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课题名称小学一年级新生“恐学”个案研究申请人孙秀庆申请人单位闵行区华坪小学申请日期 2005.9结题日期 2006年12月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对一年级新生的“恐学”心理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恐学的内部原因,以及形成这种恐惧心理的外部原因,从家庭角度,观察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

借助学校家庭教育阵地“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结合班主任家访,引起家长的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为家庭提供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对“恐学”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并结合班主任工作,开展快乐的班级建设活动,让恐学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家庭和学校的温暖,从“恐学”变成爱学习的好学生。

2、研究内容:1)观察学生的变化,分析学生的变化,对学生恐学的内部原因进行初步研究。

2)深入家庭,分析家庭现状。

关注家长的育子观,分析家庭教育中是否存在问题。

3)进行恐学矫正的策略研究。

4)家庭教育指导,改变学生恐学的状态。

二、个案基本情况1、孩子基本情况:1)敏敏,女,6周岁。

刚入学时,比其他同学显得成熟,上课表现非常好,坐姿端正,比较专心,作业认真,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她总是带有一点紧张的神情注视着老师。

一个月过去了,敏敏突然有一天没有来上学……而后的几天一到学校,她都说肚子痛……2)木木,男孩,6周岁。

入学第一个月,他上课很专心,作业认真,成绩好;每天学习之余,要练习小提琴。

两个月后,连续三天,他一走到学校门口,就哭,不愿意走进教室。

2、家庭基本情况:1)敏敏家庭分析:爸爸大学毕业,是单位里的中层干部,对孩子学习有一定的要求,在家里敏敏的学习都由他来负责,只要学习上困难了,爸爸有问必答,敏敏对爸爸比较依赖;妈妈文化水平较低,孩子和妈妈交流不多。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有分歧,主要集中在管孩子的问题上,爸爸对孩子的学习很关心,妈妈却觉得应该少管一些,学习要靠孩子自己。

2)木木家庭分析: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曾经也做过老师。

孩子的学习都由妈妈管,要求比较高,爸爸在管理孩子方面比较宽松。

三、课题实施计划(包括研究指导的方法、手段和步骤)(一)研究方法:1、准备阶段:主要以谈话法、家访法为主,分析学生、家庭。

2、实施阶段: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家访,以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研究为主。

3、总结阶段:主要以总结性研究为主。

(二)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5、09——2005、10)翻阅有关学生恐学心理的文献,初步制定指导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案。

2、实践阶段:(2005、11——2006、09)1)与家庭建立平等的关系。

A、主动上门家访突破家庭防范。

当孩子出现“恐学”现象,家长在不了解老师态度的时候,多数会先隐瞒实情,怕给孩子在班级里造成不太好的影响,这样,家庭“防护墙”将我们班主任拦在外面。

因此,班主任主动出击就非常重要,表达出老师对家长的理解,体会到家庭的“困难”,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和谐关系。

B、互动多样家访巩固家校关系。

利用上门、电子(“家校通”互动短信、电话、Email、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家访,及时互相反馈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交流引导学生方法,制定新的、更有效的措施。

2)恐学学生心理分析。

一年级学生语言能力较低,对自己的感受不能完整表达,所以对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的真正想法,就非常重要。

3)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

4)深入沟通,对家长、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5)有助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班级活动设计。

3、总结阶段:(2006、10——2006、12)1)学生心理变化的分析总结。

2)个案的整理,撰写论文、个案。

四、成果形式(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1、阶段性研究小结。

2、阶段性教育反思与重建。

3、个案研究。

(2)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2006年12月个案研究、论文撰写。

[家庭教育课题]低年级学生多动症行为的研究zy1232006-6-11 15:35:00 阅读全文(317) | 回复(1) | 引用通告(0)课题:低年级学生多动症行为的研究申请人:田学群申请人单位:闵行区华坪小学申请日期:2006.5结题:2007.6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本课题是通过访谈、观察、医学治疗等了解低年级学生多动症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对学生的行为、家庭的教育指导等途径进行实践与研究,并且找到可以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辅导的有效方法。

研究内容:1 了解该名学生产生多动症行为的原因,以及学生现状的分析。

2 找到改变该生上课好动;作业、吃饭严重拖拉等问题的方法和研究策略。

3 班主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4 教育实施对该生行为转化的有效性评价。

二个案基本情况男年龄7岁基本问题:该生上课注意力非常不集中。

35分钟学习的时间几乎一直低着在下面做小动作,要老师提醒,才抬一下头。

任何一样小纸片、小笔头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

每天中午在校午餐,很多荤、蔬菜也不要吃,只喜欢吃鱼,相对吃饭时间比别人多一倍以上。

做作业的情况也是如此,注意力分散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

家庭问题:父亲是倒插门女婿,性格非常内向,几乎不大说话。

母亲在家里是个做主的人,但是性格脾气不是很好,对孩子的说话常常是不耐烦地倾听,有时还要打断。

父母两个人的工作比较忙,小时侯经常是外公外婆带,老人对孩子很宠爱,基本上是百依百顺的,从而影响他各方面的发展。

三课题实施计划(一)研究方法前期:主要采用观察、调查、访谈、医学症断等研究方法。

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医学治疗法、行为研究法、个案跟踪法。

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2006.5——2006.6)观察学生状态、与家长了解情况、访谈。

