4、βββ电子俘获衰变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的过程。

三、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哪些主要方式?:1,电离作用,带电粒子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变成离子对的过程称为电离。

2,激发作用,被作用的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之脱离原来的原子或分子,只能从内层跃到外层,从低能层跃迁到高能层为激发。

3,散射,一种是物质向带电粒子发出的反作用,使带电粒子的继续行进偏离原来的方向。

另一种是弹性散射。

4,吸收和射程,带电粒子经过和物质的相互作用逐步损失动能,最后不在运动,即吸收。

在离开母核到被吸收以前所行经的直线距离则称为带电粒子的射程。

四、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哪些主要方式?γ:1,光电效应,当光子一次性地把能量全部交给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中某一电子,自身消失,为光电效应。

γ2,康普顿效应,3,电子对效应,当光子从靠近原子核旁经过时,在原子核的库伦作用下,光子转化γγ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

4,射线吸收。

γ五、吸收剂量、当量剂量的专名及SI单位是什么?:D受于单位质量物质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国际单位:J*㎏¯1国际专用单位是戈瑞。

当量剂量是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数的乘积。

国际单位J*㎏¯1,专用名称希沃特。

六、放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防护的基本原则有3项:1,正当化2,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

七、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封闭源防护基本措施:1,时间防护2,距离防护3,屏蔽防护:非封闭源防护基本措施:1,包容2,清洁去污3,个人防护4,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

八、放射性三废处理基本方法?:1,浓缩贮存,使废物与环境隔绝起来,2,放置衰变3,稀释排放,使废物的放射性水平减低到允许水平以下,排入环境消散。

九、简述固体闪烁探测器的原理及构成?:探测器是整个测量仪器中,将射线能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它是将和X 射线转化为电信号,它具有γ较高的探测效率,适用范围广,既可以探测射线强度,又能测定射线的能量。

主要由闪烁体、光收集系统、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和外周屏蔽组成。

十、常用放射性药物的制备方法?:3个步骤,生产放射性核素,合成配体,放射性核素与配体的结合。

1,放射性核素的基本来源核反应堆生产、加速器生产,次级来源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2,放射性核素与配体的标记方法,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交换法络合法/整合法。

十一、什么叫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及其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来研究生物机体各种物质的吸收、分布、排泄、转移及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基本原理:1,与被示踪物质有同一性,在化学行为及生物学行为上有高度统一性。

2,与被示踪的物质有可区别性,是由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断衰变,发出射线,易于用放射性探测器所测定。

特点: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合乎生理条件、能定位。

十二、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放射免疫分析法是利用特异抗体与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的竞争结合反应,通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量来计算出非标记抗原量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

基本原理:设有一定量的特异抗体与一定量的特异性抗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一定量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结合可服从逆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如果在系统中加入非标记特异抗原,则后者也能和抗体结合,与抗原竞争结合抗体。

十三、标准品、标记抗原、特异性抗体在放射免疫分析中的作用和要求有哪些?:1,抗体,高亲和力、高特异性、高滴度,2,标记抗原,比活度和放化纯度必须足够高、半衰期不能太短、不改变原有抗原特性,3,对标准品的要求和其他定量分析法相同。

十四、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分离技术有哪些?:1,双抗体沉淀法,作用,慢,2,聚乙二醇测定法,速度快,3,葡萄球菌A蛋白沉淀法,4,活性炭吸附法,5,固相抗体法。

十五、什么叫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质控指标有哪些?:质量控制就是对分析工作的误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遇有质量异常则及时采取对策,以保证分析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指标有,1,标准曲线的质量,2,精密度检验3,整批试验的偏差4,漂移5,批间控制。

十六、影响放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1,辐射源相关因素,1,辐射种类2,辐射剂量与剂量率3,照射次数与照射部位4,照射方式与照射面积2,靶相关因素1,生物种系的放射敏感性2,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3,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放射敏感性。

四、二班的问答题二、 RIA与IRA的主要区别。

(在第六章53幻灯片)二、简述RIA结合部分(B)与游离部分(F)主要方法及特点。

(第六章22-28幻灯片)1沉淀法:这种分离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分离迅速,价格低廉,但是非特异性结合高。

2双抗体法:双抗体法为一种特异性的分离方法,非特异性结合低,但主要缺点是分离时间长,第二抗体用量多等。

3双抗体-PEG法:它兼顾了双抗体法和PEG法各自的优点,克服了双抗法分离时间长和沉淀法非特异性结合高的缺点,并且使第二抗体和PEG的用量大为减少,在常温加入分离剂后,无需温育,直接离心,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4吸附分离法5固相分离法: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分离效果好,非特异性结合低,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分离方法。

6磁化分离技术 7微孔滤膜法三、放射性原子核为什么会发生衰变?β 1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核子之间的引力和短程核力。

只有当核子总数以及中子数和质子数的比例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使这两种力平衡,原子核才是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