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3篇)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3篇)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3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第一篇: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别墅区。

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

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

2005年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XX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率先”不动摇,坚持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方针,基本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

走进XX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

一串串数据,一个个计划,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

反映出XX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风貌,体现了XX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总观XX村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

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

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XX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

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

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

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

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2005年,XX村的村民自治工作通过了省、市、区的验收。

第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建设文明新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XX村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不松懈。

要求班子成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

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权谋私,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

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经,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XX村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组织建设上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二年来发展8名党员,女党员占50%。

在学习制度上,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

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在工作制度上,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坚持村民自治方针,村民代表例会制度。

注重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依法治村的活动。

共青团重视“三会一课”制度,完成突击性工作,做好“双推”,被评为街道先进。

妇代会“妇女之家”为阵地,开展各类活动,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并推荐一名优秀妇女入党,被评为区先进妇代会。

民兵营组织健全,活动经常,经费落实,无逃避兵役登记和服役青年,搞好拥军优属,被评为区基层组织先进单位。

党总支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风带民风,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四方面,抢抓机遇、发展村级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随着相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给XX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村拥有的三个工业小区,厂房出租率100%,吸收民营企业124个,村级收入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

党总支将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工作议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规划,加快落实措施。

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和规范,建设村内水泥道路3800米,柏油路540米,100%实行计划生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

村民住宅别墅化,自来水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7%,有线电视普及率98%,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第五方面创环境优美,平安村居。

长期来,党总支十分重视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资金到位,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每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河道配备专人长效管理做到无漂浮物,无白色污染物。

村内主干道路安装夜间路灯,改造绿化面积8989m2,新增垃圾箱75只。

80%的农户有卫生设施,全村124个企业无“三废”工厂。

同时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专职安全员每天巡视在各个企业中,全年无事故。

治保委、调解委、联防队组织健全,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事调解率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非法宗教和邪教等邪教活动。

XX村党总支一班人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树立“想干事”的意识,不断强化谋发展的事业心,培育“会干事”的能力,大力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提高“干实事”的本领,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第二篇:年初来,作为全省50个、我市唯一的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变压力为动力,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重大历史使命,抢抓机遇,勇于探索,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工作,使我镇新农村建设在启动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下步取得实质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抓规划,重宣传,实现新开局规划是蓝图,可使农民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规划是尺子,能够使大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为此,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先谋而后动,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握镇情,分步实施的原则出发,制定了适合××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特点的五年规划和2009年奋斗目标。

一是着眼长远抓规划。

我们聘请佳木斯规划设计院,实地勘查镇域村情,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出生产区、生活区、市场区及科技园区等,同时对道路、电信、给排水等也都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争取到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

二是立足当前抓规划。

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

我们通过总结借鉴已往发展成果和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对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及办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确定了特色农业、畜牧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是统筹兼顾抓规划。

新农村建设是涵盖全面的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

我们在做好农民增收规划的同时,突出人为本,重点规划了农民关注的村屯环境卫生、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入户、卫生所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社会。

四是灵活多样抓宣传。

为把中央、省市及我镇新农村建设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做到家喻户晓,我们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发出了“致全镇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特别是提高农民素质为主题,先后召开了全镇建设新农村动员大会、“三八妇女节”先优表彰大会、“五四青年节”文艺联欢会,在这些大会上我们都用先进典型说话,克服了过去只为搞活动流于形式的做法,同时结合节日我们组织了两回、500人次参加的修建中央大街义务劳动,提高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

2、抓调整,引项目,加快新发展经济发展不快是农村落后的总根子,我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修几条路、建机栋房子的问题,必须始终不渝地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调实种植结构。

依托我镇公路便捷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

今年全镇种植甜菜1.3万亩,白瓜12万亩、西瓜6万亩,水稻12万亩,薯菜类经济作物3万亩,全镇经济作物已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比去年增长10%。

二是调强农业结构。

深入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建立了富廷、黑鱼和二道等三个千头养猪场,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

大力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给政策、建基地、搞培训,在。

等三个村有组织地转移34名富余劳动力到北京当保安。

2006年转移富余劳动力1500名,实现劳务收入1200万元。

三是调优经济结构。

扩大。

工业园区建设规模,继续壮大富滢米业、祥瑞复混肥厂、××胶合板厂等民营企业。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叫响盛珠、天元等一批绿色、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油厂、鑫源油厂、白云粉厂生产能力。

2006年全镇50%农产品可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围绕西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德祥、××为重点,建设集餐饮、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3、抓建设,改环境,打造新风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一是加强镇内设施建设。

争取省建设厅小城镇建设资金100万元建设中央大街2公里两侧路边沟盖板及人行道彩砖铺装工程,硬化1.5公里中心大街,并与学府路共同安装路灯88盏,目前基础工程已开工建设。

相关主题