2 实施阶段(2006.7——2007.5)1)对该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2)该生到上海的儿童医院进行就症,确定病因,医生咨询。

3)班主任查询相关资料,研究相关书籍,根据家庭教育的原理并结合家庭特点寻找有效方法。

4)正确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辅导孩子纠正自己行为的有效途径。

5)家庭教育实施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3 总结阶段(2007.6)1)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发展状况。

2)整理资料,撰写案例分析。

四成果形式阶段性研究报告个案研究[家庭教育课题]对一名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的跟踪辅导与研究zy1232006-6-9 8:54:00 阅读全文(263) | 回复(5) | 引用通告(0)课题名称对一名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的跟踪辅导与研究申请人赵燕燕申请人单位闵行区华坪小学申请日期 2005.9结题日期 2007年6月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通过个案跟踪与研究,究查该生内在的心理问题,找到他缺乏自控能力的根源,研究出能改变其自控能力差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并采用多种形式(如面谈、电话、电子邮件等)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力求做到家校统一,形成合力,激起家长对孩子自控能力培养的重视与反思,从而改变家庭教育中一些不良的“关心”,使之尽快地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其能逐步成为一名能约束自己、行为文明的学生。

研究内容:1、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孩子形成自控能力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2、关于该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改变该生由于自控能力差而引发的各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4、家庭教育方式、内容对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促进作用。

二、个案基本情况孩子基本情况:小张,男,11岁。

他对人有礼貌,与同学相处好,热心帮助他人,但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开始热情,但总做不到底。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

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引起他的“关注”“好奇”,并足可以让她“集中”注意力持久,可一旦到上课听讲、做作业完全判若两人,小动作做个不停,自我控制力很差,写字马虎,喜欢拖拉。

因为贪玩作业经常拖拉,成绩偏下。

家长问题:该生是由外地转来的,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

由于父亲工作较忙,因此,平时孩子的学习生活一直由母亲来看管,应该说母亲也是比较尽责的,特别是对他的学习上的辅导。

可是,不知何种原因,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

后来在与他母亲的交流中发现,他的母亲对他的期望很高,平时要求也是凭着自己的心情来对他进行教育的,心情好的时候,对他的学习耐心辅导关心;反之,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听之任之……正由于母亲这种多变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变得学会了在学习上钻空子,在校也管不住自己,因此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差。

三、课题实施计划(包括研究指导的方法、手段和步骤)(一)研究方法:准备阶段:主要以家访法、了解法、谈话法、文献资料法为主。

实施阶段:主要以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研究为主。

总结阶段:主要以总结性研究为主。

(二)研究步骤:1、2005年9月—12月准备阶段学习、收集国内外家庭教育有关文献资料,制定家庭教育研究方案2、2006年1月—2007年5月实施阶段(1)建立家校联系互动方式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家校联系本、电话、Email、家长会、家访等)保持家校的日常联系,互相及时交流与反馈、研究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的行为表现、调整训练方法及措施。

另一方面帮助家长寻找一些优秀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同步发展,促进学生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2)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文献研究,提升自己家庭教育的理念,根据班级状况,制定调查问卷,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寻找相关对策。

(3)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心理疏导,交流沟通。

3、总结阶段(2007.5~2007.6)(1)、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发展状况。

(2)、整理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即个案研究报告)四、成果形式(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1.阶段性研究报告2.个案研究(2)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2007年6月个案研究[家庭教育管理]《家庭与学校间教育合力的构建的探索》个案研究进展情况zy1232006-6-6 10:16:00 阅读全文(97) | 回复(0) | 引用通告(0)根据本课题的研究计划,2006年4月――6月属于收集资料阶段。

本阶段,我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有关本课题的资料收集。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了解社区内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状况。

要构建家庭与学校间的教育合力,首先必须了解社区内各种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实际。

这里的不同类型家庭主要是从学生的成长环境而论,比如从构成上分有:核心家庭(父母和子女构成)、大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残缺家庭(父母离异);从籍贯分有:本土家庭(父母均是上海人)、移民家庭(父母因工作需要移居上海)、民工家庭(父母短期来上海打工);从家长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分有:一般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干部家庭等。

对上述不同类型家庭,通过家访、召开班级家长会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现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